第九百三十二章 哟西(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卖报、卖报,国共合作轰炸日本东京,炸毁日军航空母舰!”  

“号外、号外,国共合作轰炸日本东京,炸毁日军航空母舰!”  

第二天一大清早,山城的街头,出现了一道道清脆的声音。  

一个个报童挥舞着手里的《新华日报》,大声地叫喊着。  

街道上。  

一名戴着眼镜,穿着黑色仿绸长衫,头戴礼帽,脚踩布鞋的中年男人。  

他停下仔细听了一会儿,旋即快步走到报童身边,说道:“小兄弟,你卖的是哪家的报纸?”  

国共合作轰炸日本东京,炸毁日军航空母舰?  

不会是吹牛的吧?  

眼下比较出名的报纸媒体有《新华日报》、《大公报》、《申报》和《中央日报》等。  

但是也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媒体,尽报道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  

比如前方打了败仗,这些媒体报道打了胜仗,报喜不报忧。  

这些媒体是由谁控制的无需多说。  

“先生,我们是《新华日报》,您需要来一份吗?”  

报童用清脆的声音回答。  

“《新华日报》?”  

“给我来一份。”  

听到是《新华日报》,中年男人毫不犹豫的付了钱,从报童手里接过一份电报。  

眼下媒体最具有公信力的就是《新华日报》,一个多月前,八路军在山西发动大规模攻势,歼灭日军13万余人。  

每次都是《新华日报》最先报道胜仗的消息。  

这位中年男人是山城的一名小学教师,早就已经是《新华日报》的忠实粉丝。  

中年男人便赶紧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版头条的几个大字:燃烧的东京!  

旁边是略小的一行字:国共神勇空军征日创伟举,四百吨航空炸弹破敌胆魂!  

光是这头条和旁边的字看下来,便已经让中年男人浑身忍不住热血沸腾,头皮发麻。  

《新华日报》的整个头条版面,都报道了此事。  

不仅有此次轰炸的经过,还有轰炸东京的图片,以及轰炸日军翔鹤号航母的图片。  

有图有真相。  

昨天,总部就已经安排运输机,将拍摄的一些轰炸东京和轰炸日军翔鹤号航母的胶卷,运到了山城。  

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忙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是在清晨,将第一批报道轰炸日本本土的《新华日报》新闻报道给刊印了出来。  

当然,关于一些轰炸的细节,报纸上肯定是不会说出来。  

不过。  

《新华日报》没有隐瞒国共合作的事情,也没有夸大战果,完全符合新闻报道的实时性和事实性。  

这也是《新华日报》在这个时代,能收获众多粉丝的原因之一。  

“中国有救了!”  

“中国有救了!”  

“中国不会亡!”  

看完《新华日报》的头条新闻报道,这名小学老师忍不住大声呼喊,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之色。  

从国民政府将首都从金陵搬到山城开始。  

山城就隔山差五遭到日军飞机轰炸。  

整个山城老百姓这几年一直都笼罩在战争和亡国的阴影中。  

但是八路军的连战连胜,甚至如今都能轰炸日本本土,这让这名老师看到了希望。  

老师快步向小学走去,今天他要给他的学生们上一堂课。  

名字叫《燃烧的东京》!  

而此时,几名给《新华日报》卖报纸的报童周围,已经围满了买报纸的群众。  

“干得漂亮!”  

“炸死他龟儿子!”  

“打日本鬼子,还是八路军凶!”  

“又是八路军李云龙将军指挥滴,杀日本鬼子,还得看李云龙将军!”  

群众们用山城话,你一言我一语的在那激动的讨论着。  

国共合作出动轰炸机远征日本,轰炸东京和炸毁翔鹤号航母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迅速在山城传播。  

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丢下一枚重磅航弹,掀起巨大波澜。  

所有人都在街头奔走相告这个胜仗,不到一个小时,几乎所有山城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  

百姓纷纷放鞭炮,走上街头庆祝,比过年还热闹。  

中午,其他报纸媒体,也纷纷刊登这则胜仗新闻。  

《申报》:中国空军二次远征日本的成功,证实中国实力甚强,绝非日本所能击败!  

《大公报》:敌国不听训诫,空军二次远征日本,带去四百吨炸弹,发扬中国武威!  

国军《中央日报》:中国空军来去自如,足见日空防不可靠,今后日人不得安宁矣!  

八路军《边区日报》:冲破万里长空,发扬长征精神,完成光荣使命,神鹰队长征岛国!  

美联社:热爱战争和屠杀的国家,自己终将承担了来自战争的怒火!  

这时候,第4航空大队还没有对外宣布投共。  

常校长看完《新华日报》,也是非常高兴,直接下令给八路军和第4航空大队发去嘉奖电报,还命令手下给李云龙送去上将军服。  

虽然李云龙不会穿,常校长也不想给,但是常校长不能不给,这是作为委员长的态度。  

很快。  

常校长又下令八路军,出动空军部队,对付华中地区的日军航空兵部队。  

这段时间,日军对西南国统区大后方的轰炸,越来越频繁。  

似乎八路军在华北把鬼子揍得越狠,日军就把气加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