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哟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撒到国军身上。  

这时候,明面上八路军还是属于国军的战斗序列。  

常校长心想,八路军的空军部队,既然有干掉华北方面军航空部队和远征日本的实力,那么大概率也有干掉华中地区日军航空部队的实力。  

如果八路军拒不执行命令,就给八路军安一个抗命、破坏抗战的罪名。  

最近八路军连续打胜仗,使得共产党的威望在国统区日益增长,让常校长感到了危机。  

对常校长来说,八路军的崛起的可怕程度,不亚于日军占领半个中国。  

而如果八路军出动空军部队突袭日军华中机场成功。  

那《中央日报》就可以发表,是他常校长给八路军下达的命令,成功的摘一波桃子,让国统区的老百姓都知道,他常校长才是中国的一把手。  

退一步说,如果八路军空军突袭失败,和日军航空兵部队两败俱伤。  

那也是极好的。  

简直是一箭三雕。  

常校长在心里给自己这一波操作打了个满分。  

吕梁山。  

兴县。  

晋绥军358团驻地。  

此时,晋绥军好几个师都已经撤到了陕北。  

还剩下一半部队在吕梁山,其中包括楚云飞的358团。  

这些部队也都做好了撤退的准备。  

阎锡山想的是,如果八路军进攻晋绥军,留下一部分兵力抵抗,让晋绥军的主力过河。  

不过,随着八路军的实力越发壮大,好几个团的晋绥军直接投了八路。  

这把阎锡山给气了够呛。  

而楚云飞与李云龙走得近,阎锡山在他身边安插了两个作战参谋看着。  

上次正太战役结束后,李云龙给楚云飞发了一份电报,邀请楚云飞到太原会面。  

而楚云飞为了避嫌,并没有去太原。  

此时,楚云飞正在作战室里,复盘上次的正太战役。  

八路军以损失2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击毙和俘虏日军13万人、伪军数万。  

跟日军交手多次的楚云飞,自然清楚日军绝对不是草包,战斗力极强。  

甚至此次战役,还有日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之一的第五师团。  

当初抗日战争初期,第五师团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除了在平型关被八路军伏击一次之外。  

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路从忻口砍到运城,击溃中央军和晋绥军30多个师,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这次正太战役,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居然被八路军杀得全军覆没,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八路军武器装备占据优势。  

但是日军的单兵素质要比八路军更强。  

日军失败没有什么悬念,但是楚云飞想不通,日军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而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又是李云龙。  

难道李云龙真有这么厉害的战略和战术指挥能力?  

就在楚云飞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方立功手里捏着一纸电文,快步的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浓浓的惊骇之色,表明这位358团参谋长,此时正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  

“团座!”  

“团座!”  

方立功见楚云飞正对着沙盘沉思,于是连喊了两声。  

“什么事?”  

楚云飞回过神来,看向方立功。  

看着方立功脸上的惊骇之色,楚云飞面色一沉,询问道:“立功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团座…”  

方立功平复了一下心里翻江倒海的心绪,将手里的电报递给楚云飞:  

“刚刚第二战区长官部发来电报,八路军空军部队和国军第4航空大队,联合轰炸了日本本土,点燃了东京和炸毁了日本海军翔鹤号航母。”  

“你说什么?”  

楚云飞瞳孔猛然一缩,睁大眼睛:  

“轰炸日本本土,炸毁日军航母?”  

楚云飞睁大眼睛,看起了手里的电报。  

电报内容并不长,看完电报的楚云飞整个人都呆愣住,脸上透着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很快,楚云飞脸上的震惊之色,又变为浓浓的惊喜。  

“干得漂亮!”  

“对付这群灭绝人性的日本畜生,就应该像这样,把他们全部都烤成烧猪!”  

楚云飞大声说道。  

这不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轰炸日本,但却是第一次将货真价实的炸弹,丢到日本本土上。  

在楚云飞看来,这次轰炸日本、炸毁日本航母,简直比消灭10万头鬼子都解气!  

“简直难以置信!”  

方立功推了眼镜,语气震惊地说道:  

“八路军和国军此次合作,远程轰炸了日本本土,而且还是东京,还把日军的翔鹤号航空母舰给击沉了。”  

“此次轰炸日本本土,必将载入史册。”  

“这应该是八路军的手笔,山城政府没有这个能力,不然山城也不会被日军飞机轰炸几年。”  

“不过我就奇怪了,国军空军和八路军空军,怎么搞到一块儿了?”  

说到最后,方立功语气诧异。  

虽然此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但除了卫立煌、傅作义等少数国军将领跟八路军关系密切之外。  

绝大部分国军部队,跟八路军的关系可不太好。  

“不清楚。”  

楚云飞摇了摇头,说道:  

“不过,第4航空大队到山西之后,想要再回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团座。”方立功陡然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