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出征(2/4)
天的棉鞋,但似乎已经被雪水打透了,脚下有着一种天气赐予的麻木感。
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杨开泰望着这个熟悉的小城镇,感觉它并没有变,所有建设物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貌,也许有一点破旧,但银白色的雪掩饰了所有不足,他曾在一刹那间有种错觉,仿佛他回到了儿时,又或许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关外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梦,只是他忽然变高了,也长大了。
野猪皮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不是因为他不怀念故乡,他无时无刻的不想回来,但是因为他离开的时间太久了,那时的他也太小了,他已经渐渐快忘了故乡的样子。
到达古勒城中,阿台的夫人赫舍里氏在城门口迎接到了他们,随着阿台的介绍,赫舍里用一只手拉着杨开泰,另外一只手拉着野猪皮的手,亲切得告诉他们小心地上的冰雪,拉着他们共同回家。
她的手有点干涩,与杨开泰记忆中的圆润差距很大,仿佛她忽然老了,毕竟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赫舍里阿姨总是要有变化的,杨开泰望向她的脸,岁月已经在她的眼角处刻下皱纹,脸色也不在白皙,取而代之的是操劳所留下的黑黄色。
杨开泰当然知道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可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他握紧了赫舍里的手,回想着以前阿台舅舅和赫舍里婶婶对自己的帮助和爱护,眼泪似乎又要流下来了。
赫舍里是关内土生土长的,拥有着关内人血液里自带的热情,准备了满满一桌子的菜,而且都是用大盆装着的,几人面前的酒具也都是用粗糙的大碗。
虽然只是家宴,但是阿台还是吩咐阿云约了一些好友到家里来,他害怕杨开泰和野猪皮同长辈吃饭不习惯,所以想多找了两三个和他们同龄的青年才俊一起吃饭。
关内的男人们在一起吃饭,一定是要喝酒的,酒桌上已经摆了满满的一桌白酒。
阿云约来的两位好友也都是本地有名的人,也都有意思的很。
其中一位是本地有名的大财主家的儿子,原本的大财主已经过世了,现在他继承了家业,听说大财主活着的时候一生省吃俭用,虽然很有钱,但是极度吝啬,穿的也并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只是简单的粗衣粗布,平时吃饭从没有超过两个菜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最多也就四五个菜,人称外号视财如命--金毛铁公鸡袁胜芳。
而他的这个唯一的儿子,和他却是大大的相反,视钱财如粪土,每天花销都是挥金如土,而且经常无缘无故的在城里施粥,偶尔给乞丐施舍钱都是好几十文,人称败家大少袁小超。
另一位是千手观音张妙妙的徒弟,虽然张妙妙一直自称为千手观音,但是她做起事来却是狠毒的令人发指,不但不像观音,反而像一个罗刹,她基本上所有的武器都会,而且都很精通,所以她如果和别人动手的话,就一定要将她会的所有武器都插在对方的身上,虽然她一招就可以要了对方的命,但还是要将所有武器都插上,她才觉得过瘾,就像是为了显摆自己所会的武艺一样,这样的变态,江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
而她的这位徒弟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号的,人称打虎太岁阿勇,听说他十三岁那年就曾经独自打死过一只老虎,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头。
天气越来越冷了,穷苦人家的家里大多数都是烧柴的,天气虽然寒冷,他们也只有顶着严寒上山砍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中有些热气。
大多数富贵人家取暖烧的是炭,因为炭烧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没有柴的烟火味,阿台的家里烧的也是炭。
平时给他送炭的小伙子摔伤了腿,这次换成了他的父亲,一个健壮的老头给送来,天气非常寒冷,老头却只是穿着单薄的上衣,弯腰时可以看见他瘦健的胸肌。
老头把炭卸下来以后,陪笑着对阿台家的管家说道:“尊管,天气越来越冷了,炭也涨价了,原来都是四文钱,现在已经涨到四文二了,还请尊管体谅一下。”
阿台家的管家看着像是一个精明的中年人,可是他做的事并不精明,他不但没有和老头讲价,而且,还送了老头一身棉衣。
老头千恩万谢的离开了,阿台望着老头的背影喃喃说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像老人家这样的穷苦人家,还不知道有多少,若是不能清除了天下的贪官污吏,只怕百姓就永远看不到活路的。”
败家大少袁小超道:“卖炭的人,家里大多烧的却是柴;种谷的人,家里常年吃的却是糠稻;绫罗绸缎一般只穿在达官贵人的身上,蚕女们却只能穿着粗布麻衣。”
阿台叹息道:“有很多劳苦的人,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只为能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哪怕只是简单的粗食麻衣,他们也已经满足,可这个世道却未必会满足他们这样低贱的要求。”
袁小超道:“我们这里的百姓虽然穷苦,至少还能有口饭吃,我听说关外,已经有了易子相食的局面。”
打虎太岁阿勇接茬道:“不错,我们实话跟您说了吧,我们两个顶着这么大的雪前来,自然是因为阿云的相约,同时,也因为我们想跟着阿台叔叔一起做点大事。”
阿台一开始行事不敢张扬,是怕走漏了消息,担心李成梁会提前攻打他们,不过,现在已经准备的妥当了,消息早已经不怕散出去,甚至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城中大多数
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杨开泰望着这个熟悉的小城镇,感觉它并没有变,所有建设物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貌,也许有一点破旧,但银白色的雪掩饰了所有不足,他曾在一刹那间有种错觉,仿佛他回到了儿时,又或许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关外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梦,只是他忽然变高了,也长大了。
野猪皮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不是因为他不怀念故乡,他无时无刻的不想回来,但是因为他离开的时间太久了,那时的他也太小了,他已经渐渐快忘了故乡的样子。
到达古勒城中,阿台的夫人赫舍里氏在城门口迎接到了他们,随着阿台的介绍,赫舍里用一只手拉着杨开泰,另外一只手拉着野猪皮的手,亲切得告诉他们小心地上的冰雪,拉着他们共同回家。
她的手有点干涩,与杨开泰记忆中的圆润差距很大,仿佛她忽然老了,毕竟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赫舍里阿姨总是要有变化的,杨开泰望向她的脸,岁月已经在她的眼角处刻下皱纹,脸色也不在白皙,取而代之的是操劳所留下的黑黄色。
杨开泰当然知道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可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他握紧了赫舍里的手,回想着以前阿台舅舅和赫舍里婶婶对自己的帮助和爱护,眼泪似乎又要流下来了。
赫舍里是关内土生土长的,拥有着关内人血液里自带的热情,准备了满满一桌子的菜,而且都是用大盆装着的,几人面前的酒具也都是用粗糙的大碗。
虽然只是家宴,但是阿台还是吩咐阿云约了一些好友到家里来,他害怕杨开泰和野猪皮同长辈吃饭不习惯,所以想多找了两三个和他们同龄的青年才俊一起吃饭。
关内的男人们在一起吃饭,一定是要喝酒的,酒桌上已经摆了满满的一桌白酒。
阿云约来的两位好友也都是本地有名的人,也都有意思的很。
其中一位是本地有名的大财主家的儿子,原本的大财主已经过世了,现在他继承了家业,听说大财主活着的时候一生省吃俭用,虽然很有钱,但是极度吝啬,穿的也并不是什么绫罗绸缎,只是简单的粗衣粗布,平时吃饭从没有超过两个菜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最多也就四五个菜,人称外号视财如命--金毛铁公鸡袁胜芳。
而他的这个唯一的儿子,和他却是大大的相反,视钱财如粪土,每天花销都是挥金如土,而且经常无缘无故的在城里施粥,偶尔给乞丐施舍钱都是好几十文,人称败家大少袁小超。
另一位是千手观音张妙妙的徒弟,虽然张妙妙一直自称为千手观音,但是她做起事来却是狠毒的令人发指,不但不像观音,反而像一个罗刹,她基本上所有的武器都会,而且都很精通,所以她如果和别人动手的话,就一定要将她会的所有武器都插在对方的身上,虽然她一招就可以要了对方的命,但还是要将所有武器都插上,她才觉得过瘾,就像是为了显摆自己所会的武艺一样,这样的变态,江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
而她的这位徒弟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号的,人称打虎太岁阿勇,听说他十三岁那年就曾经独自打死过一只老虎,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头。
天气越来越冷了,穷苦人家的家里大多数都是烧柴的,天气虽然寒冷,他们也只有顶着严寒上山砍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中有些热气。
大多数富贵人家取暖烧的是炭,因为炭烧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没有柴的烟火味,阿台的家里烧的也是炭。
平时给他送炭的小伙子摔伤了腿,这次换成了他的父亲,一个健壮的老头给送来,天气非常寒冷,老头却只是穿着单薄的上衣,弯腰时可以看见他瘦健的胸肌。
老头把炭卸下来以后,陪笑着对阿台家的管家说道:“尊管,天气越来越冷了,炭也涨价了,原来都是四文钱,现在已经涨到四文二了,还请尊管体谅一下。”
阿台家的管家看着像是一个精明的中年人,可是他做的事并不精明,他不但没有和老头讲价,而且,还送了老头一身棉衣。
老头千恩万谢的离开了,阿台望着老头的背影喃喃说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像老人家这样的穷苦人家,还不知道有多少,若是不能清除了天下的贪官污吏,只怕百姓就永远看不到活路的。”
败家大少袁小超道:“卖炭的人,家里大多烧的却是柴;种谷的人,家里常年吃的却是糠稻;绫罗绸缎一般只穿在达官贵人的身上,蚕女们却只能穿着粗布麻衣。”
阿台叹息道:“有很多劳苦的人,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只为能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哪怕只是简单的粗食麻衣,他们也已经满足,可这个世道却未必会满足他们这样低贱的要求。”
袁小超道:“我们这里的百姓虽然穷苦,至少还能有口饭吃,我听说关外,已经有了易子相食的局面。”
打虎太岁阿勇接茬道:“不错,我们实话跟您说了吧,我们两个顶着这么大的雪前来,自然是因为阿云的相约,同时,也因为我们想跟着阿台叔叔一起做点大事。”
阿台一开始行事不敢张扬,是怕走漏了消息,担心李成梁会提前攻打他们,不过,现在已经准备的妥当了,消息早已经不怕散出去,甚至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城中大多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