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进入状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二局下半,初中部的进攻。  

比分:  

二军:1  

初中部:2  

打者,初中部七棒。  

结果,比赛同样快速进行。  

“咻——”  

“啪!”  

“好球!”  

“三振!打者出局!”  

“攻守交换!”  

在主审洪亮的判定声下,西野哲和投手辰己辉明迅速三振掉初中部投手板口俊哉。  

连续拿下3名打者的出局数。  

七棒,出局。  

八棒,出局。  

九棒,出局。  

干脆利落地三上三下。  

“Nice!”  

“漂亮!”  

“投得可以呀,辰己桑!”  

“哈哈,守备也很好啊。”  

“嘿嘿,那球拦得可以吧。”  

同样还了个三上三下,走回休息席的时候,队友们互相打趣道。  

面对的是初中部的下位打线七八九棒,慢慢进入比赛状态的二军众人的守备也越来越好了,毕竟来参加棒球部的都有不错的运动能力,再加上他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新手,还是努力训练了近一个月的。  

只不过一开始有点轻敌,后辈们的战术素养也确实比他们强,才在开局的时候被打得有点懵。  

现在随着比赛的进行,二军的一年级棒球新生慢慢沉浸在这场棒球比赛里面,汗水渐渐浸透了他们的球衣,白色的球衣上也因为奋力守备沾上了不少泥土。  

当然。  

进入状态的不只有他们。  

初中部的后辈斗志更加强烈。  

在成功反超了比分后,初中部的球员不断尝试放弃新一轮的攻击,试图扩大比分上的领先优势,毕竟他们也想赢下这场比赛,让前辈们看看他们这群后辈的努力。  

在防守上,初中部的队员也表现出他们的训练水平。  

三局上半,轮到二军的进攻。  

然而......  

“锵嗒!”  

二军八棒打成内野地滚球,内二垒手拦截到球,传一垒封杀。  

这局的第二位打者。  

九棒,投手,辰己辉明。  

结果......  

“咻——”  

“啪!”  

“好球!”  

“三好球!打者出局!”  

诶?!  

好球吗那球?!  

不是四坏球吗?!  

我出局了!?  

投手辰己辉明在心里暗叫可惜。  

他本以为刚才那颗曲球会坠出好球区,所以忍住了没有出棒,没想到球最后掉在了好球区的边缘地带,让主审认为是一颗好球。  

如果刚才那球判了坏球的话,辰己辉明就可以凭借选球能力,选到四坏球从而成功上到一垒,制造一人出局一垒有人的局面。  

毕竟他下一位打者就是目前他们队打击能力最靠谱的西野哲啊。  

辰己辉明只能无奈地提着球棒走下打击区,在心里想道:抱歉,哲桑,我尽力了啊。  

初中部捕手冈田真规也是暗舒了一口气。  

一人出局一垒有人。  

两人出局无人在垒。  

这两种情况面对强打者可是完全不一样,两出局的话,面对强打者捕手的配球也能更从容一点。  

捕手冈田真规看了眼打击区上,身高近一米八的西野哲,挺拔修长的身姿,匀称有力的手臂肌肉露在短袖球衣外面。  

压迫感。  

冈田真规感受到西野哲作为打者所带给对手的压迫感。  

想着配球,冈田真规感觉自己喉咙有点干,下意识舔了舔嘴唇。  

当然不是说由西野哲的外貌看出来的有压迫感,棒球场是讲实际成绩的地方,只有实实在在的打击成绩才能让对手感到紧张。  

而西野哲正是在比赛中展现了他惊人的打击天赋。  

首打席!  

首球!  

全垒打!  

冈田真规当了那么久捕手,真的没见过这样的打者,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说什么大意只是冈田真规安慰自己的话,他也了解到西野哲前辈以前可是足球部的,高中才转到棒球部,才接触棒球不到一个月。  

哪怕他们只是业余水平的棒球球员。  

哪怕高他一个年级,西野哲表现出来的打击能力让冈田真规觉得非常惊讶。  

他可不相信能打出全垒打的西野哲前辈是靠运气乱挥棒打出来的,他更愿意相信西野哲是一位有着绝佳打击天赋的打者。  

想要拿下西野哲前辈的出局数。  

必须要全力以赴!  

投手丘上的板口俊哉也明白冈田真规打出来的暗号的意义,知道这一次首球的重要性,毕竟他才是那个挨轰的人,对于一名投手来说那种感觉可不好受。  

“yball!”  

两人出局无人在垒。  

首球。  

外角滑球。  

投到好球区外。  

目的是引诱打者出棒,造成挥空或者迫使打者击出内野滚地球。  

捕手冈田真规选择了如此配球。  

这就要求投手板口俊哉在球出手点要让打者形成球路在好球区内的错觉,而且球进垒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变化,不然就只是一颗普通好打的球而已。  

只见投手板口俊哉认真地朝捕手方向点了下头,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投到第三局,他也投了不少球,投球状态还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小镇的初中棒球队来说,板口俊哉的控球力肯定没有那些名门的投手强,想投出一颗诱骗性强的变化球可不容易。  

板口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