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出局如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投得好!”  

“接得漂亮!”  

“那球扑得非常精彩!”  

在回休息席里稍作休息的时候。  

西野哲特意在入口那里等待着自己的队友,微笑着表述他对队友的肯定,传达他对于守备的安心感。  

队友们反而有点诧异。  

“什么嘛,这没什么的。”  

“好歹我们也练了一个月喔。”  

“也让球打到我这边啊,我先可以拦得下的!”  

“你确定?”  

“不试试怎么知道!”  

“哈哈,训练的时候你可漏了不少球喔。”  

“我......信我一次行不行!”  

“哲桑,信我啊......”  

队友们也嬉笑着回应,话语中带着轻松与期待,显然他们现在的比赛热情很高涨。  

才第一局的打击和守备,西野哲他们二军这群一年级棒球新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可谓在心态上大起大落了一次。  

兴奋。  

低落。  

振奋。  

比赛前,一直期待着比赛,个个心里面兴奋无比。  

比赛过程中,攻防两端被初中部后辈摁着打,发现棒球没那么简单,瞬间情绪变得低落。  

比赛继续,用守备拿下出局数后,慢慢发现了棒球的乐趣,变得振奋起来。  

西野哲看到这副情景,心里面也很高兴。队友们能够团结一致,把注意力放在比赛上,这才是他喜欢参加运动类社团的原因。  

是啊......  

棒球要一起努力才行啊。  

攻守交换时,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  

二军一年级生休息席里。  

“大家好好打,打出个安打来啊。”  

坐在长凳上的西野和哉说道。  

因为他今天的比赛是替补出场,西野和哉看着自己队的打者的打击,恨不得自己亲自上场打击。  

“当然可以!”  

“OKOK!”  

“没问题!”  

“看我来支打大的!”  

“哈哈,让我把比分扳回来!”  

“我会尽量上垒的,和哉君看着吧。”  

还没上场打击过的后续打者纷纷表示自己一定为球队进攻做出贡献,一定拼命打出安打,创造得分机会。  

看到队友们情绪那么高涨,西野哲只好提醒道。  

“可以的话,尽量看清楚再挥棒吧。不要轻易被诱骗到出棒......”  

“放心,我们练过的。”  

“大丈夫,看得很清楚的我。”  

“对啊,等着回本垒得分就行了。”  

西野哲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每个人的打击方法不一样,站在打击区时的感觉也不一样,只有亲自站在打击区挥棒才能有最深刻的体会。  

但愿他们能够成功打出安打吧。  

西野哲暗道。  

..........  

另一边。  

临时担任垒审的白山高中棒球部副部长,岩田刚知对西野哲他们的情况也是有点惊讶。  

“这么快就找到比赛感觉了吗?”  

岩田刚知看着西野哲这些棒球新生一脸振奋的样子,呢喃道。  

要知道他们当年可是好不容易才把团队意识树立起来的,哪有西野哲他们那么简单,才第一局就醒悟过来,隐隐有了团队核心的样子。  

当年刚升高中部棒球部的时候,以前打过棒球的岩田刚知和辻宏树花了很多功夫才把那些刚接触棒球的一年级同级生们安抚过来。  

特别是刚接触棒球的新手,一看棒球比赛怎么这么难打,摔得浑身是泥都拦不下球,打击又打不好,只有出局的份。  

这就是所谓的棒球嘛。  

纷纷表示不玩了,太累了,还是退部吧。  

想想看。  

刚接触棒球,刚打上比赛。  

结果......  

打击,球打不到。  

守备,球拦不下了。  

比赛,被后辈打得找不着北。  

这就是棒球的乐趣吗?  

一般正常人早就放弃了,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擅长的事上呢。  

棒球部安排这样一场比赛也是有一层筛选的意思在,毕竟棒球场说到底还是实力为尊的地方,想提升实力,想赢得比赛,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训练。  

如果没有觉悟的话,参加社团活动只是一项痛苦的日常。  

必须看清楚棒球是一项团队运动。  

“是因为西野哲那个后辈吗?”  

副部长岩田刚知发现一年级生们渐渐变得有了主心骨,所以士气才没那么快溃散。  

他想起西野哲平时训练的时候确实很刻苦,而且跟队友的关系也挺好,运动天赋和能力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想到西野哲还能够团结松散的队友。  

远超同龄人的后辈呐。  

岩田刚知在内心感慨道。  

..........  

比赛继续。  

二局上半,二军的进攻。  

比分:  

二军:1  

初中部:2  

打者,二军的五棒。  

二军这边的打者憋了一股气,一个个都想要在第二局里马上发起反攻,让后辈们瞧瞧他们身为前辈的实力。  

“yball!”  

然而......  

没过几球。  

“空挥!”  

“好球!”  

“打者出局!”  

主审发出洪亮的判定声。  

............  

下一位打者,二军的六棒。  

“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