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千年灵草(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芽、生长、成熟、枯萎......  

不过短短数十个呼吸,所有灵草就化为了飞灰。  

不管生长极限是两三百年,亦或者五百年,甚至是千年以上的灵草,都在数十个呼吸内化为飞灰。  

彷佛在那一片土地,时光加速了无数倍,它们都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短暂或者漫长的一生!  

时间啊!  

“难道...这是仙府在改造灵田,提升催熟的年限?!”  

刘玉闪过这个念头,不禁微微一喜,没有感觉到危险,便飘过去观看。  

就像是污染一样,红色光点每落下一颗,就会使得落下之处的黑色灵土变红一分。  

“滋滋”  

似有似无间,他彷佛听到,有大道的碰撞声响起!  

彷佛是灵土中的某些规则,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这东西,原本不是刘玉能够看到,或者感觉到的。  

通过在仙府世界的特殊能力,才勉强隐隐约约“看”到。  

随着时间推移,十来个呼吸过去,黑色灵田中的红色部分渐渐增多,并且“污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红色光点的规则,最终覆盖了原本的规则,成为了灵田中新的规则。  

再叫黑色灵田,或许已经不合适,应该叫红色灵田。  

又过了半刻钟左右,红色光点带来的红色,已经染红了全部的灵田,覆盖了原本的规则,再没有一丝黑色存在。  

并且,红色部分还在向外扩张。  

所过之处,地质发生变化,全都变成松软的土地。  

“十亩。”  

刘玉估算了一下,一直到了十亩左右,红色灵田才停扩张。  

十亩左右的灵田,灵光渐渐暗澹,最终彻底收敛,露出其原本的模样。  

只不过灵土的颜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原本的黑色,变成了现在的澹红色!  

红色灵田!  

“那么经过这番变化,原本催熟的能力还存在吗?”  

“催熟的年限增加了吗?”  

刘玉暗暗思索,决定立即动手试验一番。  

当下他便身形一动,迅速向着小木屋飘去,取出几颗碧灵芝的种子,“挖”开几个小坑将之种下。  

尽管空中浮岛在长大,但灵田这片区域似乎被特别避开,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三间小木屋,依然安然无恙。  

绿芽破开泥土的细微声音响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碧灵芝的种子很快发芽生长,并且在飞速长大。  

不一会儿,就有了一颗灵芝的雏形。  

随着时间推移,其表面的花纹不断变化,其内里的灵力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渐渐散发一种异香。  

刘玉怀着学者的严谨,一眨不眨盯着几颗碧灵芝的生长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  

“灵田催熟的速度,似乎比以前更快了?!”  

“从原本的一个时辰,相当于外界生长二十年,到了现在的三十年。”  

观察了数个时辰,他心中得出结论。  

根据碧灵芝的外在变化,以及达到十年药龄、三十年药龄,一百年药龄的速度,这一点很容易判断出来。  

碧灵芝在每一个年份阶段,其大小与花纹颜色形状都是不同的,这些资料他早已了然于心。  

“还需试验一番。”  

刘玉心中一动,当即又从小木屋取出几种,其它种类的灵草种子,种在红色灵田之中。  

一个例子可能是特别情况,如果都是这样的话,说明催熟的规则确实变了。  

不会一会儿,那几种灵草种子就长出绿芽,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生长走向成熟。  

这几种灵草种子,最高成熟年份不过一百年,到了一百年之后,便不会继续生长。  

三个时辰多一点的时间,后来种下的所有灵草种子,都已经成熟不再生长。  

“如此看来,红色灵田催熟的速度,确实要比黑色灵田要快。”  

“这样一来,以后催熟灵草更方便了。”  

“只是最高催熟年份,不知道有没有增加?!”  

刘玉心中闪过种种念头,继续飘到几颗碧灵芝旁边,注视着灵芝飞速生长。  

筑基期时,仙府催熟的最高年限是五百年。  

灵草一旦到达五百年药龄之后,就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生长,彷佛是仙府世界规则的限制。  

三阶丹药,大部分都要用到五百年的灵草,甚至绝大部分丹方中,还会用到一两株超过五百年的灵草。  

如果仙府催熟的年限没有增加,那么就算催熟速度更快了,对自己的帮助也会小很多。  

故而,催熟年限才是刘玉最关心的问题。  

中途时不时返回肉身一趟,恢复调理有些沉寂的气血,其余时间便一直待在碧灵芝旁边,观察催熟年限变化的结果。  

十七个时辰后,碧灵芝的年份,已经超过了五百年!  

其上的纹路,变得更为复杂古朴,色泽也愈发深沉。  

并且,还在继续生长!  

三十个时辰后,碧灵芝达到九百年药龄,表面的纹路皆化为深青之色,闪耀美玉一样的光泽。  

三十三个时辰多一点后,碧灵芝散发的异香愈发浓郁,体型缩小到巴掌大小,并且停止了继续生长。  

刘玉将之挖出,放在眼前观察了一会儿,忍不住面露喜色。  

千年灵药!  

以他对碧灵芝的了解,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确定这是千年灵药无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