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最后决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寂静无声。  

吕哲、张老大,都安静下来。  

整个时空,都仿佛为之凝固。  

直到…  

又有守卫赶来,挥舞着兵器,冲向吕哲。  

“滚。”  

吕哲猛然回头,双目发红。  

身形化为流光,只是几个呼吸,就将赶来的守卫,再次斩杀殆尽。  

他杀气腾腾,径直走到张老大面前。  

张老大还跪在地上,头叩地。  

“张老大,这件事情…不行。”  

吕哲咬着牙:“这次的计划,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这些粮草若是不烧毁,将会晾成大祸!”  

“这个责任,你担不起,我也担不起!”  

“将军。”  

张老大抬头。  

他昂着脖子,鼓着眼睛:“兄弟们之前,连一口饭都吃不上,求的就是有的吃有的穿。”  

“现在让我们烧毁粮食,真的做不到啊。”  

黄巾之乱。  

普天之下,亦或者后世,都只看到了乱字。  

可是谁又有人能够看到,这个乱字之下的,凄惨百姓?  

或者说,就是史书上的文字:横尸遍野?  

易子而食这么轻松简单?  

不是当事人,根本就没办法理解这个时代,百姓挨饿的恐惧!  

“张老二、张老七、张十三,家里都是因为缺粮,爹娘饿死了,老婆饿死了,孩子也饿死了!”  

“张老六、张老三家里好一点,只饿死了爹娘。”  

“将军,俺家说起来最好,只饿死了爹。”  

张老大声音带着哭腔。  

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可将军,你知道为何俺家只饿死了爹么?”  

“因为他坚持了七天!”  

“一口吃的都不吃,全给俺们留下来了!”  

“哪怕是临死前,俺跪在他面前,求他吃一口,他都没有啊!”  

张老大说道后面,已经泣不成声,发出呜呜呜的哭泣声。  

吕哲身体,僵住了。  

他知道黄巾军都是很惨的。  

哪怕是造反后的现在,很多人每天都是挨饿受累。  

可张老大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次知道!  

不,是这些黄巾力士的事情,他都是第一次知道。  

这些平日里乐呵呵的、憨厚的人,从来不提家里的事情。  

吕哲唯一清楚的,就是他们对太平道的信仰,最深。  

是黄巾军最无畏最坚定的战士。  

原因…现在吕哲清楚了。  

世界上,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  

黄巾力士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黄巾力士,是因为他们的遭遇,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噗通。”  

吕哲抬起头来。  

府库之中,有人跪在府库门口,对着吕哲。  

“将…军…”  

那人嘴里还塞着豆饼。  

已经塞不下了,说出的话,也是断断续续的。  

这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可他却泪流满面。  

清泪流出,洗出两道泪痕。  

“俺…俺吃…饱了。”  

“可俺…娘…吃不到了!”  

“呜呜呜…”  

吕哲沉默了。  

噗通、噗通、噗通…  

跪地声,不绝于耳。  

所有人,都跪下了。  

哪怕是普通的黄巾老兵,都或多或少,明白挨饿的滋味。  

“将军让俺们毁掉粮食…真的不行啊。”  

“俺爹娘、老婆、孩子…要是有一块豆饼,一块豆饼…也不至于饿死啊!”  

有人嚎啕大哭。  

豆饼的滋味在他嘴里爆发,可以说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可终究是有人的人,到死都品尝不到这个味道。  

“…”  

吕哲站直了身子。  

手中的刀,还在滴血。  

他的心,动摇了。  

人,之所以是人,因为有心!  

“你们可知,这些粮食留下来,会发生什么?”  

“敌人会因为这些粮食,能吃饱,能有力气杀死我们黄巾军的兵卒。”  

“大军会源源不断,让本身就已经处在险境中的大贤良师,更加危险。”  

“或许会因此导致我们的计划失败,黄天盛世也不能降临。”  

“你们,明白了么?”  

明白。  

怎么能不明白?  

只要是关系到黄天盛世的事情,这些人,比谁都明白。  

“将军…俺会拼命的,哪怕是死,也要让俺们的计划成功,但粮食,不能毁。”  

有人咬着牙,双拳紧握。  

鲜血被他手指刺破,从指缝中流淌出来。  

“你们真的是,太愚蠢了。”  

吕哲深吸一口气,闭上眼。  

下一秒,眼睛猛的睁开,目光也变得坚定无比:“既然如此,那就不毁。”  

“将所有粮食和药草…全部搬出去,散发到邺城百姓家中。”  

“哪怕是不毁掉他们,也不能给敌人军队留下来!”  

这个办法…绝了!  

所有人的抬起头,看想吕哲,脸上露出狂喜神色。  

这样子一来,就不用毁掉粮食药草,还不会给大汉皇朝的军队留下来。  

简直是完美到了极致!  

“好的将军!”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将军英明!”  

众人都赶紧爬了起来,开始行动。  

很快,邺城到处都开始下起了雨。  

只是这个雨,并非是水,而是豆饼、药草之类的东西。  

“多谢将军…”  

张老大来到吕哲身旁,愧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