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邺城风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快点!”  

“快点!”  

“快点!”  

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李双焦急的声音不断回荡。  

他们从城门奔来,一刻不停。  

但时间…还是太久了!  

“只希望太守府的守卫,能够多坚持一会儿。”  

李双瞳孔深处,是难以诉说的狰狞目光。  

吕哲必须死。  

这是他坚定的事情。  

哒哒哒哒…  

脚步声响起,很快,太守府已经快到了。  

可伴随着越来越接近太守府,所有人的心,反而沉了下去。  

“怎么可能?”  

有人一边跑,一边惊呼。  

众人可以说是精锐了。  

他们多数,还都是从黄巾之乱时,黄巾贼的手中夺过邺城的人。  

经历过生死战斗。  

正因为如此,他们可以判断出一些基本的东西来——比如所有倒在地上的尸体,都是邺城守卫!  

足足超过百米的距离,街道上死去的人,竟然全部都是自己人,没有一具尸体是敌人的。  

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到底发生了什么?  

敌人到底是谁,怎么会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比起其他人,李双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所有邺城守卫的尸体,都是面朝城门方向,背对太守府。  

这一点,极其不合理!  

为什么?  

若是按照正常情况,贼人先杀柳方,再杀王宁,从太守府一路杀出来,那么就算是杀死守卫,守卫们也应该是面朝太守府,背对他们。  

可现在地上的尸体,几乎都是背对太守府。  

说明敌人不是来自太守府,而是来自城门方向!  

这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让李双的心,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难道说…贼人先从太守府杀出,再反攻太守府?  

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贼人到底是又多疯狂,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这个可能性,从事实角度来说,没问题,合情合理。  

可从李双自我判断中,又觉得不可思议。  

真的是不怕死?  

还是自信到自己不会死?  

李双甩甩头,将所有杂念抛开。  

当务之急,还是找到敌人,然后杀了敌人才是王道。  

其他的,不用想!  

城门口。  

就在李双带着六百多名守卫离开城门时,小巷中,钻出十多名黄巾力士。  

以张老大为首,这十多名,都是黄巾力士中的百人将!  

也就是除了吕哲之外的,最强十人。  

“将军猜中了,只要他们去攻打府库,就会让这些守卫离开。”  

张老大眼中闪过佩服神色。  

吕哲的猜测,无比准确。  

甚至于,还低估了对方的反应。  

按照吕哲猜测,一旦他攻打府库,城门守卫就会支援,可他低估了李双的恐惧。  

直接把城门守卫几乎全部带走。  

现在的邺城城门,不过只有二三十人!  

“上,动作快点。”  

张老大一挥手,十多名黄巾力士百人将顿时身形一动,一个个犹如猛兽,冲向城门。  

“不好,有敌人!”  

城门上的守卫,第一时间发现这边动静,一个个大呵着。  

张老大等人眼中爆射出光芒,身上杀气冲天而起。  

从城外攻打城池,难度自然极大。  

要么攻破城门,要么就是强登城墙。  

可从城池内部攻打城门,情况就不同了。  

直接不用攻打城门,顺着阶梯,冲上城墙,就行!  

把城墙守卫全部杀了,再打开城门即可。  

当然平时这个方法也不太可行,城墙守卫数量可不少,只是现在…  

啊啊啊啊…  

惨叫声响起,很快又停了下来。  

二三十名守卫轻轻松松的被张老大等人斩杀殆尽。  

然后几人拔下守卫衣服、铠甲、兵器,穿戴好。  

“你们快去,将军队带来。”  

“好。”  

至于其他几人,则是从打开的城门缝隙中溜了出去,快速向着远处山林奔去。  

“好好警戒,在他们回来之前,绝对不能出问题。”  

张老大对着其他几人道。  

“没问题。”  

其他几人嘿嘿一笑,拍着胸口道。  

太守府中。  

李双等人一个个站在原地,看着面前两百左右的敌人,一个个面色凝重。  

“你们来晚了。”  

吕哲站在最前面,和李双相对而立。  

他温和道:“这不是大人么,这是来做什么?”  

“混账贼人!”  

李双瞳孔一缩,心头一慌,根本不敢让吕哲继续说下去。  

若是吕哲将他告知吕哲兵器在府库的事情说出来…除非将在场的所有人,全部杀死,否则他就得死!  

“哈哈哈哈…”  

吕哲大笑。  

他自然知道李双在担心什么。  

可他也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毕竟…揭发一个死人,并没有任何意义。  

“杀了吧。”  

吕哲微微挥手。  

身后全副武装的黄巾力士便一个个犹如狼群,朝着守卫们扑了上去。  

“狂妄!”  

李双怒吼。  

贼人以为自己有了兵器,就能战胜他们?  

他们可是有六百多人,而对方只有两百人左右。  

接近三比一的比例。  

凭什么赢?  

当今天下,汉军,就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