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处境艰难的朱皇后(求月(1/3)
第274章处境艰难的朱皇后(求月票!)
…
延福宫中。
自从赵桓登基,先后两次放了上万宫人出宫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不过这热闹背后,却是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担忧。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而他本人则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赫赫武功威震千年。到他儿子胡亥上位的时候,首先将兄弟姐妹们给害死,胡亥自己也没浪多久就被逼自杀,剩下一个侄子子婴也被项羽杀死,秦朝皇室没过三代便断子绝孙了。
汉朝和曹魏灭亡后,皇室、宗室虽然过得也不怎么样,但毕竟活下来了不少人,跟别的王朝相比,结局已经算不错的了,所以就不多说了。
坏就坏在,刘裕灭晋创建了刘宋以后,司马家满门被灭。
刘裕终结了善待前朝皇室子孙的传统,从此以后被灭皇朝的子孙们基本上很难得到善终。
也就是从那时起,亡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基本上都会成为新王朝权贵的玩物。
远的不说,就说赵宋灭后蜀,赵匡胤收了花蕊夫人;赵宋灭南唐,赵光义《熙陵幸小周后图》。
所以,必要的寒暄过后,朱琏三姐妹就跟郑氏告辞了。
因此,郑氏并不担心李存会对她做什么。
而这三千多人,绝大多数也都恨赵桓。
朱琏也是这么觉得的。
朱琏一听,也是悠悠地一叹,但她很快就强打精神说:“陛下定会极力斡旋,我想,当有我赵氏一条生路罢。”
所以,从最初跟郑氏一块被向太后赐给赵佶的王贵妃,到赵佶宫里的低等宫女,都念着郑氏的好。
可郑氏到底没有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她只是敷衍了一句:“但愿罢。”
聪明如郑氏,怎么会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
郑氏年轻时容止端丽、博学多才,她的奏章皆是自制,妙笔生花,甚至让才华横溢的赵佶都怀疑是枪手代写,她又擅长顺承君心体察帝意,所以宠异六宫。
再者来说,就是单从礼节上来说,朱琏也得来拜见顶着赵桓母亲之名的郑氏。
比如,赵构的母亲韦氏,虽然先是由韦氏的好友乔贵妃推荐,但后来被郑氏收为养女,郑氏又为韦氏请恩,韦氏虽无宠但怀孕七月时就从无品通房升为五品才人。
——满打满算,连赵桓的妃嫔,加上女官,再加上没有封号的宫女、采女、歌女什么的,总共也就一百多人。
对此,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除了念一念“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又能做得了什么?
作为后宫之主,经过了最初的震惊和颓然之后,朱琏强打起精神来,叫上她的两个亲妹妹赵桓的朱慎德妃和赵楷的王妃朱凤英去拜见太后郑氏。
朱琏三姐妹不约而同的心想:“要是你那侄女郑媚娘肯为我等安排,我等又何必跟你说此事?”
这些女人加一起,还有三千多人。
郑氏马上就四十九岁了,她比赵佶还要大上三岁,李存就是再好女色,也不可能对一个马上就五十岁的老妪下手。
错。
可以说,在对上了不好女色又无情无义的赵桓以后,无往不利了二十多年的郑氏,完败。
只说,赵桓囚禁赵佶,抄所有皇室、宗室的家给李存搜集金银,将赵福金等九位帝姬当成政治筹码送给李存求和。
推荐朋友力作【修仙版狂飙】: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转换到后宫中就是,几乎所有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愿意以郑氏马首是瞻。
像这样的事,郑氏不知做了多少,甚至做到了信手拈来。
虽然郑氏极有城府,但她听了朱琏这天大的笑话后,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讥讽之色。
而且,赵桓在将赵佶软禁起来了的同时,因为害怕神通广大的郑氏坏他的事,也将郑氏给软禁了起来。
甚至于,就连赵佶都觉得,他自己枝繁叶茂子嗣昌盛是郑氏的功劳。
郑氏很热情,全程脸上挂着笑,但朱琏三姐妹却能清楚得感觉到这热情当中透着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
以郑氏的资历、功劳、人脉、手腕以及赵佶对她的情分,她肯定能有一个很不错的晚年。
一众帝姬,一众王妃、王妾,一众宗姬,一众族姬、宗妇、族妇、贵戚女,还有她们的侍女,等等等等等等……
可偏偏,赵桓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让李存给废了,再也不是皇帝了。
结果就是,郑氏资历高、功劳大、人脉广又最受宠爱,当了赵佶的近二十年皇后,退休后还能在唯一的儿子早夭的情况下顺利的当上太后。
关键,赵佶还将皇位匆匆忙忙的传给了赵桓这个白眼狼。
可收拾赵桓那是李存的事,哪里有郑氏插手的可能?
而且,郑氏极会跟赵佶这种风流的皇帝相处。
因此,赵佶对郑氏的家族十分优厚,郑氏的父亲郑绅最后被封为瀛海军节度使、加封正一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郑氏的两个兄长郑翼之、郑成之分别是陆海军节度使和安德军节度使,可谓荣宠备至。
也正是因为赵桓帮朱琏把郑氏一党全都给压制住了,朱琏得以轻轻松松的主政后宫,母仪天下。
其实——
而与赵桓恰恰相反的是,赵佶不仅对大臣宽厚,对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也极为宽厚。
朱琏三姐妹耐着性子又跟郑氏聊了一会。
郑氏恨赵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一桩桩一
…
延福宫中。
自从赵桓登基,先后两次放了上万宫人出宫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不过这热闹背后,却是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担忧。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而他本人则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赫赫武功威震千年。到他儿子胡亥上位的时候,首先将兄弟姐妹们给害死,胡亥自己也没浪多久就被逼自杀,剩下一个侄子子婴也被项羽杀死,秦朝皇室没过三代便断子绝孙了。
汉朝和曹魏灭亡后,皇室、宗室虽然过得也不怎么样,但毕竟活下来了不少人,跟别的王朝相比,结局已经算不错的了,所以就不多说了。
坏就坏在,刘裕灭晋创建了刘宋以后,司马家满门被灭。
刘裕终结了善待前朝皇室子孙的传统,从此以后被灭皇朝的子孙们基本上很难得到善终。
也就是从那时起,亡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基本上都会成为新王朝权贵的玩物。
远的不说,就说赵宋灭后蜀,赵匡胤收了花蕊夫人;赵宋灭南唐,赵光义《熙陵幸小周后图》。
所以,必要的寒暄过后,朱琏三姐妹就跟郑氏告辞了。
因此,郑氏并不担心李存会对她做什么。
而这三千多人,绝大多数也都恨赵桓。
朱琏也是这么觉得的。
朱琏一听,也是悠悠地一叹,但她很快就强打精神说:“陛下定会极力斡旋,我想,当有我赵氏一条生路罢。”
所以,从最初跟郑氏一块被向太后赐给赵佶的王贵妃,到赵佶宫里的低等宫女,都念着郑氏的好。
可郑氏到底没有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她只是敷衍了一句:“但愿罢。”
聪明如郑氏,怎么会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
郑氏年轻时容止端丽、博学多才,她的奏章皆是自制,妙笔生花,甚至让才华横溢的赵佶都怀疑是枪手代写,她又擅长顺承君心体察帝意,所以宠异六宫。
再者来说,就是单从礼节上来说,朱琏也得来拜见顶着赵桓母亲之名的郑氏。
比如,赵构的母亲韦氏,虽然先是由韦氏的好友乔贵妃推荐,但后来被郑氏收为养女,郑氏又为韦氏请恩,韦氏虽无宠但怀孕七月时就从无品通房升为五品才人。
——满打满算,连赵桓的妃嫔,加上女官,再加上没有封号的宫女、采女、歌女什么的,总共也就一百多人。
对此,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除了念一念“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又能做得了什么?
作为后宫之主,经过了最初的震惊和颓然之后,朱琏强打起精神来,叫上她的两个亲妹妹赵桓的朱慎德妃和赵楷的王妃朱凤英去拜见太后郑氏。
朱琏三姐妹不约而同的心想:“要是你那侄女郑媚娘肯为我等安排,我等又何必跟你说此事?”
这些女人加一起,还有三千多人。
郑氏马上就四十九岁了,她比赵佶还要大上三岁,李存就是再好女色,也不可能对一个马上就五十岁的老妪下手。
错。
可以说,在对上了不好女色又无情无义的赵桓以后,无往不利了二十多年的郑氏,完败。
只说,赵桓囚禁赵佶,抄所有皇室、宗室的家给李存搜集金银,将赵福金等九位帝姬当成政治筹码送给李存求和。
推荐朋友力作【修仙版狂飙】: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转换到后宫中就是,几乎所有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愿意以郑氏马首是瞻。
像这样的事,郑氏不知做了多少,甚至做到了信手拈来。
虽然郑氏极有城府,但她听了朱琏这天大的笑话后,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讥讽之色。
而且,赵桓在将赵佶软禁起来了的同时,因为害怕神通广大的郑氏坏他的事,也将郑氏给软禁了起来。
甚至于,就连赵佶都觉得,他自己枝繁叶茂子嗣昌盛是郑氏的功劳。
郑氏很热情,全程脸上挂着笑,但朱琏三姐妹却能清楚得感觉到这热情当中透着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
以郑氏的资历、功劳、人脉、手腕以及赵佶对她的情分,她肯定能有一个很不错的晚年。
一众帝姬,一众王妃、王妾,一众宗姬,一众族姬、宗妇、族妇、贵戚女,还有她们的侍女,等等等等等等……
可偏偏,赵桓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让李存给废了,再也不是皇帝了。
结果就是,郑氏资历高、功劳大、人脉广又最受宠爱,当了赵佶的近二十年皇后,退休后还能在唯一的儿子早夭的情况下顺利的当上太后。
关键,赵佶还将皇位匆匆忙忙的传给了赵桓这个白眼狼。
可收拾赵桓那是李存的事,哪里有郑氏插手的可能?
而且,郑氏极会跟赵佶这种风流的皇帝相处。
因此,赵佶对郑氏的家族十分优厚,郑氏的父亲郑绅最后被封为瀛海军节度使、加封正一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郑氏的两个兄长郑翼之、郑成之分别是陆海军节度使和安德军节度使,可谓荣宠备至。
也正是因为赵桓帮朱琏把郑氏一党全都给压制住了,朱琏得以轻轻松松的主政后宫,母仪天下。
其实——
而与赵桓恰恰相反的是,赵佶不仅对大臣宽厚,对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也极为宽厚。
朱琏三姐妹耐着性子又跟郑氏聊了一会。
郑氏恨赵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一桩桩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