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归乡(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宁没搭理薛元桐。  

薛元桐不以为意:“难道你喜欢的和我喜欢的一样嘛?”  

姜宁说:“我懒得选。”  

说话的功夫,薛元桐挪上后座,她动作轻微,生怕颠到蛋糕和椰奶冻。  

“起驾回宫!”薛元桐拍动座位。  

姜宁没动。  

“愣着做什么,快走。”她放肆道,“我回家做饭呢!”  

姜宁启动山地车。  

中午饭点,顾阿姨还在公司上班,正是忙碌的时候。  

姜宁到家后,找个板凳往厨房一坐,全程看薛元桐洗菜做饭。  

兴许是买了蛋糕的原因,薛元桐今天做饭速度格外快,一共两个菜,蒜苔炒尤鱼,家常小炒肉。  

主食是薛元桐蒸的馒头,尽管姜宁手里还有灵米,但他没拿出来。  

他担心薛元桐吃多了,再吃平时的米饭不适应,偶尔吃一次就好。  

这次只是试种灵米,数量不多,等下一批成熟,灵米再作为日常主食。  

南瓜煮米汤,再配上小蛋糕和椰奶冻,午饭颇为丰盛。  

哪怕饭做好,姜宁依然没动,全程等薛元桐盛饭,再把快子送他嘴边。  

放在任何地方,姜宁这种行为都会受到谴责吧。  

前世姜宁寄住大伯家,他爸妈每个月给大伯一千元生活费,姜宁帮忙做饭,负责刷锅洗碗,拖地打扫,不然就容易受到伯母脸色。  

或许寄住在别人家,这是理所当然之事,但同样寄住的沉青娥,却什么也不用做。  

他本身刚从农村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心智并未成熟,那种环境下,没考虑过出去住,只能本本分分的遵从。  

“吃饭了姜宁!”薛元桐叫道。  

姜宁方才回过神,他笑了笑,不再想曾经的往事。  

“嗯,知道了。”  

薛元桐夹着蒜苔,咬了两口,灵动的眼睛,时不时瞄向桌角的蛋糕和椰奶冻。  

她吞了口南瓜汤,微微甘甜。  

“姜宁,你不吃蛋糕么?”  

姜宁瞥了她一眼:“你想吃吗?”  

薛元桐听后,宛如被踩了尾巴的猫,反应激烈:  

“我不吃,我就问问。”  

好一个问问。  

姜宁慢条斯理的说:“帮我拿个勺子。”  

薛元桐:“蛋糕里有送勺子和叉子。”  

姜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你在教我做事?”  

薛元桐心中大怒,你以为仅仅凭借一个微不足道的蛋糕,就能如此嚣张吗?  

谁给你的底气挑衅,她桐桐不要面子吗!  

“快去拿,别磨蹭。”姜宁说。  

面子并不能吃,而面包可以吃。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薛元桐老老实实为姜宁拿来勺子。  

姜宁解开袋子,将盛有蛋糕的纸盒取出,他手指一动,勺子花俏旋转,看的薛元桐小脸惊讶。  

‘好厉害,转勺子都那么帅!’  

如果她能转成这样,肯定能震惊妈妈和薛楚楚吧!  

可惜,这样简单的技巧,薛元桐不屑于学。  

姜宁手指一动,勺子落下,宛如一把锋利的刀,落向蛋糕,轻轻一划,将蛋糕分成两半。  

他挖了一块,放到嘴里品尝。  

薛元桐看的捉急,姜宁明明切了一半,偏偏不分给她!  

薛元桐表面看似放肆,然而她很有原则,妈妈从小的教育,使得她有分寸。  

如果姜宁没确定分给她,她鲜少下手。  

姜宁慢慢欣赏薛元桐的神态,还别说,她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的确赏心悦目。  

姜宁越不给她,薛元桐越想要。  

好一会儿,她幽怨的小眼神,仿佛快给姜宁化掉了。  

这时,姜宁才指着半块草莓蛋糕:  

“看我做什么,这一半是你的。”  

薛元桐大喜,狠不得扑上去吞了蛋糕,然而,表面她依然矜持:  

“切,我就说了,你肯定吃不完,真没办法,我勉强替你分担一点吧。”  

她维持着表面的作态,装作平常一样,拿走了蛋糕。  

除了蛋糕,还有椰奶冻,姜宁没再逗她。  

一天逗一次,不多不少。  

薛元桐满足了小愿望后,开始和姜宁说话:  

“姜宁,明天你出去忙吗?”  

“不出去。”上次出远门,飞剑的材料寻到了一部分,剩下的材料,等邵双双那边通知即可。  

薛元桐叹气道:“我明天出门。”  

姜宁用神识提前知道了,但还是听着她说:  

“村里有个邻居生病了,刚出院,以前她对我们家挺好的,帮了许多忙,我妈打算回家看看。”  

“妈妈之前和我说周末加班,正好这两天公司很忙,她不打算加班,想回家探望邻居。”  

薛元桐:“我想了想,给我妈说,她继续上班,我替她回老家探望邻居,嘻嘻,姜宁,我厉害吗?”  

她已经能当家作主了,这种外出露面的事,她完全可以代劳。  

“厉害厉害。”  

“那当然,以前我想爷爷奶奶了,都是自己回家的!”薛元桐自豪。  

那时她还是个初中生,妈妈周六周日不放假,她自己乘车回村,完全不害怕。  

“嗯好,那你回家吧。”姜宁道。  

“哦。”薛元桐闷闷的应了一声,继续吃饭。  

过了一会,她问:“那我回家了,你中午怎么吃饭?”  

姜宁说:“随便做点。”  

薛元桐内心纠结,姜宁平日的一日三餐,全由她照顾,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