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天人之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胜之。  

非要越女、章邯、鲁勾践三人联手,才能将他打败,这是经过实战演练的。  

嬴成蟜现在心态就是老子天下无敌,独孤求败。  

就是找回剑心,剑术再次精进,一战杀了数百人成功身退的盖聂出现在他面前,敢再问他一句比剑否?他就打的剑圣再次剑心破碎!  

重瞳子项羽又如何,很强嘛?  

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位霸王早生了这么多年,但根据楚国传来的情报,项羽还没有成年。  

要是遇到前世历史上全盛时期的楚霸王,嬴成蟜还有点战意。今世这个未成年小鬼,目前还当不起霸王这两个字。  

想单挑胜过他这位二皇帝,过二十年还有可能。  

「还是颇为重要的。」  

鬼谷子手指掐算不停。  

「武力攀至巅峰,一人便足以决定战局。」  

嬴成蟜呵呵一笑,懒得答话。  

他喜欢武功是为了自保和个人爱好,但他清楚知道,武功对于天下局势没什么大用,这世上没有人堆不死的高手。  

越女、章邯、鲁勾践、盖聂,包括他嬴成蟜。  

不需要多,单独对上五百铁骑,不逃那就是必死无疑。  

「换个眼神与朕说话。  

「你要是个绝世美女也就罢了,一个活了二百多年的老鬼,朕只觉得恶心。」  

青梅、丁香这两个最依赖他的女人,看他的眼神都没有鬼谷子这么炽热。  

当然,他没有怀疑过鬼谷子有什么怪癖,鬼谷子眼中的炽热无关情爱,那是一种看待此生最完美作品的眼神,而这让嬴成蟜更不舒服。  

「禅曾经有一个老友,欧冶子。  

「他为勾践打造出宝剑之时,露出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眼神,那是他对女儿莫邪都没有的炽爱。  

「禅不解其意到现在,今时终是明悟了那眼神是何意。」  

欧冶子这辈子打造的最得意兵器,便是后世盛传的越王勾践剑。  

「从陛下出咸阳的那一日起,长安君就死了。抛掉妇人之仁,陛下才能真正君临天下。  

「杀贵族豪富要民归心值得,为一将崛起而损兵千余也值得。恭喜陛下为王,臣为陛下贺。」  

王禅起身,长揖及地,言语中透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嬴成蟜却欢喜不起来。  

领先了两千年,面对这些历史名人,他能占一时上风。  

但长久来看,他输了。  

他从来没想过登王位,但最后还是成了二皇帝。  

连秦国群臣都知道二是愚蠢的意思,写出这个字的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二皇帝,二皇帝。  

不只是示弱,更是自嘲。  

他第一次见到鬼谷子,就对鬼谷子严加防范,给出了唯一一个个人情感极其强烈的代号,祸源。  

他提防了这么久,大势却还是按照鬼谷子预想的走下去了。  

天下大乱,六国复起,始皇假死,他被迫上位。  

陈平自诩操控群雄,毒计频出,引得泰山惊变始皇薨,以为是自己引导着天下生浩劫。  

而实际上,他不过是鬼谷子手上一枚棋子罢了。  

陈平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想要的结果是鬼谷子想要的。  

没有鬼谷子引导,推波助澜,兰陵不会出现两次屠杀,始皇帝也不会生出假位的想法。  

嬴成蟜对于手上算天的鬼谷子没什么感觉,但对心中算人的鬼谷子很忌惮。  

「早知道,当年见到你的第一面,就该杀了你。」  

嬴成蟜面无表情,分不清是真心还是假意。  

「陛下若是那样的人,就不会见到禅。」  

鬼谷子微笑,自信满满,他正是看出嬴成蟜不会随便杀人才入的长安君府。  

「倒也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你今日来就是要与朕讨论杀不杀你?」  

鬼谷子似乎看出了眼前的帝王是真的不耐烦了,言语直接许多。  

「贪狼,破军,七杀,都已经归陛下所用。本该继秦的赤帝,也已然在陛下帐下。」  

「你是想说,这都是你的功劳,挟功换命乎?」  

「非也。」  

鬼谷子第二次长揖及地,言语中的欣喜比第一次还要强烈。  

「恭喜陛下,在这场天人之战中胜出。  

「三杀星聚齐,兵道无人敌。  

「赤帝顺应天命,沛县乃龙兴之所。陛下改沛县为长安,收赤帝以为臣。  

「天已让步,着命落在陛下身上。只要陛下日后顺天行事,大秦该享一千二百年。」  

这话要是旁人来说,嬴成蟜笑笑也就过去了,不会放在心上。  

但是说这话的人是鬼谷子,一个身影贯穿春秋战国,门下弟子引导甚或造就诸国兴亡、衰败的人物。  

二皇帝坐直了身子。  

「王公不妨说得清楚些,怎么叫顺天行事?」  

这种名义上的事嬴成蟜从不在乎,什么顺天、逆天,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鬼谷子侃侃而谈。  

「新兴事物不可再现,热气球是最后一件。陛下在位期间当推黄老之学,道家当兴六十六年。  

「退位之前当启用儒家,往后秦朝以仁、孝、礼、智、信治天下,道退儒现,千年不易。」  

嬴成蟜微笑道:  

「朕要说不呢?」  

眯起双眼。  

「你早就应该知道,朕不信天。黄石公给了韩信一本《太公兵法》,战前祷天,龟甲断胜败。  

「胜战大打,败战小打。德水一战,韩信烧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