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朝堂巨震(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是辅以师兄所用的纸,简体字将迅速传遍长江南北,黄河两岸。  

如此一来,天下人人识字明理,陛下要如何统御天下,我法家又如何自处。  

秦国如此五年,必生大乱。师兄说长安君不想谋反,真的是如此乎?  

李斯心中惧意更加深刻,透过有些微弱的烛火,看着其内燃烧的烛心,他有种看到了事情本质的感觉。  

“你还未与我说长安君,吕不韦之差。”  

蔡妍见李斯看着蜡烛愣神,出声言说。  

对,长安君与陛下感情甚笃,不会出事!  

李斯抛去心中所思所想,道:“长安君不会成为第二个吕不韦,陛下对长安君之信任,在我看来,胜过了对太子的信任。”  

“陛下百年后护不住我,是因为新君要权衡,要拉拢朝中势力。要拉拢那些腐朽不堪,熬过了商鞅变法,想取我性命的老秦人贵族。”  

“长安君不同,长安君本身就是朝中最大势力。我为长安君麾下,成为长安君势力的一员,就有了抗争的实力。人不在,势力却不会没。”  

“或许百年之后,我李斯后人可以出一骄子,继承长安君之势力。有此势力为靠,我才不会落得商鞅一般下场。”  

“你看的比我远,你既然这么说,那便如此做就是了。好久没见由儿如此欢喜,可我却欢喜不起。”  

李斯知道妻子还是在担心长子安危,颇为自傲的一笑。  

“你看《周史》都当故事看了罢,还是看得不够。只要我不死,由儿就不会死。”  

蔡妍略一回想看过的《周史》内容,想起好像那个周朝大臣不倒,大臣家族就没事,这才露出笑脸,吹灭蜡烛。  

黑夜之中,李斯的双眼却是闪亮闪亮的。  

他这次与师兄韩非说了许多,知道了嬴成蟜的许多事情。  

知道越多,他对嬴成蟜的敬畏感就越强,心中就越发安稳。  

长安君有如此大功于秦,其深夜遇刺,陛下却未给任何说法。  

可见行刺之人是陛下要保下的人。  

那刺杀长安君的人,符合这个条件的,应该就是太后了…  

王绾府邸。  

御史大夫冯去疾休沐后直奔此处,拜访王绾。  

王绾设宴宽带,在吃食,酒水备齐之后,就挥退了仆役,侍女。  

室内只有王绾,冯去疾两人。  

两人喝着酒,吃着菜,先是聊了一些闲话。  

心中藏着事,按耐不住的冯去疾率先结束了这种互相扯淡的进程。  

“王兄,我可要备礼送予楼台管事(我要不要去缓和一下关系)。”  

王绾其实不知道这次冯去疾上门原因,是以一直和冯去疾打着哈哈。  

如今冯去疾这么一问,王绾这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还是为上次的事来的。  

王绾夹菜入口,笑着道:“急什么?”  

一语双关。  

冯去疾脸上有些焦急之色,站起身,在堂内堂外都走了一遍。  

王绾笑着看冯去疾找来找去,没有问询,也没有劝阻。  

似乎没有找到的冯去疾重新回到座位上,举起酒樽,对王绾道:“我敬王兄。”  

说罢。  

不等王绾抬起酒樽,冯去疾便一饮而尽。  

这就是将姿态放低,自认矮了一辈。  

“去疾今日就开诚布公了,王兄,长安君遇刺,他会不会认为是我做的?我不如之前去示好了。现在去,赶上这个节骨眼,也难以洗脱嫌疑。”  

冯去疾这番话绝对算是开诚布公,但其中也有对王绾的不满。  

如果不是王绾,他现在早就去楼台示好完毕了。  

你刺杀长安君?  

你有那个能力乎?  

就你这城府,长安君会怀疑你?  

王绾无语了。  

他对冯去疾的固有印象,抛去利益链,其实真算不上多好。  

隗状为左丞相时。  

冯去疾,王绾,隗状,三人行,冯去疾就游离于二者之间。  

现在隗状走了,有过分封制情分的冯去疾才站在了王绾这一边。  

罢了,谁让陛下选了他做御史大夫。  

王绾暗叹。  

在王绾派系中,冯去疾确实是除了他之外,位子最高的人。  

“安心,此事早有定论,怪不到你身上。”  

“王兄知道行刺者何人?”  

王绾扫视冯去疾,不知道冯去疾是真傻,还是装傻。  

这事态这么明显,除了赵太后还有别的人?  

但不管冯去疾是哪一种,王绾也不会说出太后两字,王绾不傻。  

“绾不知。但蒙毅始终无所动,必是有陛下授意。陛下至今未有言语,长安君也是如此。他二人应是早就知道行凶者何人。”  

“那就好,那就好,喝酒喝酒,我敬王兄。”  

冯去疾一副心头大石落地的样子,举起酒樽又对王绾敬酒。  

这一次,他等到王绾举起酒樽,与王绾一同饮下美酒。  

王绾这酒喝的很不是滋味。  

与蠢货喝酒,酒就不好喝。  

“冯兄静观其变就是,此中争斗,已经与你我无关了。值此事态未明朗之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争斗?王兄可否再说的明白些。”  

王绾是真不想再往下说。  

有些事自己想不明白,那就活该去死,猪队友没有存在价值。  

但现在,王绾还不能让他的猪队友去死,谁让这头猪被始皇帝选中呢。  

于是,深怕冯去疾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