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攻打葬天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楚青微微抬眸,感受了一下玄门幻海之中的浓厚灵气之后,开始把灵力注入那石碑之中,顺着那恐怖的沟壑裂痕流淌而去…  

“哎…”  

一番体悟之中,终化作一声叹息。  

沧海桑田,日月交替,不知存在了多少岁月的石碑,也在慢慢的变老,变的更像是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可同时,石碑也像一个慢慢的被掀开的盖子,揭开之后,将迎来它的新生。  

而楚青透过石碑看到的那道神秘人影,也在慢慢变得清晰,很快就要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二百年过去了,姚倾仍旧在那石碑之中沉睡,也可能在谋划他那惊天的谋局,谁又知道呢?  

清了清心神,楚青开始埋头修复石碑上的沟壑,谁让它是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一直陪伴他的老友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修复石碑也要慢慢来,楚青打算花费几年的时间将它暂时修补一下,不至于说恢复原貌,但总好过这么的颓废疮痍。  

闲暇之余,楚青便开始继续完善《道藏》。  

《道藏》是楚青在九玄门藏书阁之中,就开始编纂的,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玄门的根基。  

哪怕是大秦大周的百万藏书,都不如《道藏》一本。  

可谓是《道藏》一出,则百家废!  

这是玄门真正的核心,楚青不断的完善之后,已经是远超其他法门的修炼方式。  

记载了楚青从太古悟道时期,所经历,所领悟到的东西。  

玄门走出的绝世强者,都是从手捧《道藏》开始变强的。  

甚至有的参悟不及一半,便已迈入蜕凡境,如果全部参悟了,直达大帝也不一定?  

楚青盘膝坐在玉床上,右手执笔,对着虚空之中开始不断描摹着,接着开始御气,最终形成了各种晦涩难懂的符文。  

他先是完善了灵医篇,其中加入了他二百年间从药帝那里得来的感悟…  

瞬间灵医篇更加丰富了,而这些东西多半都是写给紫林的。  

接着是剑道篇,哪怕是已经创立剑宗的玄元剑胎明皓轩,也是从这剑道篇之中悟出剑道,凝成半步道器“心剑”,开宗立派。  

原来的玄门剑道,此时已经成为这天下至强至刚的万剑门。  

但“心剑”毕竟只是半步道器,如何真正的剑破虚空,成为兵中之王者,楚青一笔落下,给出了答案。  

最后就是阵道篇,等楚青落笔写完的时候,三年的时间眨眼而过。  

对于修士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  

三年间,这天下进一步的发生变化,天地之间的古族猖獗,哪怕是三大皇朝,也会面临着被攻打的危机。  

天地间,似乎更乱了。  

大世初开,整个人族依旧没有一个全新的王朝来一统,皆是互相制衡着。  

这一日,传出大夏帝朝女帝姜璃带强兵攻打葬天岛的消息。  

天下震动!  

葬天岛传闻在青海河畔往东几百海里的地方,这里终日被海雾遮掩,过路修士从不敢打此经过,皆是绕道而行。  

传闻中,葬天岛是神秘可怖的,传言乃是太古的一个岛屿,隐没于混沌之中,有太古强者,把一方天地葬于此间,成为一处人人不敢踏足的禁地,听到名字都够令人胆颤的了。  

如今姜璃竟然要带人攻打这里,顿时间吸引了无数强者的目光。  

大夏,这是在玩火啊!  

虽然她如今成为了迈入蜕凡六重境的强者,在古老年代尊为天尊,但说到底,终归是肉体凡胎,一步不踏入大帝境界,便难登仙道。  

而葬天岛,可是传闻就连大帝都不敢轻易踏入的地方。  

远古以来便是存在,是天地的禁区。  

传闻里面有着远古密辛。  

也有无数的造化。  

可是,也要有命去才是!  

天下人无不认为,姜璃这多半是疯了。  

大秦和大周在观望,如果女帝失手陨落,他们该如何应对?  

或许玄门中的众多弟子最了解她,自己的这个大师姐她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女疯子吗?  

曾经可以死守雪国皇墓,面对十几位武道金丹强者而不退,哪怕战至粉身碎骨,凛然不惧。  

乃至今日她成为一代女帝,依然不失当年的风采。  

甚至比当年,还要多了一丝韧性。  

世人只叹姜璃不知葬天岛的凶恶,却不知姜璃在蜕凡六重境遇到了瓶颈,已经困在这里整整十载,而不能破境。  

天地局势变幻莫测,妖魔环视,两大皇朝虎视眈眈。  

拼一把吧。  

十载光阴,对于她这样的强者不算什么,可大夏帝朝却等不了,对于一心想要带着大夏问鼎天下的第一女帝更等不了。  

只是,固然所有人都知道姜璃是个疯子。  

但,守在大夏疆域上的安柏云却是目光遥望,这位师姐,虽然疯狂,但,从未做过任何一件没有把握,十死无生的事情。  

意气也好,逞能也罢,她都是为了大夏,为了人族,才去做的。  

葬天岛平日隐于混沌,百年出没一次的葬天岛,代表着一番的血雨腥风。  

海雾散去,葬天岛重现人间,便会有在这里得到绝顶传承,强者一飞冲天,甚至有传闻上古强者可以跨过蜕凡境界,一步踏入那鬼神莫测的准帝级别。  

这个秘密并非是只有姜璃一人知晓,但她是个实干派,想到了就去做。  

哪怕是随她一同前往的大夏将领们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