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完胜(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名白莲教的长老看清楚了状况之后,立刻高声下令道。  

白莲教没有热气球,也来不及搭土台、木台之类的设施用来观战指挥,混乱的战场上,他们仅仅能在较远的后方,借助战马的高度来观察、指挥.虽然指挥了也不见得真能落实到位。  

这便是草台班子的弊端了,若是正经的两国交兵,没有上述这些东西,也有用于野战指挥的移动高台。  

但眼下,白莲教的决策层,能及时获得的战场信息和感知的战场态势,无疑是有限的。  

他们看不到后面明军即将被加强的右翼,眼前的事情就足够让他们焦头烂额得了。  

虽说白莲教刚才在明军右翼已经占据了短暂优势,可眼下却是局势扭转了,这也倒罢了,还能勉力僵持一些,可若是任由明军重骑杀到他们的中军,那情况肯定就要彻底不可逆了。  

“怎么办?”  

看到明军右翼开始大反攻的情景,白天宇焦躁的心,不禁沉了下来。  

老头子这时候心情糟糕透了,是随时可能拿人开刀的,自然不会有失败主义谋士跳出来等着被刀,都是捡白天宇爱听的好话来说。  

“教主,只要您坐镇中军,僵持下去我相信明军肯定无法把我军怎么样,而且算算时间,张龙那边的船队,应该也该攻击明军水寨了,只要拖住当面的明军,我们前后夹击,就等于赢了这场仗了!”  

旁边的人也是连忙建议道:“想要取胜不难,但我们必须先解决了那群明军重骑!”  

白天宇毕竟是老江湖,在短暂的失措之后,便很快恢复了冷静,并迅速地下达了指示。  

“好!就按你说的去办!”  

白天宇深吸了口气道:“给我盯死明军重骑,千万不要让他们突破过来,另外,调动最后的三千兵力,堵住阵线缺口,务求不让明军完成对我们的左右夹击,争取等到张龙所部的到来!”  

“遵命。”  

手下点点头,刚想离开时又停了下来,说道:“对了,教主您看,是否要把营寨里剩下看押百姓的军队也调过来?”  

“不必了,现在援军赶过来还需要时间,就算支援,也未必能来得及。”  

白天宇摇摇头道:“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拖住这批明军等待水路方向的转机了。”  

“嗯,属下明白了!”  

话虽如此,但是白天宇的眉毛仍然皱着,显然他也意识到,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张龙为什么迟迟还不来?!  

莫不是怯战跑路了?  

可就算张龙跑了,其余白莲教本部的人,也不能跟着一起跑啊!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岔子就在白天宇沉思之际,这时一名白莲教斥候匆匆跑了过来,神色焦急地对白天宇禀报道:“教主,明军后方又出现了近千火铳手,有眼尖的兄弟看到用的好像是新式火器,还有数十门火炮,正朝我们这儿赶过来!”  

“新式火器?还有火炮?”白天宇闻言脸色微变。  

他本以为明军的预备队只有四百左右重甲骑兵,现在才知道错了,姜星火真的能忍!  

两翼兵力被分摊的如此薄弱,他还藏着近千预备队!  

难道姜星火就不怕两翼因为兵力不够而被分割突破后,他留的人都砸在手里吗?  

如果是普通步兵也就罢了,偏偏这支部队还都配备了新式火器以及火炮,火铳手方阵本就厉害,再加上火炮的远程投射,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这一下麻烦了,白天宇的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咬牙道:  

“再坚持一下!等张龙的援军到来,局势就会彻底扭转!”  

“坚定守住,一定会有办法!”  

那么被白天宇寄予厚望的张龙在干嘛呢?  

“快点!能不能再凿快点?!”  

青龙帮帮主张龙的脑门子上满是汗水。  

他不是傻子,虽然做了自己跑路的打算,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张龙还是懂得,决战之时,又不用担任主攻任务,只需要侧击明军水寨,这个活计他还是肯干的。  

可眼下却不是张龙他不想去攻击明军的水寨,而是整个隐蔽航道入口都被堵死了!  

是的,丁小洪等人在发现了张龙的动向,跟明军水师将领商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前六十艘船原地隐蔽不动,后六十艘小船原地掉头(所用小船其实没前后之分,只是划桨换个方向),不顾一切地原路返回,然后自沉于只有太湖水匪知晓的这条进入吴淞江的隐蔽航道!  

这么做虽说有风险事实上风险真的很大,原地装死不代表别人不会看到,如果张龙派船只来附近搜查,那么他们就相当于任务失败了,而且他们这种小船战斗力几乎为零,又在芦苇荡里排成了一字长蛇阵,连跑都没得跑。  

但无论如何,在丁小洪等人看来,也值得赌一把。  

毕竟以现如今的情况来看,算算时间,白莲教叛军和明军的交锋恐怕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张龙如果带着这支偏师部队突袭明军水寨成功,继而登陆绕后,背击明军主力,那么很可能造成无法承受的惨痛后果。  

这个后果,没人承担得起。  

自己等人如果任务失败,最多最多也就是放跑了一部分白莲教叛军乘船进入太湖。  

可如果张龙的偏师奇袭成功,平叛明军主力的都有覆灭的可能!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任何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