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登临神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后的几个月。  

一幕幕大戏接连上演。  

首先。  

蓝斑被泛意识送到了神关岛,化为石雕沉眠一阵后,再次复苏过来,实力再次提升了一大截。  

随后。  

蓝斑带着“自动”修复的石中剑,玩了一出“王者归来”的戏码,单人只剑到处游走,接连屠杀了好几个闪星族基地。  

就连玄督级别的闪星族,都被这货宰掉了数十名。  

其中最激烈的一战,震动了整个南雨界。  

彼时。  

暴雨滂沱。  

蓝斑“唰唰”连续挥出了几剑,当即将一座基地中的大半闪星族化为了石雕。  

闪星族的神灵闻讯赶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含怒打出了毁天灭地的一击。  

蓝斑则高高举起了石中剑,摆出“我命由我不由神”的架势,迎头斩向了上方的神灵。  

雷鸣震天。  

胜负随即揭晓。  

人力终究无法胜过神灵。  

所以蓝斑再一次口喷鲜血,倒着落回了海水中。  

不过。  

这一次它的伤势,并没有上一次那么严重。  

石中剑也没有断裂,依旧保持着完整。  

而神灵虽然再次获得了胜利,却满脸凝重之色,祂只是站在天空,根本没有追击的举动。  

因为石中剑的威能,大大超乎了祂的预料。  

双方交锋的那一刻。  

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漫天雨滴竟然被石化了,继而化为碎屑洋洋洒洒的坠向了海面。  

神灵打出的大半神力,受到石疫之力的影响,威力被极大的削弱了,故而才无法杀死蓝斑。  

不仅如此。  

就连神灵周身的神域,竟然也遭到了石疫之力的侵蚀,周围凭空泛起了灰白之色。  

祂已然意识到,这把石中剑变得更强大了。  

正是因为如此。  

这位神灵才没有追击。  

神灵甚至有一种预感,这只白豚背后的神级强者,实力很可能又增长了不少。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大的进步速度,让祂感到深深的恐惧。  

正常情况下。  

神灵层次的进步速度,往往以“百年”为尺度。  

可对方的变化,简直颠覆了祂的认知。  

所以。  

神灵哪里有胆子追上去?  

然后。  

这一方世界的战局,进入了焦灼阶段。  

短则数天,长则十几天。  

蓝斑便会上演“复仇者归来”的戏码,突然对闪星族发动一次袭击,制造出一场血案。  

即便神灵多次出手,亦无法阻止蓝斑的大肆屠戮。  

三个月之后。  

闪星族所控制的海洋区域,足足缩减了六成以上,死伤的闪星族数量更是多达百万以上。  

神灵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祂只得下令闪星族全面收缩,主动放弃了大部分地盘,龟缩于几个防御森严的堡垒。  

蓝斑接连尝试了好几次,始终无法攻破堡垒的防御,只好不甘心的放弃了。  

但这并非耻辱。  

恰恰相反。  

以一豚一剑之力,又是一个弱小的种族,便将一个大族逼到了这等地步,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另一边。  

巨牛堡。  

这是怒蹄族进入这一界之后,建立起来的最大堡垒,也是牛头人们的最高指挥基地。  

该堡垒的地基是一座岛屿,外观造型如同一颗巨大的牛头,整体高度达到了千米之巨。  

两个弯曲的牛角,长度超过两公里,其上布满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口。  

每一个洞口,就是一尊怒蹄族的“怒炎炮”。  

两只牛角内暗藏着三千尊怒炎炮,构成了一张非常密集的火力网。  

此时。  

在一侧牛角的一间大型炮室内。  

两位金蹄战将,也就是玄督级别的强者,正在小声聊着天。  

“对于那个叫做‘蓝斑’的白豚族,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这家伙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它背后必定存在一位非常厉害的神级强者。”  

“我也这么觉得,能够与神灵对抗的只能是神灵,那把石中剑疑似是一件神器的投影。”  

“啧啧,随手丢出了一枚棋子,就能将闪星族搞得狼狈不堪,偏偏又拿它没有办法,这种手段当真了得!”  

“幕后黑手的实力,恐怕放在从神层次之中,也是最顶尖的一拨。  

这俩牛头人属于怒蹄族的先锋军团,第一批进入这一界。  

它们亲眼目睹了闪星族的凄惨景象,对此颇多感慨。  

两头牛之间的话题,很快发生了一次转移。  

“你觉得,幕后黑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暂时看不出来。”  

“我倒是有一个猜测。”  

“噢?说来听听。”  

“你有没有听闻过‘噬神秘法’?”  

“不知道,这是什么秘法?”  

“你应该知道,在神灵层次以下,有不少秘法可以通过血祭之法,快速提升自身的力量,那么神灵层次以上呢?”  

“你的意思是,噬神秘法就是神灵的血祭之法?”  

“没错!”  

“我的天,敢这么干的神灵,就不怕遭到报复吗?”  

“平时当然没有神灵公然这么干,可如今是万族战争时期,各个界群都打得天翻地覆,很多种族根本就没了顾忌。”  

“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幕后黑手的目的,多半就是冲着闪星族的神灵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