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来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雍州城内。  

妖魔之乱被解决之后。  

凡人百姓的生活,逐渐开始恢复正常。  

不过,因为之前三皇子姬元,为一己私欲。  

直接献祭了城内数万百姓,以至于现在整座城内,家家都带着素缟。  

满街都能听到一些凡人的哭泣声,在这场灾难之中,有很多人的家人都离去了,他们在城内各处收尸,不过也有很多尸首,根本就无人理会。  

因为这一家都全部死光了。  

最后。  

之前城主府的护卫出现,指挥百姓将那些尸首安葬。  

不然一直放在城中,也不是什么办法。  

只是因为尸首真的太多。  

一时半会根本就无法全部收完,需要好几天才行。  

很多凡人百姓都沉默不言,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因为灾难结束而高兴。  

在这一场妖魔之乱中,每个人都失去了很多,没有一些时间,根本缓不过来。  

此时,在城主府。  

徐长御站在院子当中,正在给护卫继续布置任务。  

要求在短时间内,将一切都打理好,同时想办法稳住凡人的生活。  

灾难发生,很多粮食都没了,好在这对于修士来说,并非什么难事,关键是如何安抚民众的心,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灾难随时都会降临,人心非常不稳。  

之前三皇子的护卫,因为三皇子的死,所有全部都离开了。  

加上城主也是,没办法的徐长御只能站出来。  

一连几天都在忙碌这件事情。  

期间宋知书来了趟。  

帮了些忙,也提出了几个主意,就又回去修炼了。  

徐长御可以理解,知道对方修行到了一定阶段,下一步可能是结丹境圆满。  

这种时候,确实是需要专心一些。  

至于陈景云。  

自从上一次被点醒后,一直都在闭关当中,仙道修为和儒道修为,都在双双提升。  

这很正常,毕竟对方的积累也足够,只是差了一个契机而已,现在契机到了,自然而然开始向着更高的境界进发。  

所以最后,大多数都是徐长御一人,单独在处理这些事情。  

而他在统计雍州城内那些死去的凡人数量后。  

心中也升起了一丝怒火。  

知道那三皇子在当时明明有能力去解决妖魔之乱,但偏偏一直拖延。  

纵容妖魔害死凡人,然后制造出新的妖魔,最后才使得妖魔之乱越来越严重。  

如此可怕的手段,徐长御都无法忍受。  

他也终于知道。  

宋知书当时为何要直接斩杀三皇子,不给一点机会了。  

换做是自己,自己也会这么做,此人用心,实在是太过险恶了。  

只不过。  

三皇子死了,那代表事情也会闹大。  

徐长御已经听闻消息,很多大势力都将前来雍州城。  

大周王朝,更是派出一名神将,要查清楚此事。  

所以他猜测,可能是冲着宋知书而来的。  

事情很难办,并非一般人能够解决的,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因为徐长御也清楚,儒家很看重宋知书,但他们也需要借助大周王朝的力量。  

真的,会为了宋知书,直接走到大周王朝的对立面吗?  

“好了,就这些了,你们去办吧。”  

想到这里,徐长御也没有心思继续布置任务,让城主府的护卫们下去。  

他自然是不希望宋知书有事的,心中对于斩杀三皇子的举动,也非常的支持。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说论个对错就行了的。  

嗡嗡嗡不过。  

也就是在徐长御忧愁的时候。  

突然感觉到,自己的那块真传令牌涌现出一缕缕华光。  

“剑宗的人来了!”见此,他眼前一亮,然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飞离了城主府。  

现在事情已经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了,唯有依靠剑宗的力量才行,将前因后果都讲清楚,如此,在大周和某些势力发难的时候,才可以想办法挽回局势。  

很快。  

徐长御来到了雍州城门口。  

果然,在不久之后,一道剑光出现,有人御剑而至。  

是一个白衣男子,从上空降下,稳稳立在城门下。  

“李师兄?”  

徐长御看清楚人后,立刻迎接了上去,微微躬身:“长御见过白师兄。”  

李忘机,蜀山真传弟子中排名第一,是仅次于道子的存在。  

地位和太昊剑宗的白昊辰差不多。  

只是。  

他在和师兄打完招呼之后,紧接着又向后看了愁了几眼。  

“徐师弟,你看什么呢?”李忘机一愣,不由询问。  

“李师兄,就您一个人来吗?长老呢?”  

徐长御开口,带着疑惑。  

“怎么?我一个人还不够吗?”李忘机有些无言:“怎么说我也是蜀山真传排名第一啊。”  

“可以是可以,但确实不怎么够。”徐长御叹气,略显无奈:“我听到了消息,因为宋道友的事情,有许多大势力都要来,其中不乏各派前辈级人物,我怕师兄您顶不住啊。”  

李忘机确实很有份量,但再怎么说,都只是晚辈而已。  

如果是蜀山剑宗的道子亲身而至还差不多。  

所以他想着。  

李师兄来,怎么也该带一些长老吧?  

自己蜀山剑宗,又不缺强者。  

怎么现在就来一个人?到时候吵起来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