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关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少女正是李青舟,同时也是散修盟道子之一。  

雍州城此前发生的事情,她也略有耳闻。  

只是没太关注。  

只是最近,传出了有关于宋知书的消息,对方杀死了大周三皇子,各大势力都有强烈的反应。  

虽然看上去,儒家可能说会前往,调查清楚真相,给予相应的支持。  

但她内心中还是很担心。  

三皇子地位很不同。  

那是大周皇帝的子嗣,身份尊贵。  

从某方面来说,几乎和太昊剑宗真传弟子处于同一层次。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皇帝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何况。  

李青舟还听说。  

很多人都怀疑宋知书身上有圣人造化,想要掠夺。  

只是因为对方受到的关注很多,所以一直没办法下手而已。  

但现在,闹出这样的事情,或许有一些大势力,想要致宋知书于死地。  

如此一来,就可以将那份圣人造化取出。  

可以说。  

现在的局势很危险,对宋知书不利。  

“不行,我必须要做点什么,不能让宋师兄有危险。”  

李青舟下定决心,上一次执法堂之事,自己没有在场,让宋师兄一人面对,心中已经自觉做的不够了,现在又出事了,自己不能就这么看着。  

当即,她决定,放下手中的事情,直接前往雍州城。  

无论谁想对宋师兄不利。  

自己必然不答应。  

想到这里。  

李青舟直接御剑而起,周身一道道雷霆之力在不断涌动。  

在龙虎道宗,她铸就了雷霆道基,底蕴和天赋更甚。  

加上身上也有一份造化。  

所以在这段时间中,李青舟的修行,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如今都抵达金丹境了。  

放在当世各大天才当中,境界虽然算不上顶尖,但这速度绝对恐怖。  

而且,她知道,若自己出手。  

那身后的太昊剑宗,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即便外人觉得,李青舟因为做了散修盟的道子,已经脱离了剑宗,但她很清楚,师尊和掌教,都在自己身上,压上了很多东西。  

与此同时,在太昊剑宗。  

一座磅礴的宫殿中。  

侍女绿儿低着头,正在回禀有关于雍州城的事情。  

“这宋知书太嚣张了,走到哪里都惹出事端,之前顶撞公子,现在直接斩杀了大周三皇子,我看如今还有谁能够保住他,儒家对我太昊剑宗可以用强,但对大周呢?”  

她言语中带着嘲讽,觉得宋知书太过愚蠢,不懂低调。  

要知道,儒家讲究入世。  

大周王朝就是他们实现心中道理的地方。  

双方之间,可以说相互成就,当然也相互利用。  

因此上一次宋知书出事,看在儒家的面子上,大周皇帝才会选择出声。  

可现在,对方得罪的是大周王朝,是大周皇帝,儒家真的会直接选择硬抗吗?  

一旦惹得大周皇帝不悦,儒家未来的路也不好走。  

此时此刻。  

绿儿甚至于都看到宋知书的下场。  

“他行事确实直接,不过雍州城之事怕没表面上那么简单。”  

慕长歌盘坐,周身法力震荡,一缕缕剑意涌动,磅礴而又慑人。  

比起当初,他的修为,显然更为强大了。  

已经有一种当世强者的气质。  

与某些年轻天骄,直接拉开了差距。  

“公子.您为何这么说?”  

闻言,绿儿有些疑惑,她觉得,公子知道这种事情,应该高兴才对。  

怎么现在看起来,似乎在为宋知书说话?  

“你还是不了解宋知书啊。”  

慕长歌一笑:“此人刚强,但向来对事不对人,雍州城发生妖魔事件,姬元前去解决,却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效果,还使得妖魔之乱愈发严重起来。”  

“宋知书去了后,没多久就直接动手杀人,其中缘由我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姬元做了一件很绝的事情,甚至于,他可能献祭了雍州城的凡人百姓,化为妖魔,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功绩。”  

他语气很淡然,可此时,居然猜出了雍州城发生的具体事情,思维缜密的可怕。  

“不会吧,那三皇子会这样做?那太不理智了。”  

绿儿在听到这句话后。  

并没有询问被献祭的凡人百姓。  

因为在其眼中,根本就不值得去关注。  

她唯一震惊的是,三皇子做这种事情有些愚蠢,很不应该。  

“人性向来如此。”  

慕长歌摇头:“若我与宋知书处于同一境地,也会做出与他相同的决断。”  

“凡人百姓虽然不重要,但以此扩大妖魔之乱,实乃大罪。”  

他所在乎的,也不是凡人。  

只是认为三皇子做事,太不考虑后果了。  

妖魔是人族之大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以消灭妖魔为主,甚至于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就像当初他决定,覆灭整个晋州一般。  

妖魔遇上,那一定要杀。  

三皇子却放纵,对慕长歌而言,是绝不允许的。  

“那公子您觉得,这次宋知书会是什么下场?”  

绿儿开口,她不会考虑太多。  

只要是公子说的,自己就会支持。  

而现在其心中最关心的,就是事情会如何解决。  

“不用去猜测,等着就好了。”  

慕长歌摇头。  

他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