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执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结束?”  

徐长御听到此话,眼中满是疑惑。  

他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知道很不对劲。  

面前的宋知书看起来很平静,可心中似乎有一股怒火在酝酿。  

“可以说说,你到底发现了什么吗?”徐长御深吸一口气,最后还是说话了。  

他确实想知道原因,总不可能不明不白吧?  

“一路走来,你应该都看见那些已经死去多时的凡人百姓了吧?”宋知书语气平淡,继续道:“这些人,都是在三皇子来之后死的,而他们死后,都化作了阴魔。”  

“他们,本来将希望寄托在那位三皇子的身上,可最终事与愿违,直到最后一刻,依旧相信着。”  

“可最后面对的,是亲人的逝去,在死的那一瞬间,也并不知道为什么无人来救。”  

“明明他们眼里的仙人已经入城了,可最后无人来。”  

宋知书依旧很平静:“他们有的是孩子,有的是相互扶持了一生的夫妇,有的是即将成婚的新人,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凡人,没有任何实力的凡人,化作了妖魔。”  

“而在那座大阵形成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结束了。”  

宋知书并未解释太多,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但已经足够了。  

徐长御并不愚蠢,反而非常聪明,所以在瞬间就猜出来了,眼神震动。  

虽然对此早有猜测,认为是三皇子献祭了城内数万人,才使得妖魔之乱越来越严重,但他始终不愿意相信,同为人族,居然可以做的如此之狠。  

可在宋知书解释之后,他知道了,也确定了。  

至于对方说的是不是真的。  

对此。  

徐长御心中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原因很简单,宋知书是真正的儒家读书人,得到了圣人造化,根本就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诬陷他人,再者二人相处许久,早就有了足够的了解。  

所以此刻,他看着宋知书,缓缓开口:“你准备怎么做?”  

“世有不公,我以至善执剑。”  

宋知书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似乎要讨要一个公平,为了那些死去的凡人百姓。  

不过很快,他补充道:“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蜀山剑宗无关,也与所谓的道子身份无关,徐道友也可以不参与其中。”  

宋知书从不会勉强别人不想做的事情。  

且对方作为蜀山弟子,确实不适合参与进去。  

三皇子姬元看似与大周王朝表面没有太大关系,但真正的聪明人,又怎会不知道怎么回事?  

“不,我随你一起吧。”  

徐长御摇头,表示要与对方一同前往。  

他知道宋知书这个人,若遇上了不公与不平等,就会选择出手。  

当初对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直面太昊剑宗大师兄慕长歌,闹出大事。  

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护宋知书,同时也希望,让那三皇子给这死去的数万凡人百姓一个说法,这很重要,关系很大。  

蜀山剑宗一直以来的教导,就是除魔卫道,匡扶大义。  

即便三皇子的身份极其不一般。  

但徐长御和宋知书,在某些地方很相似。  

所以这一趟,是一定要去的。  

“多谢。”  

宋知书明白对方的想法,微微躬身,进行感谢。  

然后没有多说什么,径直离开此地。  

三皇子姬元所在的地方,自然就在雍州城的城主府,至于原先那位城主,早就在乱局中死了,而也正因此,对方才能掌控整座城,施行一系列的计划。  

二人的目标,也正是城主府。  

与此同时。  

在城主府当中。  

“回禀殿下,所有妖魔都已经完全解决,没有一头幸免。”  

亲卫回禀,刚刚他派人巡查了城内,确实感受不到任何妖魔气息了。  

这很正常,毕竟那座大阵可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啊,若不能做到全灭,那枉费他们准备了如此之久。  

“好,很好!”  

三皇子姬元听到此话后,当即眼前一亮。  

从接取到雍州城任务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计划。  

只不过在过程中总有些担心,怕会出问题,被人发现,最后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即便后来者怀疑那也没什么,因为不管怎么说,自己立下了大功,是要被记录在册的,这将会让他站在所有散修盟道子的最前方。  

只要一直保持下去,加上背后的势力,未来成为散修盟道子,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对了,宋知书和徐长御他们呢?”  

这时候,姬元想到了之前入城的几人,当即询问道。  

“还在殿下之前安排的地方,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的人都监视着,殿下想见他们?”亲卫回答。  

“不必了,到了这个时候,见不见无所谓。”三皇子摇头,并不在意。  

二人的身份虽然不一般,可以说都很重要。  

但现在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  

将自己平定雍州妖魔之乱的消息传出去,让世人得知。  

所以他没有犹豫,直接开始安排,毕竟这才是大事。  

很快,亲卫得令便退出了大堂。  

只是在这时候。  

一名护卫连忙跑进来,恭敬道:“殿下,外面有两个人要见您,自称宋知书和徐长御。”  

他们怎么来了?  

姬元一愣,刚刚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