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献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错,三皇子已经带人入了雍州城。  

而他的手下也有足够的力量。  

即便无法保证每一个凡人百姓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改变一些局面。  

可在这种情况下,那位散修盟道子,大周的三皇子,却出奇的平静,没有丝毫动静。  

宋知书无法想象那时候的情况,可通过阴阳仙册,他看到了,也真实感受到了。  

很快,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非常的平静。  

“宋道友,你发现什么了?”  

这时候,徐长御看到了对方的不对劲,当下开口询问。  

其实他心中有些不明白,从一家人的尸体上面,又能发现什么呢?  

这么久了,怕就算自家掌教那等修为的存在,也看不出什么。  

可徐长御完全能感觉到。  

宋知书必定有发现。  

“没什么,我们去下一个地方吧。”宋知书摇摇头,没有过多解释,表示继续查一查。  

后者虽然发现了奇怪之处,但也并没有过多询问,只是跟随在身后。  

城内,雷霆之力依旧在不停落下,击杀妖魔。  

有时候直接将一些民房给摧毁了。  

不过宋知书并未理会,又找到一家凡人尸首后,再一次蹲下,用阴阳仙册捕捉那一缕气机。  

那是一对很老的夫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虽然过的非常简单平静,也没有子女,但依旧很高兴,相融以沫。  

本以为这一生,就应该平平稳稳,安安静静的过下去,直至到最后。  

可不久,雍州城发生了妖魔事件,人人自危。  

城主府能力太弱,根本解决不了什么。  

最后只能向外求救。  

两位老人虽然也很担心,可这么多年来,大风大浪都过去了,也就没什么了。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两位老人认识的人也相继离去了,有人死,也有人逃出了城内,他们心中也很慌乱,但夫妇二人太老了,在雍州城生活了一辈子,如果也选择离开,很难活下去。  

而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城主府传来消息,有强大的仙人来了。  

这些仙人来,就是为了解决所有的妖魔。  

对此。  

两位夫妇很高兴,觉得有救了。  

毕竟仙人都来了,所以那些妖魔应该算不了什么吧?  

只可惜,事与愿违,城内的情况之前是如何,之后也是如何。  

到最后,雍州城被封了,不许入,也不许出,夫妇二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件好事,说明仙人真的要对那些妖魔出手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恢复正常,他们对此,一直坚信着。  

但接下来几天,依旧有人在不断死去,夫妇二人家中的粮食也断了。  

老人吃的少,多留了一些东西给自己的妻子。  

他觉得没事,因为有仙人。  

这种情况总是会过去的。  

可不久后有一日,妖魔来了,老妇被妖魔缠身,最后身死。  

老人则在外面讨要了一口粮食,今晚两个人都可以吃一顿饱的,但当他回到家中后,看到的只有自己妻子的尸首,还有一团黑色的影子。  

那是阴魔,气息很冷,让人恐惧。  

但老人没有害怕。  

认为是这妖魔害了自己的妻子,他很老,但他还能动手,所以丢下粮食,冲了上去。  

但最后的结果,当然不会有任何意外,老人死了,和妻子躺在了一起。  

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想要对付的妖魔。  

却是妻子所化。  

一切。  

结束了。  

宋知书起身,没有说话,但脸色,却变得更为凝重起来。  

旁边,看到这一幕的徐长御已经可以肯定,对方肯定发现了什么,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不过从这副神情来看,怕不是什么好事。  

难道,对方仅仅凭借两具尸首,就能够判定死因吗?  

徐长御不清楚。  

不过他并没有询问,依旧跟在身后。  

之后,宋知书在城内各处房屋当中寻找,同时用阴阳仙册,看那些死去人生前的过往。  

这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也并不着急,一个个查看。  

而徐长御从一开始的轻松。  

脸色却也开始郑重。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现在城内之所以空荡荡的,只因为一件事情,那便是很多人都死了。  

大多数,皆为凡人百姓,那些一直生活在城内的人。  

本来,妖魔事件发生,有人死去,其实是很正常的,可现在太多了。  

虽然他知道,有一部分凡人百姓,在城的另一头,已经被集中起来,但从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来看,死去的凡人百姓,怕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  

数十万的三分之一是多少?  

要知道。  

当初虞城之战,激烈到那等程度,都没有什么伤亡啊。  

死去的,也是一些修士,是值得敬重的人。  

但现在都是些没什么力量的凡人。  

“这一切,会是因为那三皇子吗?”徐长御本来就有这个怀疑,但现在找了这么久,却没有多少证据,他知道宋知书肯定看出了什么,但也没有询问,默默跟在身后。  

而宋知书呢,依旧在感受那些凡人的生前。  

凡人,在大多数修士的眼中,那肯定是不算什么的。  

可他不一样。  

在雍州城,宋知书看到了很多。  

除了那一家三口,还有那一对老夫妇之外。  

还有刚准备成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