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同宋夏没有演义(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纷纷表示反对。  

知熙州事刘锜乃是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比张浚还要小一岁,赵构登基后,才特授陇右都护知岷州事。  

其人的资历最嫩,说话还委婉一点。  

刘知州认为下宋夏两军严重缺乏互信,联夏抗同没有操作性。  

宋军可以在夏军拖住同军的情况下,攻击永兴军路。  

但本方的所有军事行动完全独立,不应该受到夏军的任何影响。  

而新任泾原路经略使曲端的话则直接得多——夏国想联宋抗同可以,先退还西安州和怀德军等地,并赔偿大宋的损失。  

还要将作恶屠杀宋民的夏军将领交给大宋处置,再谈其他。  

因接连打败夏、同两军而威震陕地的西军新秀知秦州事李彦仙一如既往的狂傲。  

其人话中有话,言“夏人狡诈无信又称藩于同,焉知此举不是大同的反间计”,就差公开指责张浚利令智昏、诸将只看表象不动脑子了。  

联夏抗同之事就这样被西军诸将搅黄,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却不愿就此放弃。  

其人随后以反攻永兴军路为名,调整了秦凤路兵力部署,只待同夏两国真打起来后再说服众将出兵。  

结果,还真让张浚等来了机会。  

九月初三,大同正乾皇帝发布《讨夏檄文》,正式向夏国宣战。  

《》来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