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李彦仙首战扬名(2/3)
自不会真的纠结施工过程中遭受的各种诘难。
“臣修铁路这四年虽然遭遇了不少困难,但也越发理解陛下的‘大铁路’战略的高瞻远瞩,臣相信大同的未来,疆域将更加广阔,社会也更加稳定。”
实际上,当初接下京津塘铁路铁路修筑任务时,陈规并不是很主动,也不看好以当前的技术积累和钢铁产量,注定要百年之功方才能实现的“大铁路”计划。
正是因为这几年“向前看”的施工过程中,让他改变了很多想法。
因为,“大铁路”计划确实很诱人。
铁路建设虽然有固定成本高、原始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缺点。
但相对于传统的马车、河船、海船等运输手段,铁路运输运送量更大、速度更快、成本也比较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很明显。
更重要的是铁路一旦投入运营,还能极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管控,因此而减少的隐性行政和维稳成本不可计算。
徐泽的视线从施工进度墙上移开,看向远方扔在抢工期的劳工。
“创业不易,守业艰难,积累拓展更不易。待京津塘铁路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后,我欲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统管铁道建设和运输管理相关事务,你可有什么建议?”
陈规当即就听懂了徐泽的意思,疑惑地看向皇帝。
“陛下的意思,是要臣兼管这个新部门?”
“对!”
皇帝给了明确答复,陈尚书却有些犹豫。
“陛下,工部虽然分管营造和交通,但运输乃是商部之责,将铁道建设和运输管理全部划归工部之下,会不会侵夺商部之权?”
大同朝中无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各部尚书权力便会相应扩大。
谁能更得皇帝的信重,掌控更多的事务主导权,谁就能在朝中获得更多话语权,也能为下属谋得更宽阔的施展平台。
为官者,没有谁会介意手中的权力烫手,真介意这个的人也不可能走上高位。
陈规不是对将要接下的重任有顾虑,而是希望做事前先理清权责关系。
徐泽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而且考虑的问题更多。
“铁道修筑投入大、周期长,专业要求高,运营期间还需不间断管理维护,建用脱管的隐患很大,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管理。
铁道运输前景广阔,未来必将逐步取代漕运的地位。
运营部门牵涉利益方面众多,不宜挂靠在工部之下,一开始就要独立出来,这点你不用有顾虑。”
得到了皇帝的明确指示,陈规更有信心了。
“臣明白了!”
徐泽很满意陈规勇于任事不讲价钱的态度,点了点头,继续道:
“这个机构最初的级别可以定小一些,后面随铁路里程延伸再慢慢提升其编制,具体架构如何设计,需要哪些人才,你报个计划给我和吏部。”
陈规主管京津塘铁路建设四年多,发掘了不少非科举出身的专业人才,正好借这个机会保留下来,当即更有干劲了。
“臣这就办。”
交待了新部门“铁道局”组建相关事务后,徐泽离开铁道修筑工地,顺便到格物院去了一趟,检查火枪研制情况。
徐泽没有什么冷兵器英雄情节,自然不会满足于只装备火炮。
早在当年汤隆上梁山时,徐泽就曾考虑过研制火枪。
只是,当时同舟社的底子太薄,根本经不起折腾,只能作罢。
待同军火炮技术逐步成熟之后,徐泽又启动了火枪研制计划。
表面看,火枪与火炮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火药做发射药对管状武器,前者似乎只需要将后者成熟的技术“微型化”即可。
实际上,汤隆和凌振两位大家没鼓捣多长时间,就拿出了样品。
嗯,还就是“微型化”的火炮,或者叫“火门枪”。
这种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命中率感人的武器当然被徐泽毫不留情地否定了。
宋军虽然受限于铸造工艺和火药配方,火炮性能始终赶不上同军,但其远程弓弩的设计制造却相当成熟。
单以射程而言,使用黑火药发射的初级火枪就远远赶不上宋军的对敌神奇神臂弓。
徐泽需要的是火枪,至少要满足制造工艺不复杂、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要求,以大批量低成本的火枪逐步淘汰成本高昂维护困难的神臂弓。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进,如今格物院设计的燧发枪故障依然较高,但火绳火枪基本可以满足正乾皇帝的需要了。
徐泽当即拍板定型,等批量化生产后,先在戍卫部队列装两个师研究配套战术战法,然后再改进推广。
而在新宋政权一方,因为被同军接连拿掉苏州、开封、南阳等紧密手工制造城市后,宋军已经很难再大批量生产神臂弓了。
现实困难摆在这里,肯定会逼迫一些有抱负的军事人才尝试在武器装备、编制结构和战术战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以求克制同军的经典战术。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有人都在适应新环境,不改进者难生存。
当徐泽只在格物院待了半个时辰,便提前回到了宫中。
因为在此期间,主持对陕作战的第四军军正牛皋刚好传回了最新军情战报:
永兴军路已经基本被拿下,部队进攻秦凤路时受阻。
“陛下!”
正乾皇帝回宫的途
“臣修铁路这四年虽然遭遇了不少困难,但也越发理解陛下的‘大铁路’战略的高瞻远瞩,臣相信大同的未来,疆域将更加广阔,社会也更加稳定。”
实际上,当初接下京津塘铁路铁路修筑任务时,陈规并不是很主动,也不看好以当前的技术积累和钢铁产量,注定要百年之功方才能实现的“大铁路”计划。
正是因为这几年“向前看”的施工过程中,让他改变了很多想法。
因为,“大铁路”计划确实很诱人。
铁路建设虽然有固定成本高、原始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缺点。
但相对于传统的马车、河船、海船等运输手段,铁路运输运送量更大、速度更快、成本也比较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很明显。
更重要的是铁路一旦投入运营,还能极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管控,因此而减少的隐性行政和维稳成本不可计算。
徐泽的视线从施工进度墙上移开,看向远方扔在抢工期的劳工。
“创业不易,守业艰难,积累拓展更不易。待京津塘铁路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后,我欲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统管铁道建设和运输管理相关事务,你可有什么建议?”
陈规当即就听懂了徐泽的意思,疑惑地看向皇帝。
“陛下的意思,是要臣兼管这个新部门?”
“对!”
皇帝给了明确答复,陈尚书却有些犹豫。
“陛下,工部虽然分管营造和交通,但运输乃是商部之责,将铁道建设和运输管理全部划归工部之下,会不会侵夺商部之权?”
大同朝中无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各部尚书权力便会相应扩大。
谁能更得皇帝的信重,掌控更多的事务主导权,谁就能在朝中获得更多话语权,也能为下属谋得更宽阔的施展平台。
为官者,没有谁会介意手中的权力烫手,真介意这个的人也不可能走上高位。
陈规不是对将要接下的重任有顾虑,而是希望做事前先理清权责关系。
徐泽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而且考虑的问题更多。
“铁道修筑投入大、周期长,专业要求高,运营期间还需不间断管理维护,建用脱管的隐患很大,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管理。
铁道运输前景广阔,未来必将逐步取代漕运的地位。
运营部门牵涉利益方面众多,不宜挂靠在工部之下,一开始就要独立出来,这点你不用有顾虑。”
得到了皇帝的明确指示,陈规更有信心了。
“臣明白了!”
徐泽很满意陈规勇于任事不讲价钱的态度,点了点头,继续道:
“这个机构最初的级别可以定小一些,后面随铁路里程延伸再慢慢提升其编制,具体架构如何设计,需要哪些人才,你报个计划给我和吏部。”
陈规主管京津塘铁路建设四年多,发掘了不少非科举出身的专业人才,正好借这个机会保留下来,当即更有干劲了。
“臣这就办。”
交待了新部门“铁道局”组建相关事务后,徐泽离开铁道修筑工地,顺便到格物院去了一趟,检查火枪研制情况。
徐泽没有什么冷兵器英雄情节,自然不会满足于只装备火炮。
早在当年汤隆上梁山时,徐泽就曾考虑过研制火枪。
只是,当时同舟社的底子太薄,根本经不起折腾,只能作罢。
待同军火炮技术逐步成熟之后,徐泽又启动了火枪研制计划。
表面看,火枪与火炮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火药做发射药对管状武器,前者似乎只需要将后者成熟的技术“微型化”即可。
实际上,汤隆和凌振两位大家没鼓捣多长时间,就拿出了样品。
嗯,还就是“微型化”的火炮,或者叫“火门枪”。
这种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命中率感人的武器当然被徐泽毫不留情地否定了。
宋军虽然受限于铸造工艺和火药配方,火炮性能始终赶不上同军,但其远程弓弩的设计制造却相当成熟。
单以射程而言,使用黑火药发射的初级火枪就远远赶不上宋军的对敌神奇神臂弓。
徐泽需要的是火枪,至少要满足制造工艺不复杂、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要求,以大批量低成本的火枪逐步淘汰成本高昂维护困难的神臂弓。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进,如今格物院设计的燧发枪故障依然较高,但火绳火枪基本可以满足正乾皇帝的需要了。
徐泽当即拍板定型,等批量化生产后,先在戍卫部队列装两个师研究配套战术战法,然后再改进推广。
而在新宋政权一方,因为被同军接连拿掉苏州、开封、南阳等紧密手工制造城市后,宋军已经很难再大批量生产神臂弓了。
现实困难摆在这里,肯定会逼迫一些有抱负的军事人才尝试在武器装备、编制结构和战术战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以求克制同军的经典战术。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有人都在适应新环境,不改进者难生存。
当徐泽只在格物院待了半个时辰,便提前回到了宫中。
因为在此期间,主持对陕作战的第四军军正牛皋刚好传回了最新军情战报:
永兴军路已经基本被拿下,部队进攻秦凤路时受阻。
“陛下!”
正乾皇帝回宫的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