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何人能脱名利场(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讷知枢密院事,以兵部尚书吕好问为尚书左丞。  

这三人皆是前朝权贵,且在拥立赵构登基一事上并无殊功,但都是主战且有功于大宋社稷的老臣。  

显然,这个任命也是为了承上启下稳定人心之举。  

同时,赵构又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以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  

汪伯彦原职知蔡州事,黄潜善知信阳军事,二人之前皆被赵构征辟为大元帅府副元帅,且在掩护康王南下过程中都立有大功,算是赵构的心腹。  

随即,赵构又下诏罢青苗钱;应死及殁于王事者并推恩;臣僚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溃兵、群盗,咸许自新;应募兵勤王之人,以所部付州县主兵官讫赴行在;…  

这些都是稳定人心,并动员力量应对同军继续南下压力的必然之举。  

而随着这些诏令传遍各地的,还有大宋新君出使大同时,应郾城县百姓的强烈请求起兵而南下,  

随后又乘泥马,连渡溱、淮、浉、环、汉五水摆脱同军追击的神迹。  

其三,以“江陵靠近前线,同军旦夕可至”为由,要求行在继续南下。  

同军一旦全取京西南路,仅靠峡州、荆门军和复州单薄防线支撑的江陵府确实靠前线太近,不适合建都。  

行在继续南下是必然,但前往何处就值得商榷了。  

如此一来,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大臣们更有得争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