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蔡京结局(2/3)
走停停。
蔡京遭贬,并不是被抄家,身上并不差钱财,在流放途中倒是可以买到治病药材。
但每日都在赶路,根本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便是再有神丹妙药也别想治好病。
而这几日断粮后,蔡京的身体更是急剧恶化,强拖到潭州后便高烧不止,再不能继续赶路了,只能停在东明寺中苦捱等死。
蔡行之前寻乡民买米时,躺在草席上的蔡京已经烧得迷迷糊糊,一直反复喊着“粥、粥”,显然是饥渴难耐。
蔡修伺候在一旁,却是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
其人这才留下妻宋氏看顾父亲,自己出来等蔡行。
等二人走进破败的寺院内堂,却发现蔡京已经清醒过来,刺客正坐在草席上,由蔡氏帮助其整理衣冠。
其人的状态看起来很不错,脸上还泛着诡异的红润光泽。
“大人!”
蔡修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赶上前,却因为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跟在后面的蔡行赶紧扶住老父。
“五郎,你也老大不小了,为何还如此沉不住气!”
父亲的话虽然少了一些中气,却还似往日一般威严。
隔壁偏殿还有公差在监视蔡氏一家,蔡修不敢与父亲争辩,更不想让这些小人看自家的笑话,当即垂下头,艰难地抬手行礼道:
“修知错。”
蔡行到底年轻,并不清楚蔡京这是即将离世前的回光返照,还以为无所不能的祖父大病已愈,扶蔡修坐下后,又上前寻蔡京小声诉苦。
“祖父,乡民受了公差蛊惑,不肯卖粮——”
“来,扶老夫起来!”
蔡京让蔡行来扶自己起身,其实就是故意打断这个孙儿没什么意义的诉苦。
蔡修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人老成精的蔡京更能想明白。
蔡行一张口,他就知道这个小孙儿要说什么。
八百年前,西晋灭亡,亡国之君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人掳至平阳,受尽羞辱之后被杀,留下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典故。
蔡氏自然不能和司马氏相提并论,可已经沦落到如今地步,就别怪这些小人从中使坏。
就凭自己这个马上就要死掉的糟老头子,能让这些专门收拾流放官员的官差有所忌惮,做啥梦呢?
“十六哥儿,闻到了啥?”
人进入老年之后,新陈代谢会逐步减缓,皮肤和内脏等器官相继老化,天长日久,就会散发一种独特的“老气”。
蔡京以往生活豪奢,起居皆有仆从服侍,经常沐浴熏香,倒是很难闻道什么怪味。
近日旅途劳顿,又兼大病数日,回光返照之时百骸顿开,一股强烈的“老气”自其身上散发而出。
蔡行刚刚走近其人,就觉察到了异常,不自觉皱起眉头,旋即又意识到不对,片刻便恢复了正常,但其人的小动作却没逃过蔡京老辣的眼光。
“没,没啥,孙儿腹中饥得慌,才在祖父面前失——”
蔡京自然知道蔡行的真实想法,但其人并没有拆穿幼孙的谎言,而是伸出手,慈爱地抚摸着蔡行的脑袋。
“老夫这一生,历经沉浮,却从未认输。
若是还像你父这般正值壮年,便是再落魄两分也总能翻身一博。
可惜啊,大去之期已在眼前,反连累你们这帮儿孙跟着遭罪。”
“祖父,呜——”
蔡行当即就听懂了祖父的话,心中无比悲戚当即便哭出来声来。
柔弱的宋氏一路上从未哭过,此时受到儿子的感染,也在一旁偷偷抹眼泪。
蔡修倒是没哭,却两眼空洞地看着堂外,不知在想什么。
“莫哭,再哭老夫的话就说不完啦!”
蔡京倒是好气度,出言打断了几人的悲戚。
蔡行身量尚未完全长开,比祖父还要低小半个头,闻言止住了哭,可眼角却还挂着泪,只是乖乖仰头看向蔡京。
“我且问你,蔡京可是奸臣?”
“祖父?”
蔡行生儿富贵,少经世事,莫说以其人有限的见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算能,他又如何敢当着祖父的谈这么忌讳的话题?
“呵呵。”
蔡京并没有想过为难自己的孙儿,这个问题其实是自问自答。
其人因为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反而没有任何忌讳,似是有意说给儿孙听,又似是故意说给偏殿的公差听。
“不忠于君上、弄权误国者谓之奸!
蔡京虽然忠于君上,但柄大宋朝政十余载,上不能辅道君开太平,下不能安黎民御外敌,至大宋衰败如此,蔡京‘功不可没’,自是大大的奸臣!
哈哈哈,大大的奸臣!”
蔡行从没有见过气度从容的祖父这般癫狂模样,很有些害怕,眼光也闪躲起来。
蔡京却已经恢复常态,看着这个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怎样命运的傻孙子,微不可察地轻叹了一声。
早在当年道君七幸蔡府,蔡京作《鸣鸾记》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难得善终。
后来,徐泽率大军威胁开封,蔡京带皇太子入同营谈判,乞求正乾皇帝给自己一个“正名”的机会,便是明白自己终究逃不过一个奸臣的历史评价。
奸臣之名并不可怕,至少在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大宋,即便是朝廷认证的奸臣,通常也不会被赶尽杀绝,最终都会留下一丝体面。
其人万万没料到,赵桓是个异类,要么不做,
蔡京遭贬,并不是被抄家,身上并不差钱财,在流放途中倒是可以买到治病药材。
但每日都在赶路,根本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便是再有神丹妙药也别想治好病。
而这几日断粮后,蔡京的身体更是急剧恶化,强拖到潭州后便高烧不止,再不能继续赶路了,只能停在东明寺中苦捱等死。
蔡行之前寻乡民买米时,躺在草席上的蔡京已经烧得迷迷糊糊,一直反复喊着“粥、粥”,显然是饥渴难耐。
蔡修伺候在一旁,却是除了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
其人这才留下妻宋氏看顾父亲,自己出来等蔡行。
等二人走进破败的寺院内堂,却发现蔡京已经清醒过来,刺客正坐在草席上,由蔡氏帮助其整理衣冠。
其人的状态看起来很不错,脸上还泛着诡异的红润光泽。
“大人!”
蔡修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赶上前,却因为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跟在后面的蔡行赶紧扶住老父。
“五郎,你也老大不小了,为何还如此沉不住气!”
父亲的话虽然少了一些中气,却还似往日一般威严。
隔壁偏殿还有公差在监视蔡氏一家,蔡修不敢与父亲争辩,更不想让这些小人看自家的笑话,当即垂下头,艰难地抬手行礼道:
“修知错。”
蔡行到底年轻,并不清楚蔡京这是即将离世前的回光返照,还以为无所不能的祖父大病已愈,扶蔡修坐下后,又上前寻蔡京小声诉苦。
“祖父,乡民受了公差蛊惑,不肯卖粮——”
“来,扶老夫起来!”
蔡京让蔡行来扶自己起身,其实就是故意打断这个孙儿没什么意义的诉苦。
蔡修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人老成精的蔡京更能想明白。
蔡行一张口,他就知道这个小孙儿要说什么。
八百年前,西晋灭亡,亡国之君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人掳至平阳,受尽羞辱之后被杀,留下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典故。
蔡氏自然不能和司马氏相提并论,可已经沦落到如今地步,就别怪这些小人从中使坏。
就凭自己这个马上就要死掉的糟老头子,能让这些专门收拾流放官员的官差有所忌惮,做啥梦呢?
“十六哥儿,闻到了啥?”
人进入老年之后,新陈代谢会逐步减缓,皮肤和内脏等器官相继老化,天长日久,就会散发一种独特的“老气”。
蔡京以往生活豪奢,起居皆有仆从服侍,经常沐浴熏香,倒是很难闻道什么怪味。
近日旅途劳顿,又兼大病数日,回光返照之时百骸顿开,一股强烈的“老气”自其身上散发而出。
蔡行刚刚走近其人,就觉察到了异常,不自觉皱起眉头,旋即又意识到不对,片刻便恢复了正常,但其人的小动作却没逃过蔡京老辣的眼光。
“没,没啥,孙儿腹中饥得慌,才在祖父面前失——”
蔡京自然知道蔡行的真实想法,但其人并没有拆穿幼孙的谎言,而是伸出手,慈爱地抚摸着蔡行的脑袋。
“老夫这一生,历经沉浮,却从未认输。
若是还像你父这般正值壮年,便是再落魄两分也总能翻身一博。
可惜啊,大去之期已在眼前,反连累你们这帮儿孙跟着遭罪。”
“祖父,呜——”
蔡行当即就听懂了祖父的话,心中无比悲戚当即便哭出来声来。
柔弱的宋氏一路上从未哭过,此时受到儿子的感染,也在一旁偷偷抹眼泪。
蔡修倒是没哭,却两眼空洞地看着堂外,不知在想什么。
“莫哭,再哭老夫的话就说不完啦!”
蔡京倒是好气度,出言打断了几人的悲戚。
蔡行身量尚未完全长开,比祖父还要低小半个头,闻言止住了哭,可眼角却还挂着泪,只是乖乖仰头看向蔡京。
“我且问你,蔡京可是奸臣?”
“祖父?”
蔡行生儿富贵,少经世事,莫说以其人有限的见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算能,他又如何敢当着祖父的谈这么忌讳的话题?
“呵呵。”
蔡京并没有想过为难自己的孙儿,这个问题其实是自问自答。
其人因为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反而没有任何忌讳,似是有意说给儿孙听,又似是故意说给偏殿的公差听。
“不忠于君上、弄权误国者谓之奸!
蔡京虽然忠于君上,但柄大宋朝政十余载,上不能辅道君开太平,下不能安黎民御外敌,至大宋衰败如此,蔡京‘功不可没’,自是大大的奸臣!
哈哈哈,大大的奸臣!”
蔡行从没有见过气度从容的祖父这般癫狂模样,很有些害怕,眼光也闪躲起来。
蔡京却已经恢复常态,看着这个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怎样命运的傻孙子,微不可察地轻叹了一声。
早在当年道君七幸蔡府,蔡京作《鸣鸾记》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难得善终。
后来,徐泽率大军威胁开封,蔡京带皇太子入同营谈判,乞求正乾皇帝给自己一个“正名”的机会,便是明白自己终究逃不过一个奸臣的历史评价。
奸臣之名并不可怕,至少在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大宋,即便是朝廷认证的奸臣,通常也不会被赶尽杀绝,最终都会留下一丝体面。
其人万万没料到,赵桓是个异类,要么不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