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讨宋威夏(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又果断让出河西之地,换得抱上大同帝国大腿的机会,更体现了其人极佳的政治眼光。  

但大同国力不断扩张,影响的不仅有金、宋两个大国,还有实力弱小对周边形势更加敏感的夏国。  

如今,大辽已灭,大同一家独大,力压金、宋两国。  

这种形势对夏国其实极为不利,哪怕其国是大同的藩属国也一样。  

大同一旦灭掉大宋,拥有广袤纵深和苦寒北地的金国也许还有苟延残喘的希望,而直通西域的夏国必然会被大同灭掉。  

这一点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同、金、宋、夏四国的地缘政治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历史大势”。  

李乾顺作为夏国的优秀掌舵人,自然不会看不到这一“历史大势”。  

夏国要想维系国祚,就必须拖住大同灭宋的步伐,至少也要在大宋被灭之前取得更加有利的战略支撑。  

因而,在大同的强大压力下,相争百年的宋夏两国有了合作的基础,并在赵佶和李乾顺两位国主的共同推动下,进行了数轮秘密谈判。  

当然,大同的情报组织再厉害也有无法触及的角落,徐泽实际并不清楚宋夏两国密谈的具体情况。  

但夏国在大同讨宋期间玩小动作却是没法遮掩的事实,正乾皇帝刚刚揍完赵宋就带着御营来河东路,便是要寻夏国的晦气。  

请:lusetx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