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祸在眼前(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借“不食同粟”来表现自己的气节。  

大宋迟早要灭亡,孔氏避无可避,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  

“唉——”  

孔端友长叹一声,终于知道了端操为什么不能确认大同的意思了。  

不是不能确认,而是不敢跟自己直接讲,实在太屈辱了。  

其人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鼓起勇气揭去第二张纸,露出最后一张纸上的内容——“赵太后新用事”。  

孔端友博闻强记,清楚“赵太后新用事”出自《战国策》,乃是《赵策》第四卷倒数第二篇的起首语。  

古时文集内的单篇文章一般是没有章节名的,后人多以其起首语为章节名。  

这篇《赵太后新用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掀起大战,很快就占领了赵国三座城池。  

赵国国势大危,急忙派使向齐国求援。  

齐赵两国历史上多有纠纷,多次打出狗脑子,齐国君臣并不信任赵人,坚持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老太太却溺爱幼子,执意不肯,甚至抛出“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狠话。  

最终,左师触龙出面,因势利导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了赵太后同意长安君为质齐国,才解除了这场危机。  

孙石让孔端操转述的“第三句话”意思也很明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如今的孔氏比起当年的长安君更甚,与天下没有什么功劳,却坐享富贵千年,早就透支了祖先福泽。  

若是还不知改变,便是“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结局。  

如果说前两句话还是嘲弄的话,第三句话就是明白无误的威胁了。  

孔端友的额头已经渗出了冷汗,其人何尝不想对天下有功,以延续孔氏的荣光?  

但身为大宋的吉祥物,自己又如何立功?  

“他们可有为我孔氏指明出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