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军情推演备战忙(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四做完情报汇报后就告退出宫了,吴用还要留下来继续向皇帝汇报军情。  

“陛下,按照预订行军计划,增援河东的部队预计明天就能够抵达太原府。”  

“好。”  

赵宋朝廷绝不可能真的放弃河东路,这一点徐泽非常清楚,他也从没有想通过军事讹诈手段取得新领土。  

其人放赵桓回开封府之前,就已经要求兵部调两个师赶赴太原府,以支援李逵部与宋军即将展开的大战。  

“陛下,河东路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投入的兵力要不要再增加一些?”  

算上这次增援的两个师,大同部署到河东路的军队共有八个师三万多人。  

除掉驻守要点和继续围困太原府的兵马外,同军河东方面军能够集中起来使用的兵马仍有四、五个师近两万人。  

相对于赵宋动辄动员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人进行的大战来说,这点兵力确实有些少。  

但同宋两军的战力相差悬殊,只要统兵者的战略战术不出大问题,凭借两万同军打垮十万以内的宋军并不难。  

吴用其实不是担心在河东投入的兵力不够,而是怕李逵应付不了这么大的局面。  

如果换成皇帝亲自统军,兵力再少一些都能打赢宋军,但其他人就未必有这能力和威望了。  

只是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不然的话,传到李逵耳中平白得罪人。  

“足够了,兵在精而不在多,以河东路的地形,投入的兵马越多越容易乱。”  

徐泽没去深究吴用复杂的心理活动,但该往河东路派多少兵马其人是有慎重思考的。  

大同今年虽然大举北伐,却只在玉河渡打了一场大仗,其余各地都是小仗,军队的机动距离也不算太远,作战状态保持较好。  

还因为灭辽建国,将士们的战斗热情更加旺盛,军队随时都可以再战。  

问题是打下燕云后,各地的基础建设相继上马,每日都在消耗巨量的钱粮物资。  

这些钱粮物资燕云本地只能提供少部分,大部分都需要民夫从京东路、河北路等地转运过来,对本国民力的消耗很大。  

现在应该适当休养民力,以待新征服地区的农业生产恢复。  

因此,即便大同兵力充足,在河东路也不宜投入过多兵力。  

徐泽有理由相信李逵能打好这一仗,并不是看不起宋军太弱而盲目自大。  

河东路的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摆在那里,限制了赵宋的兵力投入和出兵路线。  

无论赵宋朝廷投入几万还是几十万兵马,宋军都难以短时间内在某个战场形成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李逵为一军之正,如果连这点场面都应付不好,以后就别领兵了。  

吴用其实也不认为李逵会打不赢,善于谋略的人多喜欢面面俱到,其人提议增加兵力,只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胜算。  

若能论决断能力,一百个吴用也抵不上一个徐泽。  

其人见皇帝决心已定,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是臣多虑了。”  

河东路的战略徐泽早有通盘考虑,当即略过不提。  

“将第一军剿匪秋季剿匪战复盘推演一遍。”  

第一军已经完成了燕西路北部边境的贼匪清剿,包括扩充到一千七百人的岳飞部都回到了境内休整。  

剿匪打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仗,基本不值一提。  

但燕西不比中原,靠有限的土地出产和人口密度,很难养活“专职”的贼匪。  

小股贼匪还有可能兼职游牧,实力稍大一点的贼匪必然与金、辽两国或其他大部族有或明或暗的联系。  

徐泽需要通过复盘分析,摸清燕西路以北的势力分布情况,以制定大同下一步的战略。  

吴用进宫前就已经根据徐泽的要求准备好了第一军剿匪作战经过图,进殿前放在了外面,当即由内侍拿来展开。  

“第一军秋季剿匪攻势大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榆次县,同军第三军军正李逵行辕。  

因太原府治所阳曲县还没有攻下,宋军随时都会北上增援,李逵便将行辕定在此处,以控扼要点。  

其人做事风风火火,得到了朝廷送来的情报后,就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赵宋朝廷已经决定派兵救援太原府了,燕参军,你说下俺们掌握的情报。”  

“是!”  

第三军进军河东路一个多月,故意放着阳曲城不攻,为得就是放赵宋朝廷的援军进来打,燕青和李逵一样,早期盼着这一刻。  

“情报显示,赵宋朝廷任命的河东路制置副使都统制是奉宁军承宣使种师中,另任命临江军承宣使熙河经略使姚古、奉国军承宣使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知府州事折可求三个统制官。”  

燕青说完稍作停顿,让众人消化,沙振立即插问道:  

“道君皇帝老儿居然敢放心让武将领兵?”  

沙振原是赵宋中山府步军都虞候,因知府陈遘强要守军抵抗同军并杀兵马总管何正远立威,其人被迫发动兵变杀陈遘自保。  

徐泽虽不认可陈遘全然不顾敌我实力悬殊非要拉满城军民陪葬的愚忠行为,但也不可能鼓励沙振这种冲冠一怒就杀上官的“反骨仔”。  

稳定中山府后,其人就将沙振带到了真定府,安排在李逵麾下做个营正。  

沙振杀官造反后就彻底没了退路,又慑于徐泽和李逵的凶名,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却不敢有半点怨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