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翻手为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赵楷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的心脏,被徐泽这个问题又刺激得怦怦乱跳。  

倒不完全是吓得,其人还有某些不可为人道的想法。  

因为父皇薄情,致生母王皇后早死,自小得不到正常关爱的皇长子赵恒性格偏执,处处喜欢与天子拗着干,赵佶也非常头疼这个能力平庸又极为叛逆的长子。  

各方面都得自己真传的皇三子赵楷便成了赵佶的心头肉,出于极其复杂的心理,天子这些年来没有少为皇三子站台,替赵楷扬名造势。  

这种形势下,处处都比皇兄更优秀的赵楷自然会生出“孤为什么不能”的野心。  

但天家无私事,天子就算再轻佻,也不敢在继承人之事上胡搞,最终还是立了皇长子赵桓为太子。  

但天子春秋鼎盛,只要太子赵桓一日没有即位,最得皇帝宠爱的皇三子赵楷就还有机会。  

郓王是极类天子的风流雅人,当然不会对血腥野蛮的打仗感兴趣,但不喜欢打仗不代表不喜欢打仗的产品——军功。  

若是真能成就祖宗未竟之业,那与他仅有两步之遥的大位就能再进一步了,干啥啥不行的皇兄将再无资格继承大宝。  

徐泽的建议是真的让赵楷动心了,当场就想应下这天赐良机。  

只是其人天资聪颖,反应极快,马上就想到了更多。  

徐泽可不是大宋忠臣,这反贼究竟有什么阴谋?  

赵楷再不懂军事,也知道北伐不可能今天说了明天就能出兵,必然要准备很长的时间,自己莫非要一直被囚在这冰冷的军营中?  

而且,兵凶战危,万一在阵上有个三长两短,找谁哭去?  

郓王再看向徐泽的笑脸,越看越觉得其人有莫大的阴谋。  

心态大乱,赵楷只想陪早点完成谈判,就赶紧回到东京皇城找自己的老子哭诉心中委屈,哪里敢在徐泽手里多待?  

“啊!孤,孤,孤不通军伍,不敢耽误宣抚使北伐大事。”  

徐泽本就无意让赵氏任何人沾染北伐之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些猜测。  

现在,从赵楷瞬间不断变幻的脸上,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听闻郓王曾化名夺魁上一科,本官乃是粗人,平生最遗憾的就是平定天下却不能歌以咏志,可否请殿下赐词一首以助军威?”  

“孤——”  

赵楷快被折腾哭了,看向进了大帐就被徐泽晾到一边的王黼。  

王黼倒是想说话,但几次要张口为郓王解围,都被立在帐中的徐泽亲卫怒目以视,到嘴边的话又吓得咽了回去。  

“孤不善诗词,恐难如宣抚使之言。”  

“不急,殿下回京之前作好就行。带郓王下去休息。”  

赵楷听出了徐泽的言外之意,要是作不出好诗词,这贼首怕是不会放自己回去了,苦着脸跟徐泽的亲卫出了大帐。  

徐泽当然不会闲着无聊找什么狗屁“状元皇子”要赠诗,此举自有多重考虑,就让赵楷自己慢慢琢磨吧。  

赵楷被带了出去,大帐中只剩下王黼一名使者,徐泽也就不用拐弯抹角了。  

“王相公,咱们把话说敞亮些吧,天子派你来谈判,给了你什么底价?”  

底价?  

王黼没想到徐泽一开口就问出了这个问题,底都透露给了你,哪还怎么谈判?  

“哼!国之大事,天子怎可能许本相擅自作主,你休要作势讹诈本相!”  

看着强自镇定的王黼,徐泽笑了笑,从案几上抽出一个小册(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子,丢在地上。  

王黼心知这册子中记录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站在帐中犹豫了半晌,见徐泽始终坐在帅椅上盯着自己不动,最终还是弯腰拾起了这本小册子。  

小册上分门别类地记录了各类信息,比如长春方坊平安里房宅一套,住户李氏,何时入住、平日里的生活轨迹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  

外人看了肯定一头雾水,但王黼却非常清楚。  

这个李氏乃是徽猷阁待制邓之纲的小妾,王黼与其有染,三个月前便寻了个由头将邓之纲流放岭南,以方便自己长期占有李氏。  

此事终究做得不够体面,他便暂时将李氏安置在外,计划等风声过后,再接到自己府上。  

要说王黼身为圣眷正隆的宰相,做了就做了,这事就算闹大,顶多丢些面皮,以如今大宋官场的昏暗,根本算不得多大的事。  

但最恐怖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徐泽为何能知道这么多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人能这么容易搜集自己的阴私,也能轻易致自己于死地!  

王黼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声色俱厉地喝问:  

“徐泽,你究竟什么意思!”  

徐泽还是满脸堆笑地看着王黼。  

“莫急,接着往后面看。”  

小册子的后面部分,记录的是王黼提举应奉局以来,各地供奉给皇帝的珍品。  

虽然因为两浙路方腊之乱,导致两浙路花石纲中断了一段时间,但其余地方的花石纲和各种贡品却源源不断地送往东京。  

这些物资经王黼这个应奉局提举过手,大量的好东西便被他私自截流。  

之前有朱勔与皇帝“对帐”,其人还做得比较小心,朱勔死后,王黼则是狮子大开口,十成珍品自己就要贪墨九成。  

虽然小册子上记录的数据不太准确,但有几笔账却是有时、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