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拔除隐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直和皇城司探子了——  

此举绝不是抓替罪羊,  

身为朕的亲随,办事如此毛糙,不处理你们,处理谁?!  

“查到那支烟花是谁摆的没有?”  

“是金枪班教师徐宁。”  

事后查实,出事的那一堆烟花就是金枪班挪动的,徐宁也确实参与其中,  

只是没有证据表明就是其人所为,当然,徐宁也拿不出不是自己的证据。  

徐宁其实是被当日轮值的金枪班同袍供出来的。  

原因也很简单,有上官惦记其祖传宝甲,多次表示愿意高价购买,  

徐宁一直不愿出手,这事在金枪班早就传遍。  

加之其人平日里常利用职务之便“与人方便”,所得颇丰,  

偏又只进不出,甚少请人吃酒,颇受同袍排挤。  

由是,“人品不好”,又遭上官惦记,  

事发之后,必须要供出一个坏事者时,大部分的人就想到了徐宁。  

天子曾对相貌英武的徐宁印象不错,  

现在想到此人差点害自己破相,顿时面露厌恶之相,  

做事毛糙的徐宁自有有司惩治,不需他费心再问。  

“同舟社商社可有动静?”  

“回官家,还没有。”  

东京城中,最大的烟花供应商是同舟社,自然也在被抓之列。  

蹊跷的是,这些本籍京中店铺掌柜活计家人急得不行,同舟社却是毫无动静。  

以天子对徐泽的了解,这个胆大包天的贼子绝不可能忍气吞声,肯定会有动作。  

实际上,同舟社之所以没有急着捞人,是因为根本就不用捞。  

早在最初布局东京时,徐泽就坚持明暗两条线独立发展,互不交叉。  

泸南平乱,受皇帝猜忌后,  

徐泽考虑到随时可能要与朝廷翻脸,更是要求商社也与妥善处理东京的业务。  

如今,京中所有挂名“同舟”的店铺,只能算是代理商而已,与同舟社的情报系统也无联系。  

自徐泽兵围蓬莱,登州失控后,  

徐泽、同舟社这两个词就成了是赵佶心中的隐刺,欲要拔之而后快。  

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徐泽的反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一并除掉这个刺。  

“通知王革,早点结案,除了同舟烟花铺,其余涉案之人都放了吧。”  

“遵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