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未变道先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以,他让众人拟定发展计划的目的,  

根本就不在发展计划本身,其实是为了培养众人制定发展计划的习惯。  

在儒家独大,就连同舟社学校的所有教习都是靠儒家经典读出来的情况下,  

搞学术辩论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如何能辩得过包括自己下属在内的整个天下?  

徐泽也没想用辩论的方式让属下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他更习惯用铁一般的发展事实打脸,并让所有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的一切。  

同舟社上下早就适应了社首爱开会、开短会,要材料、写干货的做法,  

就连农曹曹首梁忠,也能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出能用的政令了。  

再多一个发展计划,众人也能很快适应。  

静态模型永远都不可能解决动态问题,  

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矛盾客观存在,  

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只是闭目塞听,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有矛盾就解决矛盾,解决不了矛盾,就改变解决矛盾的方法。  

社会便在这种矛盾——解决——再矛盾——再解决的动态循环中,不断前进。  

徐泽就是要在漫长的“造反”事业中,  

培养众人制定发展计划,养成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并最终将这一习惯固化为制度。  

待日后“造反”成功,  

谁再提“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屁话,谁就会被众人当成异类。  

在同舟社各部、曹长官被徐泽的年度发展计划折磨的欲生欲死的时候,  

之罘女学也被大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折腾的乌烟瘴气——  

哦,不对!  

是歌舞升平,学术氛围日渐浓厚时,  

好在,女学名誉山长赵竹娴受折磨的日子终于到头——领人的赵明诚总算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