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好朋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两人不说话,宋词笑道:“当然这也只是我随口一说,并不是否定你们二人的工作。”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于红叶主动道:“老板,你说得很有道理,的确是什么考虑不周了。”  

钱余瑞也点头赞同。  

“很大可能如此,是我们太过想当然了。”  

他们两也是被新发现带来的喜悦冲昏了头,完全没想到大夏吃拿卡要吃回扣的传统手艺。  

“也不一定。”  

宋词顺手拿过钱余瑞手上的资料翻看起来。  

果然很详尽,他们还是下了一定工夫的。  

“你们自己去整理一下,给我一个最终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并不唯一,伱们把能想得到的都列举出来,到时候我们只要一一排除即可。”  

“好。”  

两人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原本兴冲冲,满怀喜悦,以为有重大发现的二人,此时已经彻底冷静下来。  

两人也不是什么笨蛋,开始思索凶手的一切可能性。  

而宋词没再管他们,继续看起手上的卷宗。  

新城区碎尸案,唯一的嫌疑人周红松也因证据不足释放。  

这一次没有宋词提醒,乔烟霞也做了功课,直接找警方调取了周红松最近几年的生活轨迹。  

从警方掌握的资料来看,周红松并未有问题。  

于是宋词再次翻看了一下当年周红松的口供。  

宋词之所以翻看档案,而不是去寻找白秀凤的灵魂直接询问。  

那是因为白秀凤的灵魂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上,所以老桃树根本寻不到她的踪迹。  

所以想要破这个案子,要么宋词通过案情分析,通过自己的努力侦破此案,要么就是询问罐子,直接让罐子告诉他答案。  

但是宋词还是决定自己试试,不想太过依赖罐子,另外也不想浪费愿力值。  

如果实在不行,再向罐子寻求帮助。  

白秀凤吃过晚饭,大约晚上八点开始夜跑。  

夜跑的路线是新城区的红叶河,这条河属于环城河的支流之一。  

而且这也不是白秀凤第一次夜跑,半年以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顺着这条河跑。  

根据白秀凤朋友的口供,白秀凤半年来除了天气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从不间断。  

这后来也从白秀凤所发的朋友圈得到证实。  

白秀凤失踪后的第二天,有环卫工人在红叶河附近垃圾桶发现人指。  

而在白秀凤失踪的第三天,公司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联系她的家人后选择报警。  

最终在一个星期后,才终于确定白秀凤的身份,而在这期间,在整个新城区陆续又发现了白秀凤其他身体组织。  

因为这件案子太过恶劣,当时闹得人心惶惶,警方也特地成立了专案组,最终这名叫周红松的嫌疑人进入警方视线。  

周红松,今年四十二岁,从事砸墙、油漆、水电改造等工作,有从事过屠宰工作。  

之所以怀疑到周红松,也怪他自己嘴贱。  

在白秀凤每日夜跑的红叶河附近有一座桥,叫莲花桥,莲花桥的桥头长期有一群外来务工人员在那里竖排摆摊,主要都是从事水电、维修、刷墙等粗活。  

因为政府对新城区加大力度的建设,所以这些人也能揽不少活。  

平日里没事,就打打牌或者吹吹牛皮。  

而白秀凤每次夜跑,皆会路过他们身边。  

白秀凤长相秀丽,身材娇好,自然成为他们议论的对象。  

中年男人懂得都懂,全身只有嘴硬。  

见到白秀凤这样年轻貌美的姑娘,不免要口嗨几句,开几句黄腔。  

其中以周红松最为过分,不只是口嗨,还与大家描述自己要怎么实施强干,事后要怎么处理等等,巨细无遗。  

众人也只当他是吹牛皮,哄笑一番,调侃一番也就作罢。  

可想到数月之后,白秀凤被人杀害,其被害过程与周红松当初所述最终处理方式有点类似。  

并且法医也给出结论,从白秀凤尸块切口来看,凶手很显然具有丰富屠宰经验,于是周红松一下子就成为了重点怀疑对象。  

可惜警方在对其突击审讯之后,发现在被害人遇害当天,周红松正好接一单大活干到很晚,最终还因为动静太大,引来邻居投诉,最终物业上门调停。  

这事情人证物证俱全,警方最终也只能把周红松给放了。  

就此,此案陷入僵局。  

不过警方也知道,嫌疑人应该与周红松相识,并且之前一定听闻过周红松吹牛逼。  

可是周红松说这事之时,距离被害人遇害已有一个多月时间,当天具体在场具体有哪些人,谁也记不起。  

除此之外,因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本身流动性大,一时间也让警方有些束手无策,随着时间越长,这件案子侦破难度越大,直至彻底成为疑难案件,被搁置在了档案室里,只等哪一天,突然有新的线索出现。  

不过现在这件案子却落到宋词手上,也是三件案子中侦破难度最大的案子。  

宋词看完资料之后,直接出了办公室。  

“我出去,下班记得锁门。”  

宋词之所以交代这一句,是告诉他们,下班之前,他是不会再回来了。  

“老板是去调查碎尸案吗?”于红叶有些好奇地问道。  

宋词笑笑,并未解释,直接出了公司门。  

来到地下车库,开上自己的车,直奔莲花桥而去。  

等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