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通天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早,黄杨、唐僧、孙悟空、沙僧四人一早起来,直接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有车迟国国王盖的通行文书,四人非常顺利便出了城门。  

一路西行,不知不觉间已是春尽夏残。师徒四人白天疾行夜晚露住,渴饮饥餐。出了那车迟国之后,越往西走,人烟越少,甚至唐僧等人准备的干粮都要不够了。  

一日,天色已晚,唐僧勒马道:“八戒、悟空,今日何处安身啊?”  

“我说小和尚,出家人就莫要说那在家人的话,我等西去求经,皆是那游方之人。出门在外,便是要戴月披星,风餐露宿,何言这安身之处?今日天色未暗,路面依稀见地,再走一段路程罢。不然前面耽搁了这么多时间,我等不知何时才能到达这西天灵山胜境…”  

听到孙悟空所说,唐僧迟疑了一下开口道:“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今日想必大家会都已经累了…”  

“老沙,你累了吗?”孙悟空语气略带侵略地问道。  

沙僧连忙摇了摇头道:“猴哥,我精神还好着呢。”  

孙悟空看向黄杨。  

黄杨没有答话,依旧呆呆地跟着众人的步伐。意识已经进入那系统之中了。  

没听道黄杨答话,见到黄杨这个模样,孙悟空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随后看向唐僧道:“小和尚,你看,我不累,八戒不累,老沙也不累,所以,我们继续走吧。”  

唐僧:我还没说话吧…  

小白龙:…  

黄杨:…  

众人无奈何,只得相随孙悟空继续前进。  

时间又过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师徒行进不远,便听到那哗啦啦的流水声。  

涛涛浪响,迷蒙水汽,前方升起了一阵迷雾。  

“大师兄,这是走到了路的尽头了吗?”沙僧挑着担问道。  

孙悟空飞起一看,道:“原来是条大河阻路,待俺老孙试试这水深浅如何。”  

“悟空,这水深如何试得?”  

听到唐僧问话,孙悟空取出了金箍棒道:“俺老孙这根金箍棒相传乃是大禹治水时炼制来测量天下水位的神针,这水深浅如何,自然是测得。”  

说着,把金箍棒往哪河水中一丢,口中大喝道:“长,长,长,长…”  

只见金箍棒闻风见长,一息的时间便长了数十米长短。  

金箍棒落到水中,一下子便沉了下去,只留下不到六分之一的位置。  

“啊,如此深的水,该如何渡河呐。”沙僧看得清楚,不由叹道。  

唐僧乃是凡人,因天色原因,看不清楚,不由有些焦虑。  

“悟空,如何?究竟有多深?”  

“小和尚,这水我们过不去啊,差不多有近二十米深哩。”孙悟空道。  

“也不知这大河边是否有桥,或那摆渡的渔人…,悟空、悟净,你们不凡看一看…”  

“咦…”  

孙悟空不由惊咦道。  

唐僧看向孙悟空道:“怎么了?悟空。”  

只见孙悟空朝那河的上游指了指道:“师父,那边好像有个石碑,我们过去看看。”  

朝孙悟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座人高的石碑出现在视线中。  

因为天色已暗,唐僧眼中的石碑模模糊糊、隐隐约约,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人站在河边哩。  

走进一看,只见碑上刻着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是“通天河”,十个小字乃是“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若真如碑上所说,这该如何是好啊。”唐僧见了,不由惊呼。  

如此说来,这通天河定是无桥可渡。  

不过师徒四人又无舟楫,想以凡人之法过桥,却是难之又难。  

“猴哥,这八百里通天河,水流湍急,想要渡河却是难之又难,不若我等飞过去如何?”沙僧不由开口道。  

孙悟空白了一眼沙僧道:“你当俺老孙没想过这个办法?听菩萨所言,我等想要取得经书,需经历那九九八十一难,想必这是其中一难。若是飞渡过去,不说我等成不了佛,就连经书说不定都取不到,我们师徒不是白跑一趟了?”  

此时黄杨也从那系统空间之中醒了过来。  

见到面前的石碑上写着通天河三个大字,便知道这一难为何了。  

不待黄杨开口,眼神不由瞥到系统界面上有几个未读的通知消息。  

便打开看了一下。  

发现消息主要是系统颁布的任务消息。  

系统通知:你收到一个西游任务支任务——过通天河,是否领取?  

任务简介: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河神灵感替,竹篮收鱼精。老龟托嘱咐,师徒过通天。  

系统通知:根据此次“通天河”支任务,将为你生成以下次级任务,是否领取?  

次级任务1:探明陈家庄的妖患奖励5000经验值进度0  

次级任务2:灭妖奖励5000经验值进度0  

次级任务3:老龟的请求奖励2000经验值进度0  

黄杨一看这系统通知,不由皱了皱眉。  

不为其他,似乎这系统又做了些许微弱的调整了。  

看到这些次级任务,特别是那任务2的灭妖任务,黄杨不由皱起了眉头。  

如果黄杨记得不差的话,这通天河中的妖怪灵感大王乃是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观音菩萨那莲花池中的一只红鲤鱼,深受观音的喜爱。  

若是在观音菩萨到来的时候把这鲤鱼妖给灭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