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加餐去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一晃而过,慧明也已把斋饭做好。  

老和尚端着一碗斋饭给到唐僧道:“圣僧,吃吧。”  

“多谢,多谢。”  

也不跟老和尚客气,号了声佛号后便伸手接过碗筷。  

不过唐僧并没有开始吃,而是先做了一番功课之后,方才进食。  

一个中年和尚旁边有着两个老和尚,只见中年和尚朝唐僧行了一礼后开口道:“师叔、师伯,刚才多亏了这位长老的徒弟救了我们。”  

两个老和尚听后,朝唐僧行了一礼。  

“阿弥陀佛。”  

孙悟空在唐僧旁边,见到这两个老和尚朝自己心里,连忙道:“好说,好说。”  

一旁的沙僧端着碗从外面走进来,见到两个老和尚在谢孙悟空,有些恨其不争地开口道:“你们这些和尚,太没长进了,这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你们怎么就甘心给那些道士为奴?”  

孙悟空听了,也不由得摇了摇头。  

“佛门弟子怎么能去当长工呢?”  

一众和尚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和尚摇了摇头叹道:“这说来话长啊,先前倒是与大圣简单地说了一下,那二十多年前,咱们车迟国可谓是滴水未下、赤地千里。国王百姓,求神问佛,聘请高僧开坛做法求雨。不过未见灵验,久而久之,国王百姓对这神佛心生不满,认为这些神佛都是无用之辈。眼看着来年又要继续旱下去,此时车迟国来了三个仙长(妖道),这三人正是那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  

几个僧人回忆当时的场景,二十多年前的那种佛门盛况,如今也只能在记忆里回忆了。  

说着说着,众人竟淘淘大哭了起来。  

“现如今,凡是道士到我国,均可到君王处领赏,有本事的,还能在我国谋个一官半职。要是和尚来了,哎,就直接拉去做长工啊。”  

沙僧一听,不由开口道:“这也太不公平了,真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呐。二师兄,你说是不是…”  

看着正在发呆的黄杨,沙僧戳了戳黄杨道。  

黄杨虽然心不在焉,但是还是在听的,感觉有人在戳自己,黄杨看了过去。  

听到沙僧的话,连忙应和着点了点头道:“对,欺人太甚。”  

“难怪这沿途的寺院如此荒败不堪。”唐僧听了,有些感慨道。  

“这呼风唤雨乃是小术,怎么便打动君心了呢?莫不是这皇帝跟乌鸡国一般,被妖道给换了?”  

只听一旁老和尚开口道:“非也非也,那道士还会点水为油,炼石成金呐。如今他们又修了三清观宇,祈祷君王万年不老啊。”  

孙悟空听了,若有所思。  

难怪这皇帝要扬道抑佛了,这可不仅仅是灾害的原因,更有这长生不老的诱惑。  

试问,那个君王能够抵挡,把持本心?  

不提其他,唐僧与一众和尚就完斋饭后,便被几个老和尚拉去谈经说法去了。  

孙悟空出了茅草屋见到天色有点晚了,寻思了片刻后,便找了个和尚,问到那三清观宇的方向。  

打听好后,孙悟空嗖的一声,便飞了去。  

此时车迟国国王与皇后正在那三清观中,朝拜三清,祈祷万年不老,长生不死。  

孙悟空来到三清观宇外,从窗户中瞧见,三个妖怪化成的妖道使着法术唬人,灵机一动,准备给他加点料子。  

只见那座下坐垫,在那鹿力大仙飘起来后,仿佛有了灵性。  

在孙悟空的力量下,一跳一跳撞击着鹿力大仙的屁股。  

看得观礼的众人那是一个目瞪口呆。  

三妖并没有多高的修为,不过是三个小小天仙罢了。  

孙悟空一人就不知能灭多少这样的妖怪。  

不过这三妖是车迟国的国师,备受皇帝的信任,这跟前跟后都有着信徒侍卫。却是不好下手。  

孙悟空思索着,见到那供桌上一盘盘桃子、水果之类的,不由食欲大开,顿时把刚才想的事情丢到一边。  

却是准备好好大吃一顿。  

孙悟空很讲义气,这吃水果嘛,当然要和好兄弟一起分享。  

这不,转身便化作一阵清风,飞回了落脚之地。  

此时天色已黑,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沙僧已经睡去,黄杨却是半躺在稻草以及竹篾铺成的床上假寐。  

孙悟空一感应到二人所在,便直奔这茅屋来。  

“我说,猴子,这急急忙忙,毛毛躁躁干嘛啊?这么夜深了,该睡觉了。”  

“我找了个好去处,我们去受用一些点心。”  

说着摇晃睡得正熟的沙僧叫道:“老沙,老沙,醒醒。沙师弟,老沙,快醒醒…”  

沙僧带着个有些迷糊的眼睛,看向孙悟空道:“猴哥,这么晚了,还没睡啊?”  

“快醒醒,给你说个事。俺老孙寻了个好处,来带你们去受用些点心来的。”  

沙僧:“这天黑不见五指,半夜三更的,哪儿有点心啊。”  

孙悟空笑道:“那三清大殿上有好多贡品哪。这馒头有斗大,这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哩…”  

沙僧:“猴哥,我读书少,别骗我…”  

黄杨:…  

“我们去吃些罢。”  

沙僧听到有好处,连忙开道:“走罢,走罢。”  

孙悟空看向黄杨道:“八戒,你要一起去吗?”  

“一起去啊,肯定、必须的。”  

黄杨道。  

三人出了茅屋,黄杨与沙僧跟在孙悟空身后,径直往那三清观宇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