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抵达青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唉,真的是可惜啊。  

听说泽威镖局也算开的有些年头,再过上几年就快成一家百年镖局。却没成想,惹上了仇家,百年基业一夜之间顿时灰飞烟灭。  

店家,再给这位卖货先生来一碗茶,给他润润嗓子,这碗茶我请。”  

两文钱的盐水茶,这幅豪爽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请了个二百两银子的宴席。  

一名江湖人士打扮的人听着行脚商的话,捶胸顿足,为被灭了满门的泽威镖局惋惜。  

虽然他从来没有去过青牛县,也从来没有和这家镖局打过什么交道。但常年来长辈的教导下,让他们养成了天下武林正道是一家的观念。  

只要没有矛盾在,也会为其他家遭受的灾难而有所感触。  

行脚商拿起刚舀起来的茶水,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了大半碗。随后继续眉飞色舞的,像是说书人一样接着讲到:  

“我和你们讲啊,泽威镖局院落中的那颗老树,是一棵上了年头的槐树,据说不干净…”  

接下来的,就像是路边卖的志怪小说。光陆怪离,又扯到鬼神之说上。孙冬没有继续再听,他的心情已经极不平静。  

刚才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下日子。  

泽威镖局被灭门的时候是十二天之前,也就是说早在自己攻山剿匪两天之前已经被灭。换句话说,就是在被悍匪劫镖后没多久,就收到了灭门之祸。  

明显的杀人灭口啊。  

而且另一个更让孙冬赶到恐惧的是,在剿匪过后说这批镖银已经被运下山去,和泽威镖局的人进行交接。人都已经死了,怎么交接的!  

想要忽悠过去三个官府的总捕头和官兵,从他们手中接过镖银,可绝非一间容易的事。  

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会有如此强的能力?  

难不成真的闹鬼?  

孙冬身体紧绷微微颤抖,手已经不自觉地搭在腰间的刀上。明明是烈日高悬的大热天,孙冬却觉得手脚冰凉。  

“小兄弟可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大热天的赶路,要是染了热毒可不好。”  

另一名武林人士瞥见孙冬的异常,关切的主动发问。  

“没,没事。就是刚才这位行脚商讲的太吸引人了,感觉自己背后都凉飕飕的。”  

孙冬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解释,以免引起两人的怀疑。  

“哈哈哈哈…鬼神之说虽然荒谬,但还是敬畏着些好。不过小兄弟你的胆子可还得再练练啊。我曾听村里老人说过个故事,吓得我连着两天晚上都不敢熄灯睡觉。”  

“得了吧。就你那点糗事,还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  

第二日傍晚时分。  

青牛县因坐落于是前往苏州府的道路上,它的规模要比白阴县要大上不少。来来往往的商贾,亦或者进城求学的士子,拉动了这座县城的繁华。  

穷酸书生的确是有,但富家公子也有不少。这些读过书的有钱工资,可是好面子之人,白花花的银子丢出去那是毫不含糊。  

座座酒楼客栈,星罗棋布地遍布青牛县。即便是夜间,也能见着不少的人在街边行走。  

一名店小二刚忙活着招待了桌客人,回到柜台上还没来得及喘上口气,一名腰间悬着长刀的少年便走入其中。他立刻满脸堆笑地招揽道:  

“这位客人,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啊?”  

孙冬看了一眼悬挂在墙上的价格牌,再掂量了一下自己行囊里的盘缠,略加思索道:  

“住店。”  

“好嘞,上房正好还空出来了几间,您需不需要?”  

“不用了,寻常房间就行。另外帮我弄份烧鸡,送到房间里来。”  

付了钱,跟着小二上楼,来到一间位于走廊尽头的客房中。小二推开门道:“您的烧鸡马上就好,如果需要茶水下楼说一声就成。”  

待小二带上门离开,孙冬打量了一下房间。  

和自己在白阴县的屋子大小相仿,不算狭窄但也绝算不上宽敞。屋子里到也算是干净,窗台桌角处都没有积灰,显然是认真撒扫过。  

将包裹放在桌上,倒了杯水仰头喝下。  

不是茶水,就是普普通通的清水。  

“我的的娘哩!这么一间屋子,住上一天居然要两百文钱。就一只烧鸡竟卖到七十文钱,真不知道这个卖货郎怎么赚的这么多。  

这还是一个县城。要是在苏州府更住不起。”  

有那么一瞬间,孙冬还真的想把军功换成现银子,不过这股冲动很快被压了下去。  

为了更好地观察泽威镖局,孙冬特意住了和行脚商同样的客栈。推开窗户朝远处望去,可以看到一个满地黑黢黢的院落,极其不协调地坐落在建筑群中。  

这就是泽威镖局。  

从孙冬的视角看过去,就好似一口没有盖子的棺材。那颗老槐树也没能逃过一劫,树叶被烧的是一片不剩。焦黑的树干更平添一丝骇人的恐怖。  

现在街上人来人往的,正是最热闹的时候,没办法潜入进去探查。得等夜深后再伺机潜入。  

“我知法犯法,在宵禁的时候私自外出,会不会罪加一等啊?”  

赶紧将这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抛去脑后。  

咚咚咚!  

房门被敲响。孙冬抓起长刀走上前去,从缝隙中隐约看清是来送烧鸡的小二。  

“呼,我这么一惊一乍的,早晚得被自己吓死。”  

这只烧鸡又肥又大,表面烤制成枣红色,但又没有出现因火候过大而导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