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何为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么为何会有天劫?”  

既然祖师开讲,机会难得,那就一次性问清楚。  

这些问题狄鸣岐虽然自己一直都在思考,也有自己的答案,但毕竟一元祖师修炼时间更长,他的答案更具有参考价值,就像刚才关于魔的解答,便让他思路一清。  

“人有生老病死,天地宇宙也不能免。  

盘古开天辟地,定下宇宙洪荒九圣之位,九圣归位,无量量劫开,天地重回混沌。  

原本洪荒初始,灵气充裕,万物滋生,一切平和,自然也没劫数。  

直到先天三族开始妄想统治洪荒,便开启了劫数之始。  

自此每当一个势力庞大到妄想统治洪荒时,天道便会发动杀机,也就是大劫,自我调整。  

龙汉大劫、道魔大劫、封神大劫都是源于此。  

封神之后,灵空仙府为了延缓劫数到来,特设天劫,抑止修士飞升。  

所以这天劫本是为了延缓这个世界的毁灭。  

如今八圣归位,离九圣归位、无量量劫只有一步之遥,除大道圣人外,自然众生皆苦,就算大道圣人,失道也会被替代。  

迫于无奈,因此众圣终于想出这主意,将这个母世界周边灵气禁锢,只许消耗,不能新增,造出这末法大劫。  

没有灵气,怎么会诞生这第九圣人?  

虽然对这世界生灵不公,但也使这世界避免毁灭!”  

原来如此,所有人神情不由一滞。  

看来圣人和大家一样,逼急了,也会干这种涸泽而渔的事。  

“既然祖师了解的这么清楚,那么我昆仑当如何应对?”  

“呵呵,不怕你们笑话祖师,这也是前几日家师刚刚传话于我才知道的。  

几大圣人虽作此决定,但之前一直保密,我也是因为鸣岐一番说法才开始怀疑,加上峨眉开府动作过大,才不得不问老师,经他亲问才得知讯息。  

此时再来布局,为时虽晚,但我昆仑这些弟子飞升自然问题不大。”  

“祖师,那如果就我们几个门派飞升,其他魔教等滞留凡世,不怕他们为祸人间吗?  

我看他们对于灵气并不是非有不可!”  

“哎,这却是个问题,可惜不是我能解决的了。”  

“那圣人呢?”  

“即便无量量劫,圣人依旧无碍,他们能做成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对他们来说,人、神、妖、魔、鬼,都算他们子民,无所谓那个亲近。”  

这话听着难受,但却是实理。  

之所以感觉无法接受,皆因你不在那个高度。  

“这么说,修士渡劫岂不是也在浪费灵气,加速末法大劫到来?”  

“是的,每一个修士渡劫所耗费的灵气,可以供几十个修士修炼到渡劫。”  

“那为什么你们还支持他们渡劫?”  

“这就是一个大环境和个人冲突的问题,就像你明知道灵气越吸越少,你会减少吸取灵气吗?  

不会,因为即便少你一个人,这末法大劫也不会晚几天到来。”  

狄鸣岐略有所思,是啊,这种事情,谁又能完全公正。  

“除非重新打开地仙界,将当今所有修士引渡到地仙界,那么既能让大家不再损伤,也可使这个世界减少威胁。”  

“地仙界?”  

“不错,当年西游大劫之后,大部分修士都进入地仙界,所以现在金仙就算顶阶了。”  

一元祖师对地仙界也了解不多,只是知道而已,狄鸣岐当初听周处提过一嘴,看来还要再找他好好了解一下。  

一番讲解,让狄鸣岐思绪翻滚,没想到每个人所说都不一样,真是一千个人,一千个看法。  

这修行界的水,是真的深。  

自己之前对尸毗的看法,现在看来很成问题,很可能真的错了。  

那自己对峨眉的看法呢,齐涑溟真的是圣人心怀?  

很快就到了岷山飞虹涧女仙董天孙渡劫之时,这是八十六散修之一。  

原本定的是由玄真子护持渡劫,结果玄真子推辞,众仙怂恿,最后定下让狄鸣岐护持渡劫。  

“哼,这帮散仙也是居心不良,竟然推出一女仙做实验!”  

狄鸣岐也是义愤填膺,因为自己还没观摩,上来就操练,纯粹是给自己下马威,关键还拿别人劫数做实验,真是霸道无匹。  

不过,他并不怯场,爽快答应!  

董天孙早在心里把群仙骂的体无完肤。  

只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她也无奈,只能寄希望狄鸣岐果真厉害,能够扛过天魔劫!  

看到董天孙脸上那副便秘表情,就知道她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也是极不情愿,狄鸣岐笑笑,单凭这份表情就知道她心境造化不够。  

不过此时不是研究此事之时,为了让她宽心,狄鸣岐笑笑说道:  

“董仙子且请放心,我以昆仑名义,包你渡过天魔劫!”  

董天孙知道此时别无选择,只能苦笑一番,然后向狄鸣岐点点头:  

“多谢道友相助!”  

渡劫所在之地乃是岛上一座天外陨石,因不惧雷火,所以被定为渡劫之地。  

围绕此石刻有三才抗劫大阵,自然是抵挡风雷火劫之用。  

四九天劫共有三重劫难。  

第一重是罡风兼人劫,在这一重劫难中,会有罡风降下,同时又有仇人前来!  

第二重是雷火劫,在这一重,有九天罡雷和九天劫火降下,为渡劫之人洗练法体。  

第三重则是天魔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