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登天第二人(2/2)
3丈高。
在3丈高停留一段时间后,气球继续飞升,不一会升高到10丈的高度。
本来气球可以继续飞升,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闫若曦将这次飞升的高度定在了10丈。
苏轼说过,高处不胜寒,还真是这个理,明显比地面上温度低了不少,风还大。
这时,孙和鼎拿出圆形和方形两个吊篮的模型,用细线拴在手中,果然圆形的不容易翻车,而方形的则是立即随风逐流!
孙和鼎心中暗赞,这闫若曦果然有一套,真是圆的受力小一些。
按照事先的计划,孙和鼎开始记录起实验数据起来。他发现,在10丈高的空中,受风的影响,炉子煤的燃烧,一会火大,一会火小,导致气球也出现跳跃的现象。一会急着向上浮,一会又向下沉。
若是突然风太大,将炉子中的煤吹灭了怎么办?气球岂不是要掉下来么?
此外,10丈的高空,与地面之间已经通话困难,联络也是一个问题。
若是像闫将军所说,气球升高到30丈,那么与地面联系会更加的困难。
孙和鼎将这些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实验任务。这时,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放眼向远方眺望,一只只鸟儿在天空中翱翔,自己仿佛和他们一样。
这时,不远处一声声号子声,打破了孙和鼎的瞎想。不远处的地面上,一个个“豆腐块”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队形?太神奇了!若是如此派兵布阵,不管对手是谁,恐怕都是要亡啊!”
孙和鼎突然眼前一亮!
在3丈高停留一段时间后,气球继续飞升,不一会升高到10丈的高度。
本来气球可以继续飞升,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闫若曦将这次飞升的高度定在了10丈。
苏轼说过,高处不胜寒,还真是这个理,明显比地面上温度低了不少,风还大。
这时,孙和鼎拿出圆形和方形两个吊篮的模型,用细线拴在手中,果然圆形的不容易翻车,而方形的则是立即随风逐流!
孙和鼎心中暗赞,这闫若曦果然有一套,真是圆的受力小一些。
按照事先的计划,孙和鼎开始记录起实验数据起来。他发现,在10丈高的空中,受风的影响,炉子煤的燃烧,一会火大,一会火小,导致气球也出现跳跃的现象。一会急着向上浮,一会又向下沉。
若是突然风太大,将炉子中的煤吹灭了怎么办?气球岂不是要掉下来么?
此外,10丈的高空,与地面之间已经通话困难,联络也是一个问题。
若是像闫将军所说,气球升高到30丈,那么与地面联系会更加的困难。
孙和鼎将这些问题,全部都记录下来,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实验任务。这时,他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放眼向远方眺望,一只只鸟儿在天空中翱翔,自己仿佛和他们一样。
这时,不远处一声声号子声,打破了孙和鼎的瞎想。不远处的地面上,一个个“豆腐块”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队形?太神奇了!若是如此派兵布阵,不管对手是谁,恐怕都是要亡啊!”
孙和鼎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