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奇袭天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慈烺与娄光先正在天津卫水寨西10多里外,正激战之际。一小撮垂头丧气的“明军”,突然来到天津卫外。  

这伙明军有将近百人,却至少一半手中没有兵器,其他人也都甲胄不全,一看就是一波逃兵。  

队伍中,唯有一人衣着干净,一身秀气,即使是她想混在人群中装平庸,也容易被外人一眼就看出来。  

她正是闫若曦。趁着娄光先带大军去大沽口与勇卫军决战,她与朱慈烺商量,上演一出奇袭天津卫的戏码。  

他这才率领马世耀和萧三式等人,带领2个营的兵力,装作溃败的明军来到这天津卫。  

到今天,我们习惯用天津卫来称呼古代的天津。其实在明代,这天津卫其实并不止是一个卫所,而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的统称。  

在永乐以前,天津卫只是一个土围子,随着永乐大帝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漕运兴起,天津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起来。1404年设天津卫,次年又设天津左卫,一年后又增设天津右卫。  

天津三卫比邻而居,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从一个渡口,发展成一个加起来有10多万人的城市。  

在天津三卫中,天津卫最大,也最繁华。闫若曦此行的目标也是天津卫。  

“站住,你们是谁的部下,为何来天津卫?”  

闫若曦等人在进入城门时,立即被守门的士卒拦下。  

“兄弟,我们是娄光先副总兵所部,从玉田回撤的过程中掉了队,到今天总算回来了!”  

早有人用准备好的台词,熟练地回答起来。  

“这个…,按规定要通报…”  

没等这兵士说完,他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被对方紧紧拉住,塞进对方的袖子中。  

手中顿时多了点东西!  

凉飕飕的!  

银子!  

他一掂量,正是50两一个的官锭,一手一个。  

由于穿着明军的鸳鸯袄,再加上人并不多,只有百十人,看起来松松垮垮,颇为狼狈,连兵器都不能做到人手一个。守门的兵士误认为他们是从玉田逃回来的士卒。  

再加上,有100两银子开路,因此立即放他们进城。  

进城之后,这股明军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闫若曦亲自率领,她带领李成蹊等几个工匠,向位于天津卫中央的鼓楼市场走去。  

另一路则由闫若曦认下的干弟弟萧三式带队,直扑娄光先的府邸。  

对于娄光先的尿性,闫若曦心知肚明,不止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叁臣。清军入关之后,他立即梳起小辫辫,投靠多尔衮,成为天津卫总兵。一时间,圈地,剃头,镇压百姓,欠下无数的血债!  

擒贼先擒王,今天就抓他这个大户!  

根本就不用问路,花了1两银子,萧三式就找到一个乞丐,带着众人来到娄光先的府邸。  

咣、咣、咣,一阵急促的踢门声响起!  

没错,萧三式他们没用手敲,而是直接用脚踢,兵器砸。弄得娄府内养的几只大狗,被惊得嗷嗷直叫。  

汪汪…汪汪管家娄易通过门缝,一看是明军,自己还不认识。立即气不打一处来,心道“这伙人太不长眼睛了,来娄大人家,岂是这个进法?起码你们要打点一下我这个管家,才能给你们通报啊!”  

他立即没好气的训斥道:“敲什么敲!急得跟你老母死了似的!还讲点规矩不?”  

随即,管家娄易打开府门,指着几个明军的鼻子骂道:“你们中谁是领头的?知道这是哪里不?不知死活的东西…”  

他还想接着骂,可惜已经没机会了。  

娄易突然感觉一把钢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他知道,今天遇到硬茬了,赶紧把准备骂人的话,强行咽进去。  

“各位军爷,这里是娄总兵的府邸,你们是不是走错了…”  

“哎呦!”  

他话还没说完,肚子上立即挨了一拳,痛得他捂着肚子嗷嗷直叫。  

“额这次来,就是要到娄光先家来抄家的!”  

打了娄易一拳后,萧三式恶狠狠地说道。  

“抄家?”  

娄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他看来,这伙明军不过是一群散兵游勇,找一些大户要点银子。自己亮出娄光先的名头,他们就会孬!  

自古以来,还没见哪股散兵游勇,把一座城的总兵府给抢了的!  

可是,当萧三式说出抄家,并用了一个特定的词…额时,娄易知道坏了。  

陕西话!  

肯定是闯军!  

闯军打进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各位军爷,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这厢给各位赔罪了,各位先到大堂喝茶,我让二公子出来回话!”  

不愧是大户人家的管家,翻脸比翻书还快,刚才还对着人家吹胡子瞪眼,现在立即笑脸相迎。  

萧三式也不说话,哼了一声表示认同,他向手下挥了挥手, 100多人立即兵分三路。一路20多人堵在娄府的正门,另一路20多人快速堵在娄府的后门,剩下60多人,跟着萧三式杀气腾腾地来到娄府的正堂!  

来到正堂之后,不等娄易说话,萧三式立即命令道:“将娄府所有家丁全部集中到大堂外,额要训话!”  

无奈,娄易在几个兵士的押解下,无奈地招呼娄府的家丁到大堂外集合。  

不一会儿,大约40多名家丁来到大堂外,立即被勇卫军看管起来。几个家丁感觉事情不好,想要抵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