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季姬(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阒然丝毫不知道,自己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长剑(刀)武器,在登城过程中,一剑斩断了敌人脖子的。  

他更加不知道的是,原本的历史上,这样的记录是无法考证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他这个甚至连姓氏都没之人,却是书写了一个记录。  

阒然一面让人严防死守,准备看清楚是不是鲁人在耍花样,一方面却是让士兵们去打开城门。  

哪知道,直到阒然手下打开了城门,灌地的鲁人都没有在出现…  

田逆诧异的看着刚刚刨开了的地面的壕沟,看着甚至才运回来了一趟的原木,再看看另一边已经洞开的城门,不由得苦笑一声。  

纵然他是领军大将,但是,见到这样的场景,都有些难以接受。  

鲁国啊!  

鲁国纵然不是天下霸主,但是,也是一方强国了。  

对于春秋时期天下势力等级的划分,各国一贯公认的就是晋、楚、齐,这是天下三霸。  

秦、宋、吴、鲁、越,这是天下次一等强国。  

更何况鲁国与齐国争斗了几百年了,虽然齐国压制的鲁人没有还手之力,但是,鲁国也不是就一面倒了。  

鲁国素来与宋国交好,又与晋国关系也不错。  

是以,鲁国更是时不时与诸国会盟,还能带着诸国联军,反攻齐国,甚至数次打得齐国大败而归。  

可以这么说,鲁国就是一个与齐国时战时和的老对手。  

但是,骤然之间,见到鲁国竟然这么不堪,田逆的心情可想而知。  

此时的他,既有了几分庆幸、骄傲,又有了几分难过、不解、悲哀。  

鲍牧拍了拍田逆的肩膀:“小子,怎么愣住了?”  

田逆叹息一声:“仲父,小子却是不曾想到,鲁国竟然虚弱到了这等田地。”  

“走罢,一战而破人城,逆小子,这是你的功劳啊!”  

鲍牧大笑起来。  

虽然都知道这一战的实际指挥者乃是田逆,但是,他鲍牧终究是主军之人。  

身为伐鲁将军,此战自然给他增色不少。  

田逆笑着点头:“是啊,虽然食之无味。”  

他伸手一挥,高声道:“诸君听令,前军进城,中军就地扎营,后军转为前军,前出三十里扎营,探子游哨,探明五十里之内一切动静。”  

五十里的的范围,就已经除了灌城的管辖范围了。  

田逆将探子放出了灌城地界,只要周边有了丝毫异动,他都能清楚的查探到的。  

鲍牧和田逆前后相去十步,驾驶着战车进了城。  

他们还没有进城,就见到有头戴爵冠者,晃动着三绺珍珠,提着襦裙,站在了道左相待。  

但看那人的打扮,明显就是灌城城主。  

那城主站在城门之外,见到鲍牧过来,当即匍匐在地:  

“鲁国下大夫灌城令灌箬,见过上国上卿。”  

他的脑袋几乎都要贴在了地上了:“上卿远来,灌箬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灌箬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甚至已经仅次于被俘之礼了。  

鲍牧轻笑一声,却是点头让灌箬站起来。  

“鲁侯无道,我主命我吊民伐罪,此非君之罪,你且起来。”  

听到了鲍牧的话语,灌箬愣住了。  

什么意思,齐国无故兴兵,怎么又关鲁侯的事情了?“  

他不敢询问,只是低着头,做出了牵着鲍牧战马的模样,跟在鲍牧战车御马的身畔,朝着城主府走去。  

灌箬不敢反抗。  

他作为灌地大夫,出身自然高贵。  

只可惜因为距离鲁侯关系太远,是以,盗跖闹腾起来之后,他这个灌地令,几乎算是被鲁国遗忘了。  

本来就被盗跖骚扰的不成样子的灌箬,在得到了齐人到来的消息之后,没来由的竟然松了一口气。  

只是,他是鲁国大夫,却是不好就这样直接举手投降。  

或许是祖辈效忠鲁国的惯性,或许是血脉里的姬姓血脉作祟。  

灌箬虽然明知灌地挡不住齐国兵锋,还是派人开始守城,并且将齐人到来的消息,传递了回去。  

若是没有盗跖占据了大野泽之前,灌箬甚至会直接战死来报答鲁侯。  

但是,盗跖骚扰灌地,已经足足十几年时间了。  

这些年里,每到了收货的季节,盗跖都会上演一次围城的把戏。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苦战到底,甚至城池几乎都被攻破。  

但是,却始终等不来鲁国的援军。  

盗跖更是告诉他,鲁国已经将大野泽周边给抛弃了。  

为了保下灌地,灌箬接受了盗跖的要求——为盗跖的群盗提供一万石粮食。  

这足足是灌地一半的税收。  

而后灌箬像鲁侯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减免灌地明年的税收。  

哪知道换来的却是石沉大海。  

不管他上疏多少封奏章,鲁侯都装作不知道的模样。  

至于执政季子,也是对他不理不睬的。  

甚至,他派往曲阜的使者,连季康子的面都没有见到。  

至于灌地的税收,却始终照旧。  

灌箬看着治下黎民衣衫褴褛,看着那瘦骨嶙峋的百姓,一颗热血心,早已凉了。  

刚刚听闻城头大哗,士卒一哄而散的时候,灌箬的心还是痛了那么一瞬。  

当听闻气喘吁吁的连长(春秋官职之一,治下有两百户人家,战时能统兵两百),说起了齐人一剑斩断了军司马的脖子…  

灌箬大惊的同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