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丁字湾(2/4)
周王的打算是什么。
他是殷商王族,一旦臣服周室,那么就证明周人的合法性了。
是以,箕子却是带着殷商一众不愿意臣服周王的贵族,远走边关,在辽河两岸建立了殷制国家。
这就是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的位置,最开始在辽河附近,也就是后世东三省所在的位置。
后来伴随着燕国的崛起,箕子朝鲜的疆域逐渐东移。
现今,箕子朝鲜的核心势力范围,已经东缩在了鸭绿江西岸了。
鲍氏得到了探险队的回复,心中顿时火热。
至于即墨这边的造船业,更是被鲍氏下令全力生产。
华夏造船史发展的是最早的。
在更早的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造船的作坊。
《世本》记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
在更在的西周周成王时期,就有了“于越献舟”的记载。
“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
可以想见,以舟为贡品,献与成王。
那时越人的船就已造得比较好了,还有,献舟一路,取道东海,渡黄海,泛渤海,入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终达周都镐京。
船的实用性能及航海技术都已不差。
春秋战国时,大国争霸,造船业及航海业迅速发展。
三年后,吴国、齐国之间,将爆发世界上的第一场有史记载的海战。
最后以齐国的胜利告终。
这一场海战的具体规模,没有详实可靠的文字记载,据考证齐国出动了约三百艘战船,吴国方面却是更多。
吴国联络莒国(大概疆域在青岛胶州的西南方),最终却是不敌以即墨为基地的齐国水军(即墨在青岛的东方,两者相距一百余里)。
吴国灭亡后,越国争霸,史书上在一次出现明确记录:
《越绝书》称:越迁都由会稽至琅琊,以水兵2800人“伐松柏以为桴”,沿海北上,气势已然磅礴。
田白到了即墨海边之后,却是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若是有熟悉山东半岛海岸线的朋友,就会知道,山东半岛的北方海岸线,却是大多平直,很少港湾。
但是,在南半边的海岸线,却是弯折崎岖,港湾无数。
实际上这样的地形,不单单是山东半岛,就连朝鲜半岛一样是如此的。
即墨这里,却也是有着好几个水湾,这些弯道虽然没有胶州湾那样,是一个天然的良港,但是这边的水湾,停靠战船,却是绰绰有余的。
要知道像胶州湾那样的良港,就算是后世满编的航母舰队,也能装入好几个的。
这个时代,用来当做军港,根本就填不满。
鲍息这一次却是没有跟在田白身边。
鲍氏夺得了十几座城池,鲍息作为鲍氏的嫡长子,却是忙碌的很。
这时候,跟在田白身边的,却是他的熟人——鲍安、鲍鱼两人。
鲍鱼指着面前的一大片新船,开口道:
“公子,这里叫做丁字湾,因为形似一个‘丁’字,是以有了这个名字!”
今天天气却是不好,天色灰蒙蒙的,甚至,海边上还结了冰。
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也能够看到对面的山峰。
“鱼,这航道有多宽?最窄处有多少?”
鲍鱼挠挠头,这个他不知道啊!
他身后的鲍安却是上前一步:“公子,丁字湾虽然东北方很是曲折,但是,海水却是很深,大半的地方,只要深入海中三丈,就能够行驶大船了!”
“这里最窄的地方,乃是对面的那个尖嘴一样的陆地,到这西岸,相距是三里七分,满潮时候四里有虚,至于航道,能行大船的地方也足足有三里多呢!”
鲍安知道田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以,来之前,他特意做了功课。
“安叔的记忆倒是不错!”
田白笑了笑。
“此地共有几种船,各自有多少艘?”田白仔细询问起来。
鲍安指着最大的那种船只,开口道:“公子请看,那种长九丈,宽两丈的,乃是大翼,是主战船只三翼之一,此外还有‘余皇’,这是专供君候乘坐的,这里却是没有。“
鲍鱼点头:“我齐国的余皇,在大家湾那边的海面上停着,整个天下,只有我们齐国和吴国有实力修建余皇船!”
鲍鱼很是自豪。
这个天下,余皇船只只有两艘,这是一个长达十五丈,宽达六丈的庞然大物,上面的楼层,更是高达四层。
这余皇行驶在舟船里面,就像是皇者出行一般,是以有了这个名字。
田白点头:“那,那边上那个泛黑,前端翘起,后端扁平的船只叫什么?”
鲍安解释道:“公子,那是‘桥舡’。”
“哦?”田白笑了起来:“这桥舡前端高高翘起,后端低趴接近了海面,委实有趣。”
“公子不可小觑了这桥舡!”
鲍鱼的脸色严肃起来:“公子当知道,若是我们停靠的时候,不一定都是海滩,甚至有时候面临的是悬崖峭壁,这种船只,却是刚好可以当做桥梁,让我们攀登上去的!”
“是啊!”
鲍安也说起了当年的旧事:
“当初平定莱夷,这桥舡却也是立了功的!”
田白收起了笑容,对着不远处那个黑不溜秋的船只弯腰执意:
“白小觑天下人矣!”
就算是他这
他是殷商王族,一旦臣服周室,那么就证明周人的合法性了。
是以,箕子却是带着殷商一众不愿意臣服周王的贵族,远走边关,在辽河两岸建立了殷制国家。
这就是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的位置,最开始在辽河附近,也就是后世东三省所在的位置。
后来伴随着燕国的崛起,箕子朝鲜的疆域逐渐东移。
现今,箕子朝鲜的核心势力范围,已经东缩在了鸭绿江西岸了。
鲍氏得到了探险队的回复,心中顿时火热。
至于即墨这边的造船业,更是被鲍氏下令全力生产。
华夏造船史发展的是最早的。
在更早的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造船的作坊。
《世本》记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
在更在的西周周成王时期,就有了“于越献舟”的记载。
“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
可以想见,以舟为贡品,献与成王。
那时越人的船就已造得比较好了,还有,献舟一路,取道东海,渡黄海,泛渤海,入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终达周都镐京。
船的实用性能及航海技术都已不差。
春秋战国时,大国争霸,造船业及航海业迅速发展。
三年后,吴国、齐国之间,将爆发世界上的第一场有史记载的海战。
最后以齐国的胜利告终。
这一场海战的具体规模,没有详实可靠的文字记载,据考证齐国出动了约三百艘战船,吴国方面却是更多。
吴国联络莒国(大概疆域在青岛胶州的西南方),最终却是不敌以即墨为基地的齐国水军(即墨在青岛的东方,两者相距一百余里)。
吴国灭亡后,越国争霸,史书上在一次出现明确记录:
《越绝书》称:越迁都由会稽至琅琊,以水兵2800人“伐松柏以为桴”,沿海北上,气势已然磅礴。
田白到了即墨海边之后,却是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若是有熟悉山东半岛海岸线的朋友,就会知道,山东半岛的北方海岸线,却是大多平直,很少港湾。
但是,在南半边的海岸线,却是弯折崎岖,港湾无数。
实际上这样的地形,不单单是山东半岛,就连朝鲜半岛一样是如此的。
即墨这里,却也是有着好几个水湾,这些弯道虽然没有胶州湾那样,是一个天然的良港,但是这边的水湾,停靠战船,却是绰绰有余的。
要知道像胶州湾那样的良港,就算是后世满编的航母舰队,也能装入好几个的。
这个时代,用来当做军港,根本就填不满。
鲍息这一次却是没有跟在田白身边。
鲍氏夺得了十几座城池,鲍息作为鲍氏的嫡长子,却是忙碌的很。
这时候,跟在田白身边的,却是他的熟人——鲍安、鲍鱼两人。
鲍鱼指着面前的一大片新船,开口道:
“公子,这里叫做丁字湾,因为形似一个‘丁’字,是以有了这个名字!”
今天天气却是不好,天色灰蒙蒙的,甚至,海边上还结了冰。
但是,就算是这样,他也能够看到对面的山峰。
“鱼,这航道有多宽?最窄处有多少?”
鲍鱼挠挠头,这个他不知道啊!
他身后的鲍安却是上前一步:“公子,丁字湾虽然东北方很是曲折,但是,海水却是很深,大半的地方,只要深入海中三丈,就能够行驶大船了!”
“这里最窄的地方,乃是对面的那个尖嘴一样的陆地,到这西岸,相距是三里七分,满潮时候四里有虚,至于航道,能行大船的地方也足足有三里多呢!”
鲍安知道田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以,来之前,他特意做了功课。
“安叔的记忆倒是不错!”
田白笑了笑。
“此地共有几种船,各自有多少艘?”田白仔细询问起来。
鲍安指着最大的那种船只,开口道:“公子请看,那种长九丈,宽两丈的,乃是大翼,是主战船只三翼之一,此外还有‘余皇’,这是专供君候乘坐的,这里却是没有。“
鲍鱼点头:“我齐国的余皇,在大家湾那边的海面上停着,整个天下,只有我们齐国和吴国有实力修建余皇船!”
鲍鱼很是自豪。
这个天下,余皇船只只有两艘,这是一个长达十五丈,宽达六丈的庞然大物,上面的楼层,更是高达四层。
这余皇行驶在舟船里面,就像是皇者出行一般,是以有了这个名字。
田白点头:“那,那边上那个泛黑,前端翘起,后端扁平的船只叫什么?”
鲍安解释道:“公子,那是‘桥舡’。”
“哦?”田白笑了起来:“这桥舡前端高高翘起,后端低趴接近了海面,委实有趣。”
“公子不可小觑了这桥舡!”
鲍鱼的脸色严肃起来:“公子当知道,若是我们停靠的时候,不一定都是海滩,甚至有时候面临的是悬崖峭壁,这种船只,却是刚好可以当做桥梁,让我们攀登上去的!”
“是啊!”
鲍安也说起了当年的旧事:
“当初平定莱夷,这桥舡却也是立了功的!”
田白收起了笑容,对着不远处那个黑不溜秋的船只弯腰执意:
“白小觑天下人矣!”
就算是他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