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回粤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神情变化都落入到天上那只老银币金雕眼中。  

看着她们的动作,胡杨大致判断出她们除了猎杀灵兽外,还带有收集相关信息的任务。  

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这也就印证胡杨最开始的判断,灵兽中很有可能也有对人类具有震慑力的强者。  

同时也可能更好的了解动物中的进化程度,以及诞生灵兽的比例,以便将来与动物发生战争时有所依据和判断得失。  

为了让人类不要太猖狂,再如以前那样肆意屠戮动物。  

胡杨才再尸体旁边留下“人类,战否”这四个字。  

虚虚实实,就是要让他们搞不清楚情况才不敢轻举妄动,为动物们进化赢得更多时间。  

只要动物再次进化一两个阶段,那么面对人类的热武器不再是毫无还手之力了。  

也就是说,拥有一定的本钱与人类争锋了。  

至于那些字迹上的破绽,自然是胡杨有意无意中留下的。  

真想抹去,自然没太大问题的。  

况且还特意留下一根金色的初级飞羽,不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吗?  

陈东等人的尸体代表着战争的后悔,鲜红的血字代表着以金雕为首疆区灵兽的态度,金色的羽毛代表着他的实力。  

只有具有实力的威胁才是真正的威胁,否则就是一个笑话。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即便前世是普通人,突然知道有非人类生物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也会产生担忧。  

希望国家尽快消灭这种生物。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更别说对自己有致命危险的。  

这种想法很正常,只要有实力,就不会任由放它在那里。  

可是若是对方也具有一定实力时,那么就会有所顾忌了,必须要考虑自己所能承受多少损失。  

金雕懂人类文字,这种令人震撼的信息无疑表明动物的进化远超他们的想象。  

就会有所顾忌,投鼠忌器。  

当然,这也意味着胡杨正是进入人类的视野中。  

虽然此前阿拉套山两个护林员将他的信息汇报上去,但那时候天地还没有变异,灵气也尚未复苏,很多信息都有所滞后。  

可是一旦胡杨这只浑身散发金光的金雕再次进入人类的关注中,那么往日的资料也将会被找出来。  

不要小看人类的实力。  

特别是在华国,曾经网络上流传着:XXX没认真时,你可以随意蹦跶;XXX认真起来,连你几岁还尿床都查得一清二楚。  

胡杨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他还是决定这么做。  

屁股决定立场。  

覆巢之下无完卵,真要让人类肆无忌惮的猎杀,他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同时他也必须要尽快找到灵兽中的强者,才能更有底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当他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灵兽中顶尖的强者,最令人类忌惮的存在了。  

只不过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主要在于他总认为还有更高的个子为他们灵兽撑起一片天。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心理上都会不自觉的寻找强者来依靠。  

高空上,胡杨默默的看着她们,直至她们神色无比凝重,心事重重的驱车离开,也没有现身。  

继续躲在云层中。  

如果自己是周雪琴她们,那么在离开之后肯定会通过望远镜等设备观察金雕是否藏在天空的云层中。  

这也是判断他智慧的重要依据。  

如果他太聪明,那么就很有必要将它杀死在崛起前夕。  

所有的天才,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被杀,都是废物。  

只有强大的强者,才是真正的天才。  

确实如胡杨所料那般。  

周雪琴等人的车开出一公里外后,速度就慢了下来。  

举着军用望远镜在那片天空上搜寻着什么。  

可惜除了天上飘荡的白云外,什么都没有看到。  

八公里外,她舒了一口气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说句真心话,她还真害怕在她们离开之后,金雕就从云层中出来。  

这意味着金雕的智慧进化到很高的程度。  

当然啦,就以现在这种情况,也必须要高度重视。  

直到看不到她们车的影子时,胡杨在云层上空滑出一道弧线,不断的往更高的天空攀升,转而往南方飞去。  

他并非要去南方过冬,而是要回粤省,回去看一看前世的家人,看一看奶奶是否一如曾经那般冬日躺在院子中大树下小憩(qi)。  

这是知道自己并没有彻底死亡,而是重生为金雕之后,最大的执念。  

以前想着等自己实力强一点再回去,就像在外打工,总想着多赚点钱再回去看看爸妈和奶奶。  

其实他们从不在乎自己在外赚多少,只希望晚上闲暇的时候给他们打个电话,发给视频就很满足了。  

可惜前世并不懂这个道理,当明白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如今自己写下那四个字,明白会有什么后果之后。  

胡杨自然要赶紧回去一趟,否则成为人类重点关注对象后,就再也不会像现在这种方便了。  

冷冽的寒风,将胡杨头顶金色的羽毛吹得有些凌乱。  

乘风而起,扶摇九万里。  

身下是那翻滚不已的云海,冬日的阳光照落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