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光阴流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穿梭时光是什么感觉?  

假如是封印多元中其他宇宙的强者,或许会一脸莫名地注视向祂们提问这个问题的人。  

众所周知,在这个多元宇宙中,除却笨办法外,不存在任何逆流时光的可能。  

要不坐黑洞时光机,要不局部整体逆熵,亦或是一个基本粒子一个基本粒子的逆还原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凭借其他效果达成时光逆流的结果。  

而这些笨办法顾名思义,看着就知道是什么感觉。  

不会真的有人觉得坐黑洞时光机很有趣吧?  

但是,正如同多元宇宙中没有必然,总有例外和奇迹那样乐章大宇宙,就是封印多元中的这么一个例外,这么一个奇迹。  

在这个宇宙中成长的强者,具备修行时光神通的可能,倘若愿意支付代价,甚至能强行将这能力扩散至封印多元中的其他宇宙。  

正如同现在的苍穹神王。  

此刻,祂正燃烧着自己七个完整纪元来,收集而来的永恒要素,强行突破烛昼之道的源流,顺着因果朝着时光之前的之前回溯而去。  

本来,这一过程应该遭遇很多艰难险阻。  

曾经德乌斯在第一次得到部分永恒要素,尝试其威能时,回溯过一段时间的时光。  

那个时候,祂的感觉就像是对抗整个宇宙的倾压,不仅仅要抗衡世界本身的压制,还要面对自己存在本身的因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头大象强行要钻进只够老鼠进入的下水管道那样不可思议。  

逆流回溯时光,抵达过去,冲刷回溯者乃是整个宇宙,一不小心,即便是合道也要遭受重创,甚至是自己的存在本质也被消磨,在伤害敌人之前,自己就彻底不复存在。  

归根结底,哪怕是可以避过多元宇宙的禁令,时光神通也是诸多神通中最难也是最危险的,没有任何存在可以为所欲为的玩弄时空,力量越大,危机就越大,因为强者存在本身能改变的事情太多太多,甚至足以颠覆诸多宇宙的未来存续。  

这一次,德乌斯也是实在是找不到胜机,故而兵行险着那原初烛昼强的就像是洪流一般冲刷而来,祂只能逆流而上,不然等待祂的,恐怕是比死还恐怖。  

轰!!  

剧烈的时光潮涌化作巨浪,拍击在德乌斯身上,祂虽然通体巨阵,但一阵阵朦朦胧胧的无色光晕泛起,没有任何颜色,却又仿佛包含了所有颜色的火光化作朦胧光晕,护住祂的心智。  

而破开这个浪潮,祂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封印宇宙三千万年前在朦胧火光的保护下,苍穹神王抵达宇宙真空中。  

而在祂的身后,一切聚拢又消散的景象破碎,就像是由砂砾构成的城堡,原初烛昼那可怖的身影已经消失,乐章大宇宙也再也感应不到,周围原本卷曲的时空也正在急速地平整,还原,变得和周边真空一般。  

最终,所有激荡的时光长河都不再泛起波澜,因逆流者而激荡的过去止息之河逐渐平静。  

陌生宇宙的外来者凝视着这个三千万年前的封印宇宙,祂长长吐出一口气:空寂,冰冷,就像是老家的虚空而且这样的冰冷虚空占据这个宇宙的绝大部分区域原初烛昼的故乡,居然是这样冰冷死寂的废土宇宙?本以为祂来自于那些好管闲事的高能秩序宇宙,没想到居然是这样,和深渊地狱也差不了多少的地方乐章大宇宙诸神和神王都很少去虚空中探索,偶尔出去几次也是去一些相似的大陆位面世界,自然会感觉宇宙空间空旷。  

不过问题不在这里。  

祂在这里,居然感应不到烛昼的气息?  

为什么?  

环视周边宇宙时空,德乌斯只能看见几颗星球,其中一颗星球上有原始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但是祂不敢触碰分毫。  

祂是顺着原初烛昼的因果而来,也只能改变原初烛昼的因果,除此之外,祂无论是触碰,交流,改变了原初烛昼之外的事物,那么接下来的因果方式,时空变动需要耗费的能量,全部都有祂来承担。  

别说祂并非永恒,哪怕真的是永恒,有着无限的力量,一旦肆意妄为太过,恐怕也只能永恒地被多元宇宙铁则压制,把自己用来填坑了。  

归根结底,多元宇宙之所以禁止时光神通,正是因为这一切的改变当强者可以随意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将万事万物都视作万物,那么万事万物又有何意义?  

虚无,没有实在性的玩物罢了。所以便有这样严格的约束。  

三千万年,对于合道而言,应该也算是相当漫长的时光,哪怕是原初烛昼那样的合道巅峰,三千万年前,估计也就是初入合道,甚至可能不过是区区主神,神祇之境以神王之力,观测宇宙,德乌斯硬是找不到一星半点有关于烛昼的气息,祂登时就困惑起来:难道说,这个时候,烛昼还未成道?  

亦或是说,祂现在还没有踏上后世的道途,是行走在另外一条道路上的存在?  

如此想来,倒也不奇怪烛昼的威名虽然在后世多元宇宙中流传,在仔细想来,也不是很古老的事情,应该是某位昔日的古老存在为了突破洪流境界,故而改换门庭,换了个名字和过去,再行全新之道吧。  

如此想来,就能得到解释,德乌斯当即便开始搜寻封印宇宙中,那些和龙有关的强者。  

祂记得很清晰,在乐章大宇宙痛殴自己的神龙烛昼巨龙烛昼,显然比神鸟烛昼要来的熟练和强大,而人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