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已阅,不回(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亦或是依然保持分离状态,都可以抵达至高。  

而最重要的是,械神一道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修行法,它还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文明形态,一种人神共存的世界意识结构。  

换而言之,那是一种普世的‘正确’。  

根据卡斯塔拉罗所说,此界修行法无论细节如何,大致等阶可以分为八境。  

最初的‘启心’‘初创’‘恒物’‘缔造’四境,乃是凡世的等阶。  

启心阶段,代表着整个创世之界中,所有人最初觉醒,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一个修行进度,更是一种状态,无论有无觉醒超凡力量,只要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想要作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是画幅画,写小说,自己找房子都可以,就更别说真的去搞发明创造,自己手工制造火箭这种了。  

到了这个地步后,无论是谁便可链接遍布全宇宙的神力网络,通过种种行为获取神力点,辅助自己进行进一步的创造。  

简单点来说,神力网络就是一个全民系统,以神力辅助众生创造自己的事物,而启心境界,就是链接至这宇宙系统的最低标准。  

而第二步‘初创’,就更加简单易懂——通过神力网络,亦或是自己努力,成功创造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被他人认可的‘造物’后,便是‘初创’。  

这一步,仍然与任何力量等级无关,它反而更像是一种社会身份,能抵达这一步的人,大多数都没有任何超凡力量,但他们无一例外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一些名气。  

譬如说创造了几个新菜式的有名厨师,比如说绘画了一些有趣漫画的漫画家,亦或是一些文字工作者,只要得到他人广泛认可,便能算是这一境界。  

而‘恒物’就有些非同凡响了——抵达了这一境界,在世界上就可以算是大师,他们的创造物可以广泛流传,甚至超越他们凡俗的生命,几近于恒久的境地。  

传世经典,千年后依然有其魅力,能够抵达这一步,如果不是超凡强者,那么其‘创造’的技艺必然已经臻入化境,会受到诸多星球政府的广泛尊敬。  

而凡世四境的最后一境,‘缔造’,就是非超凡者能够抵达的最后一境界。  

这一境界的存在,如若还是凡人的话,那么他必然创造了某种足以作为标准的经典之作,是开辟了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的思想,他的技艺,他的造物,无论是某种主义,某种思维体系,亦或是某种可以引发工业革命的全新机械原型,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缔造新时代之物。  

这样的存在,完全有能力引领时代,完全更改一群人原本的生活方式,就像是移动手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样,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很新奇,非常新奇的体系——修行的境界,和凡人的地位互相融合,倒不如说,超凡力量在这里也彻底变成了诸多力量的一部分,而并非是独立于‘财力’‘智力’‘创造力’的万用力量。”  

听到这里,苏昼忍不住连连点头,他的双目都亮了起来,显然是非常感兴趣。  

超凡力量,如此特殊,它代表的是极致的暴力,以及最直接的‘权力’。  

有暴力的人,就可以制裁其他人,以自己的心去强行改变其他人的心,这就是原初的恶——在没有超凡力量的时代,这种暴力会被集体的力量压制,进而被驯服,分化成财力,智力,权力等等力量,作为暴力的替代品。  

但是在超凡时代,一个肆无忌惮,持有绝对暴力的人,就可以击碎一切表象,让其余的力量黯然失色,一个人就压制整个世界。  

除非,有比他更强大的人压制住了这种趋势,文明才能延续。  

在地球,执行这样职责的人,是苏昼,他的确做到了,也仅此而已。  

但是在创世之界,负责镇压的,乃是整个十天神系的体系——而因为在神祇的力量之前,所有凡人的超凡力量都不值一提,以至于在凡世,超凡力量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至多就像是体育比较好那样,可以吹嘘,但并不值得其他人仰视。  

如此一来,反而可以专心于‘创造’。  

专心于创造的正确。  

此刻,苏昼若有所思。  

如此说来,超凡力量,在这个体系中,甚至可以算是捷径,当然,也是正道,毕竟力量就是画笔,有着超凡力量,自然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技艺和力量都不能互相排斥,一个大师倘若有超凡力量,必然能创造出更好的事物,乃至于凭此触碰‘道’的意蕴,进而尝试破开凡世的境界,去‘登神’。  

自登神境开始,就不存在任何没有超凡力量的可能了,再怎么出神入化的技艺,在面对真正开始接触宇宙真理,超越一般生命极限,逐渐成为超级生命的登神者面前,都不过是云烟一般的幻觉。  

在登神者面前,无论是机械的构造,亦或是创意的灵感,乃至于作出一锅好吃的饭菜,都根本不是问题,祂们已经开始朝着‘道’进发,要逐步开始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也即是,进行自己真正的‘创造’。  

无论是诗歌词画,是美味佳肴亦或是钢铁齿轮,所有的这一切器物,都不可能是一个‘心智’的全部作为造物机神这一境界的强者,卡斯塔拉罗对于这些低于自己的境界并没有半点不屑,甚至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虔诚’。  

祂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