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燃灵之力(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是继续在这个世界浪,都有的选。  

但是,先驱探索者,哪怕再怎么不当人,再怎么为了未知而疯狂,再怎么不择手段。  

正常的探索者,也是会有感情,认识的人不会想要他们死。  

从一开始开越野车慢山村的宣传燃烬之火引导术,然后是开扩音器讲道,宣传修法,普及知识,带领所有魔化者自强奋斗,组建村庄,吸引周围村庄,乃至于移动都市中的魔化者过来进行修行…这一切的日子都历历在目。  

而之后,在魔月之光璀璨时,她更是与所有魔化者一齐行动,得到了一座被人废弃的移动都市,并且发挥自己的工程能力,将整个移动都市整的可以动起来了。  

俗话说得好,养猪养久了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人?  

亲自组装修好的城市,难道不就和手办一样吗?  

现在有人要杀自己这边的人,还要拆自己的城市模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芙妮雅还在犹豫。  

她的火狱之心战甲的确强大,但是却不能胡乱使用——得自恶魔领主宝库的宝物威能实在是太过强大,即便是先驱空间中的A级战甲也只能全力运转不到四小时,一场不算太长的战役时间。  

倘若是和强者战斗的全负荷模式,有没有一个小时都难说。  

这就是机甲驾驶员系的难处:他们驾驶机甲时会得到超过自己境界的强大战斗力,可这战斗力无法持久。  

除非是抵达霸主阶,有了近乎无限力的能源,以及可以承载这能源的机体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就在于这点。  

任务提示:星火远征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包括集团军将军,灾境强者,太阳皇寄念体等强大存在的追击。  

这就是强大的敌人。  

先驱者空间不会给出那种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那些完不成的任务,只要自己不主动去碰,那么至少也影响不到几近于独立在文明和世界之外的探索者。  

但是,任何会有提示的任务,都代表这一任务需要探索者全力以赴…倘若不提前做好准备,那么探索者就会有生死危机。  

绝大部分足够谨慎的探索者,在看见提示的瞬间就会做出判断,到底继不继续。  

先驱空间也没有什么任务惩罚的说法,毕竟,没法成功看见自己选择道路的未来,看不见那种可能的成功本身,就是对探索者最铭心刻骨,足以后悔耻辱一生的惩罚。  

甚至,因为这种耻辱,后悔和遗憾,探索者还会以难以理解的速度成长。不甘心,懊恼,再也看不见,就像是一体个游戏的结局因为一处失误而永远被封锁,再也无法看见那样,任何一位探索者都会感到不适。  

芙妮雅不想后悔。  

虽然一开始只是找乐子,但现在,乐子太大了,她也真的有点喜欢这种带着一群魔化者传教的感觉。  

所以她会全力以赴,哪怕是与太阳皇,这位埃安世界理论上的最强者寄念体战斗也是如此。  

“唉…家乡,家乡。”  

躺在桌子上,芙妮雅摆出了极其不雅观,甚至露出裙子下安全裤的姿态,她滚来滚去,苦恼道:“为什么家乡的事情就总是这么令人头疼呢?”  

“为什么我的家乡就要遭遇天灾,魔化者就要被剥削,弱智一样的贵族,残暴的军队就一定要与人民为敌呢?”  

“明明,明明多元宇宙中的许多世界,都不是这样的,大家生活的都很愉快,不需要互相伤害,也可以开心生活啊!”  

见的越多,疑惑越多。  

疑惑越多,好奇越多。  

好奇越多,行动越多。  

行动越多,见的越多。  

这就是先驱探索者不灭的循环之理,他们总是见证,困惑,好奇,行动,解决,然后再次见证全新的道路,这种正确绵延无尽,只要开始就无法停止,哪怕是并非是探索者,也不是先驱探索者的多元宇宙强者,大多也会觉得这是正确的。  

每一位探索者都有着一个不怎么样的家乡,无论是偏远的山村,亦或是封闭的社会环境,乃至于根本就没有未来可言的世界。  

因为诞生于微黯之地,所以才向往光芒,探索远方。  

绝大部分还记得回家的探索者,都会以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家乡,这也可以说是冒险者的一环,也正所谓是衣锦还乡,去看一个家乡更好的未来。  

芙妮雅也想要这么干,倘若她足够强,就会这么干。  

“难不成需要提前去希光结社那边呼救吗?可我是探索者啊,单独遇到原初烛昼,真的不会被活吃吗?”  

“可是不去求援,我们真的能挡下那么强大的敌人吗?”  

苦恼于这一点,芙妮雅忍不住想要叹息。  

原初烛昼的威名她知晓,也正因为知晓,所以才感觉危险。  

话说回来,她明明记得,原初烛昼应该在一位蚁人巫妖,另一位菁英独行探索者的家乡才对啊,对方还展现过任务记录和原初烛昼的气息,这是已经被证实过的数据。  

难道说,原初烛昼不止一只?一公一母吗?  

还是说,原初烛昼,有着跨越世界的能力?!  

思索着这一点,芙妮雅的思维逐渐发散。  

但是,就在此时此刻。  

她忽然抬起头,惊讶的看向天际的彼端。  

西塞罗也仿佛感应到了什么,中年雇佣兵和探索者女士齐齐抬起头,看向移动都市核心中枢之外的风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