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道酬勤(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任命。  

“…不惧生死,忠勇报国,为将士楷模,特擢升按察使徐清为镇抚营副都统,以示嘉奖。望后效不辍,柱国安邦…”  

徐坚拿过徐清的任命状,读着读着,陷入了沉默。  

“太好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家临风果真是年少有为,去年刚升了按察使,这又立功升迁,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啊!”  

王氏激动地抓住徐清的手,不知怎么高兴才好。  

“临风,你原来的按察使是八品武官吧?现在这个副都统是几品?”  

徐坚问道。  

“应该是六品,再往上就是都统,指挥使和三品的总营大人。”  

徐清说完,突然反应过来。  

“父亲,您刚刚不是也说自己升官了吗?”  

“对啊,夫君,你也升官了?”  

徐坚看着妻儿,点了点头。  

“太师举荐我就任宗正司的执议大夫,陛下已经同意了,中旬就要去赴任。”  

“真的假的?您直接从太师府进入了九卿司?”  

“对,虽说之前太师他老人家就许诺过我,年后会举荐我去九卿司,但我并没有抱多大指望。没想到…”  

“父亲,执议大夫是几品?”  

“四品。”  

“什么!?”  

“天啊!夫君!你该不是给太师行贿了吧!?”  

王氏听到这个品级,直接惊呼出声。徐清与徐薇等人听到这个“升迁”幅度,也是一脸不可置信。  

徐坚白了自己的夫人一眼,腹诽道,家里有几个钱你不清楚吗,我拿什么去行贿太师。  

“咳咳,莫要胡言乱语。个中因由,说了你也不懂,总之,都是太师他老人家的安排,升官肯定不是坏事。”  

幸福来的太突然,王氏得知自己的丈夫与儿子都升官了,尤其是丈夫,已经是个四品大员、朝廷命官,高兴得一会哭一会笑的,拉着女儿就要去道观里还愿。  

相比之下,徐清的脸上,却并没有那么多笑意,他又想起了那传信官员临走时说的几句“奇怪”的话。  

他们竟然让徐清推荐自己的弟弟去镇抚营,说也可以帮他安排个一官半职。  

“对了,丛安呢?丛安没有在家吗?”  

徐坚这时才想起来,徐林似乎没有在家。  

“哦,丛安兄长去了太傅府还没有回来。”  

徐薇回答道。  

“是吗…去太傅那了啊…”  

徐坚沉吟着,下意识地看向徐清。  

二人对视着,同时陷入了沉默。  

京都,太傅府。  

占地面积庞大的太傅府宅园外,严严实实地站了一圈金甲卫士,他们都是昭武皇帝钦定用来“保护”姜太傅与秋阳公主的御林圣甲。  

虽然在徐林看来,这些金甲卫士只不过是为了监视与软禁姜太傅。  

这几日以来,姜太傅都在强撑着身体操办独子姜海的丧事,尽管前来吊唁的人并不多。  

绝大多数官员都托辞自己身体染病,然后遣人送来挽联悼词和一份祭奠心意。  

因为治丧的原因,皇帝的御林圣甲没有进入太傅府内,算是对逝者的一点尊重。  

姜太傅已经决定不再参与国家大事,所以太傅府的幕僚也几乎被他全部遣散了,只留下了几名愿意留在太傅府养老的人。  

徐林是这段时间为数不多的,经常进出太傅府的人。  

他自然也是御林圣甲重点关照的对象。  

此刻,完成了御林圣甲对他的例行检查,徐林在姜太傅最钟爱的荷花池畔陪伴着他。  

“丛安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府里没剩多少下人,还劳动你做了不少粗活。”  

“太傅您见外了,不过是些许举手之劳,将来太傅您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徐林恭敬地回应。  

“那…我先前跟你提过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姜太傅转身看着徐林,他的脸庞憔悴而消瘦,看上去比实际年纪老了十岁不止。  

“这…太傅,您知道,我毫无为官经验,也志不在此,只怕是有负太傅您的重托啊。”  

徐林心里十分为难。  

数日前,姜太傅曾对徐林提出,希望他能够加入翰林院,成为翰林院学士,然后进入九卿司为官,一步步踏入朝堂。  

但徐林听到这个提议,本能反应就是抗拒。  

首先,他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其次,他心中还有许多未完的大事,他还想趁着自己身体好了,去游历九州的大好河山,并不想被朝堂之事束缚住。  

“是吗…那你再考虑考虑,不着急,等你从青州回来再议不迟。”  

姜太傅嘴上这么说,眼里还是不免闪过一点失望。  

“太傅,您…您为何执意要我进入九卿司呢?”  

徐林不想拒绝太傅,但他实在是有点想不明白,那么多青年才俊做梦都想得到三公、尤其是姜太傅的举荐,为什么太傅非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唉…丛安,说实话,若是单从心性与资质来看,让你进入官场确是下下之选。”  

姜太傅叹了口气。  

什么意思…太傅这话,是在说我傻?  

“但是,若从最终的结果而言,你是唯一的人选。”  

“学生不明白,还请太傅解惑。”  

“丛安,你可读过天衍录的工之篇?”  

“略有涉猎。”  

“工之篇有云:‘三足,鼎可立也’。”  

徐林明白这个意思。  

“这九州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