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真相大白(1/4)
大楚帝国昭武三十年,正月初一。
今天是新年正朔,是皇帝携百官群臣祭天、祭地、祭祖的重大日子。
辰时,春初的微风还有点清冷,皇城最大的祭坛——奉天台上,已经摆开了华丽的仪仗。
奉天台高逾百尺,由白玉砌成,从地面到最上层的祭坛,一共有九十九层台阶。此刻,宽阔的台阶两侧,已经依次站满了各品级的官员。
每一级台阶,象征着一种身份,由低到高,层层提升,直到青云之上,便是皇族。
祭坛当中,昭武皇帝以及皇室核心成员呈圆形站开,皇帝居于正心,在宗正司卿与太师的帮助下,正按部就班地完成祭祀礼仪。
祭坛的最外圈,是密密麻麻的金吾卫,卫士们间隔均匀地站着,他们穿着整齐一致的金色铠甲,巍然不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圈黄金雕塑。
台阶靠近祭坛的最上层,站着两个人,分别是太保独孤信与御林圣甲指挥使、天策将军田毅。
这一层通常会站四个人,但如今却空了两个位置。那两個本应站立于此的人,一个是正在祭坛上忙碌的太师,还有一个,是因身体欠佳而缺席的太傅姜浩。
奉天台外,有一道宫门,此刻也有数百名金吾卫把守着,禁止任何闲杂人等接近。
远远地,正对着这道宫门,卫士们的视线里,渐渐地出现了一个身着靛蓝色长袍的青年,他推着一辆木质轮椅,慢慢地靠近了。
两列金吾卫见到异状,立刻上前阻拦,但当他们到了近前,看清轮椅上的人后,他们却全都恭敬地站在原地行礼,然后让开了一条路。
青年继续推着轮椅前进,守卫宫门的金吾卫把门打开了。
青年推着轮椅畅通无阻,在沿途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们慢慢来到了九十九级台阶的正下方。
青年轻声对轮椅中的人说:
“太傅,到了。”
“嗯。”
轮椅中的老者应了一声,他颤颤巍巍地站起了身,接过青年递给他的拐杖,开始迟缓地攀登着九十九级台阶。
最顶层的祭坛上,昭武皇帝的祭祀仪式还在继续,雄浑的号角与鸣乐声此起彼伏,遮掩了底层的骚动,祭坛中的人并不知道底下发生了什么。
拄拐的老者仍在奋力地向上登阶,他每路过一层台阶,都会收获台阶两旁人们惊诧的眼神与细碎的议论声。
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向上攀登,但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旁观者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每个人脑子里都飞快地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可能。
老者越爬越高,终于,他渐渐能看到顶层的景象了。
这时,最上面几层台阶上站立的公卿们,终于是有人惊呼出了声音。
“太傅!?”
“姜太傅!?”
太傅姜浩,那个本应该中风瘫痪在家的缺席之人,此刻,竟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奉天台。
正在举行仪式的昭武皇帝,也听见了身后的动静,他非常不悦地转身,想看看是哪个不知死活的臣子在发出噪音。
但他转过身后,也愣在了原地。
他看见面容枯槁的太傅姜浩,赤红着双眼,正步履蹒跚地一点一点登上最后几级台阶。
他的脸已经完全瘦脱了相,没有了一点平常儒雅威严的帝师气质,倒像是从地狱爬出来的吃人恶鬼。
他头缠白布,一身素缟,这副装束在今天的环境、气氛中显得格外刺眼。
姜太傅几乎是竭尽全力,登上了最后一级台阶,他颤抖着双唇,喘着粗气,缓步向皇帝靠近。
昭武皇帝只在看见姜太傅的第一眼展现出了一丝惊讶,之后,他就一直冷眼注视着这个老人。
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惊讶且茫然地面面相觑,皇帝身后的太师与宗正司卿则皱着眉头,有不好的预感。
“太傅,你怎么来了?你的身体康复了?”
昭武帝发问。
姜太傅没有答话,他继续向前走了两步,如果放在平常,皇帝已经可以治他大不敬之罪了。
昭武帝果然有些不悦,他加重了语气:
“朕在问你话。”
太傅终于走到了他认为足够近的位置,他“噗通”一下跪在了皇帝面前,扔掉拐杖,从怀里拿出一封染血的信,双手举过头顶。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用仍然嘶哑地声音高声喊道:
“臣姜浩,有事启奏!”
昭武皇帝看了看姜太傅手中染血的信,眉头紧锁,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打算听一下。
“准奏。”
“臣姜浩,状告临渊阁阁主陆铭,此人与世外势力勾结,谋害我朝圣亲王,意图谋逆!其在得知我姜家正在调查事件真相后,担心阴谋败露,又指使手下行凶,杀害我胞弟汝阳伯姜磊及我子姜海!现有物证呈上,泣血拜请陛下依法严办!惩治凶手!还我姜家公道!”
姜太傅高声将对临渊阁阁主陆铭的控诉说完,在场的百官全都清晰地听见了。
这个原本应该掀起轩然大波的举动,却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效果。文武百官们听到姜太傅的话后,没有表现出特别震惊的样子,只有些许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尤其是前四排台阶上的人,他们都表现得格外平静。
他们的平静来自于昭武帝的反应。
他们看见,昭武皇帝从听太傅大声痛陈开始,直到话语结束,他的面色都没有一点变化。
于是,他们明白
今天是新年正朔,是皇帝携百官群臣祭天、祭地、祭祖的重大日子。
辰时,春初的微风还有点清冷,皇城最大的祭坛——奉天台上,已经摆开了华丽的仪仗。
奉天台高逾百尺,由白玉砌成,从地面到最上层的祭坛,一共有九十九层台阶。此刻,宽阔的台阶两侧,已经依次站满了各品级的官员。
每一级台阶,象征着一种身份,由低到高,层层提升,直到青云之上,便是皇族。
祭坛当中,昭武皇帝以及皇室核心成员呈圆形站开,皇帝居于正心,在宗正司卿与太师的帮助下,正按部就班地完成祭祀礼仪。
祭坛的最外圈,是密密麻麻的金吾卫,卫士们间隔均匀地站着,他们穿着整齐一致的金色铠甲,巍然不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圈黄金雕塑。
台阶靠近祭坛的最上层,站着两个人,分别是太保独孤信与御林圣甲指挥使、天策将军田毅。
这一层通常会站四个人,但如今却空了两个位置。那两個本应站立于此的人,一个是正在祭坛上忙碌的太师,还有一个,是因身体欠佳而缺席的太傅姜浩。
奉天台外,有一道宫门,此刻也有数百名金吾卫把守着,禁止任何闲杂人等接近。
远远地,正对着这道宫门,卫士们的视线里,渐渐地出现了一个身着靛蓝色长袍的青年,他推着一辆木质轮椅,慢慢地靠近了。
两列金吾卫见到异状,立刻上前阻拦,但当他们到了近前,看清轮椅上的人后,他们却全都恭敬地站在原地行礼,然后让开了一条路。
青年继续推着轮椅前进,守卫宫门的金吾卫把门打开了。
青年推着轮椅畅通无阻,在沿途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们慢慢来到了九十九级台阶的正下方。
青年轻声对轮椅中的人说:
“太傅,到了。”
“嗯。”
轮椅中的老者应了一声,他颤颤巍巍地站起了身,接过青年递给他的拐杖,开始迟缓地攀登着九十九级台阶。
最顶层的祭坛上,昭武皇帝的祭祀仪式还在继续,雄浑的号角与鸣乐声此起彼伏,遮掩了底层的骚动,祭坛中的人并不知道底下发生了什么。
拄拐的老者仍在奋力地向上登阶,他每路过一层台阶,都会收获台阶两旁人们惊诧的眼神与细碎的议论声。
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向上攀登,但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旁观者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每个人脑子里都飞快地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可能。
老者越爬越高,终于,他渐渐能看到顶层的景象了。
这时,最上面几层台阶上站立的公卿们,终于是有人惊呼出了声音。
“太傅!?”
“姜太傅!?”
太傅姜浩,那个本应该中风瘫痪在家的缺席之人,此刻,竟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奉天台。
正在举行仪式的昭武皇帝,也听见了身后的动静,他非常不悦地转身,想看看是哪个不知死活的臣子在发出噪音。
但他转过身后,也愣在了原地。
他看见面容枯槁的太傅姜浩,赤红着双眼,正步履蹒跚地一点一点登上最后几级台阶。
他的脸已经完全瘦脱了相,没有了一点平常儒雅威严的帝师气质,倒像是从地狱爬出来的吃人恶鬼。
他头缠白布,一身素缟,这副装束在今天的环境、气氛中显得格外刺眼。
姜太傅几乎是竭尽全力,登上了最后一级台阶,他颤抖着双唇,喘着粗气,缓步向皇帝靠近。
昭武皇帝只在看见姜太傅的第一眼展现出了一丝惊讶,之后,他就一直冷眼注视着这个老人。
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惊讶且茫然地面面相觑,皇帝身后的太师与宗正司卿则皱着眉头,有不好的预感。
“太傅,你怎么来了?你的身体康复了?”
昭武帝发问。
姜太傅没有答话,他继续向前走了两步,如果放在平常,皇帝已经可以治他大不敬之罪了。
昭武帝果然有些不悦,他加重了语气:
“朕在问你话。”
太傅终于走到了他认为足够近的位置,他“噗通”一下跪在了皇帝面前,扔掉拐杖,从怀里拿出一封染血的信,双手举过头顶。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用仍然嘶哑地声音高声喊道:
“臣姜浩,有事启奏!”
昭武皇帝看了看姜太傅手中染血的信,眉头紧锁,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打算听一下。
“准奏。”
“臣姜浩,状告临渊阁阁主陆铭,此人与世外势力勾结,谋害我朝圣亲王,意图谋逆!其在得知我姜家正在调查事件真相后,担心阴谋败露,又指使手下行凶,杀害我胞弟汝阳伯姜磊及我子姜海!现有物证呈上,泣血拜请陛下依法严办!惩治凶手!还我姜家公道!”
姜太傅高声将对临渊阁阁主陆铭的控诉说完,在场的百官全都清晰地听见了。
这个原本应该掀起轩然大波的举动,却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效果。文武百官们听到姜太傅的话后,没有表现出特别震惊的样子,只有些许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尤其是前四排台阶上的人,他们都表现得格外平静。
他们的平静来自于昭武帝的反应。
他们看见,昭武皇帝从听太傅大声痛陈开始,直到话语结束,他的面色都没有一点变化。
于是,他们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