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归心似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徐林想到终于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萧崎听到,只是略微陪笑,并不接话。  

徐林察觉到对方的失落,问道:  

“萧大人,进入中州之后,我就觉得您一直不太高兴,是有什么心事吗?”  

萧崎看了徐林一眼,也没有说话,只是专心地驾车。  

过了一会,萧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不瞒徐少侠,我有两个儿子,这次也随圣亲王殿下一同前往了天碑学院,至今下落不明。”  

“您的儿子?是金吾卫的侍卫吗?”  

“不,他们是殿下的近侍。”  

是他们?  

徐林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两位气势凌厉的青年白衣剑客。  

原来是他们…  

萧崎大人,竟然是他们的父亲。  

这就难怪了,自己的孩子生死不知,如今看到那些团圆景象,难免会心绪惆怅。  

但,无法团圆的,又何止是他们一家人。  

徐林的同窗,天碑学院数百名师生,那些宫人侍卫,张家村的村民,甚至…当今的昭武皇帝,圣亲王殿下的家人们。他们,能过好这个团圆佳节吗?  

徐林看着天边将要依山而尽的斜阳,突然有些感慨。  

世事难料,生死无常,那些注定要离去的人或事,就像即将落下的夕阳,挽断青山仍是留不住。  

所以,要趁活着,珍惜眼前人。  

“萧大人,您的儿子们,现在只是失踪。而且他们在圣亲王殿下身边,相比之下是最安全的人,他们一定会吉人天相的。”  

徐林看向萧崎,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萧崎却没有看徐林,他仍是专心地看着前方的大路。他的眼眶微微泛红,然后,他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是啊…徐少侠,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两个臭小子,肯定没死。不然的话,怎么也该给我这个当爹的托个梦吧!”  

“对、对!他们肯定没事的。”  

二人又接着话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很快,萧崎所说的那个镇子便出现在了眼前。  

冬天的太阳落山很早,他们拖着一具尸体,也不方便夜里赶路。进了镇子后,便直接去了驿站,安顿好车马,准备休息。  

期间,萧崎想起之前一路上都联系不上中州姜家的门人,有些不放心,便又向驿站的人打听了一下。  

得知镇上有一处姜家门人开的武馆,他便打算去拜访一下,顺便问问他知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南宫熙得知了萧崎的计划,为防万一,决定跟他同行。  

二人按照地址来到这间武馆,却发现这里竟然已经人去楼空。  

萧崎向街坊打听了一下,据说这间武馆两天前都是一切正常,武馆主人还四处采买,正筹备着过年的物资,并没有打算迁走的迹象。  

但昨天一夜过去,这家人却像是凭空消失一般,彻底没了踪迹。  

听到这个,萧崎与南宫熙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确认,出事了。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不得不避难,比如,仇家上门寻仇。  

二是这家人被歹人掳走了。  

“走,进去看看。”  

回到武馆门口,萧崎向南宫熙说道。  

南宫熙点了点头,二人轻轻一跃,稳稳地落在了武馆前院。  

二人分头搜寻,仔仔细细地把每一处房间、庭院都搜了一遍。  

重新回到前院碰头时,萧崎的脸色变得凝重。  

“南宫少侠,可有发现?”  

“萧大人。我查看的几处房间,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屋内的陈设、物品都还是平常生活时的状态,衣物似乎也没有减少。就像是…生活在此处的人突然消失了。”  

萧崎点了点头。  

“萧大人,虽然我对俗世中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我估计,这户人家应该是被一些善于隐匿的高手,趁夜间毫无防备时绑架了。”  

南宫熙嘴上虽然这么说,他心里却觉得,这件事肯定不是普通绑架。因为这里是中州,在天子脚下,连他都知道,在这里敢犯下入室绑架的案件,绝不可能是寻常的罪犯。  

萧崎点了点头,他探查的结果跟南宫熙一样,这家人的厨房里甚至还有做好的熟食,主人房间的金银细软也没有任何被偷盗的迹象。  

“不是普通的绑架…”  

萧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这间武馆的主人能得到姜家的认可,被收为门人,并成为在这个镇上的联络据点,说明他至少是个精武境,实力应当不俗。  

能够在完全不惊动主人的情况下,一瞬间把整个宅院里的人全部绑走。  

这群绑匪至少是真武境,而且人数不少。出动这么大规模的高手,敢在京都不远处的城镇上干这种事,而且是针对姜家出手…  

临渊阁不可能没有察觉,也不可能没有阻拦。退一万步,至少也应该通知当地官府。  

除非…  

“南宫少侠,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返回驿站,我有很不好的预感。”  

南宫熙点了点头,他也感觉,此事必有隐情。  

二人迅速返回驿站,萧崎直接进了徐林的房间。  

此刻的徐林已经打算睡下了,看见忧心忡忡的萧崎闯了进来,被吓了一跳。  

“萧大人,这是出什么事了?”  

徐林刚问完话,南宫熙也把金鹏带到了房间内。  

萧崎探头检查了一下门窗,确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