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临深渊(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走吧,去临渊阁。”  

“诺。”  

刘允一顿小碎步,跑到书房门口,对着外面用尖细的声音高喊道:  

“起驾!临渊阁!”  

临渊阁,直属皇帝管辖的特殊情报衙门。“临渊”二字,取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在告诫阁中之人,自己所行之事务必要极为小心谨慎。  

临渊阁制度创立于千年之前的皇朝,一开始,仅仅只是皇帝专门用来招揽江湖人士,打听情报,沟通世外修行界的耳目。  

后历经多次皇朝更替,这个机构都被保留了下来,逐渐发展成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无论哪个朝代的皇帝,都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直属自己的情报组织。另一方面,临渊阁在平衡俗世帝国与世外修行界之间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是一个确保皇权统治稳定的砝码。  

皇权的器重与自身实力的提升,让临渊阁的存在感不断增强,其插手的事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过去单纯的打探情报、传递消息,到后来的参与侦破案件、缉拿罪犯,直至本朝,临渊阁甚至开始参与了军政大事。  

有坊间传闻说,昭武初年皇帝平叛的胜利以及“雁回关血战”的传奇,临渊阁都立下了重大功劳。在昭武皇帝手里,临渊阁隐隐有了与“三公九卿”抗衡的资本。  

既然是衙门,临渊阁也自然有上下等级、职能之分。临渊阁中最重要的是“阁主”,品级仅在“九卿”之下,官居三品。历代阁主由皇帝在长期的考察中亲自选拔,除了要强大的武功实力外,每一代“阁主”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也因此拥有可以直接面见皇帝的特权。  

阁主之下,设七名“星使”,这个设置,有点效仿世外七福地的意思,但星使们的实力却与七福地中人有些天差地别。能够被选拔为星使的门槛是真武境入门,这在俗世江湖已算得上是强者了,毕竟当今九州除去圣亲王这个天枢山弟子,已知的也不过三位灵武境。星使是阁主的得力干将,是主要的任务执行人,同时也是临渊阁基层力量的主要统领。  

星使之下,便是影卫。影卫并没有强制修为要求,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而定。比如,如果你特别擅长易容、打听情报,那么即便你只是粗通拳脚,也有可能被选拔为影卫。影卫一般是单独行动,但必要时,会听从星使的调配安排统一执行任务。  

影卫之下,是留守在京都总舵与各州郡分舵的杂役们,他们没有什么选拔要求和具体职责,属于最底层的办事人员,如果非要说的话,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饲养信鸽与驿马。  

值得一提的是,庞大的临渊阁衙门在朝廷少宰司登记在册的却只有官居三品的“阁主”一人。其余无论星使、影卫,都是属于没有官方身份的“临时工”,他们的选拔、俸禄与监察都由临渊阁自理。  

毕竟临渊阁从事的是机密工作,人员组织架构的隐匿性高,所以这些情报人员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整个九州拥有临渊阁人员名册的,恐怕只有阁主与皇帝二人。  

京都东郊有这样一处古朴典雅的庄园,它隐于一片茂盛的竹林中,以它为中心的五里范围内,没有任何邻居,只有一条剪径小道与外界相通。  

庄园内外,平常也看不见有人生活的痕迹,空空如也,仿佛是某个达官贵人闲置的资产。  

但今天,这座空无一人的庄园外,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两圈金甲卫士,守护着进入庄园内的九五之尊。  

在庄园内部,一个隐秘的入口打开了通往地下的石制台阶。  

内官刘允,从昭武皇帝还是皇子时就跟随在侧,陪侍三十五年,却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按耐不住的好奇心与小心谨慎的保命本能在反复拉扯,让他低头看路的眼神左右飘忽。  

想看又不敢看。  

好在这种挣扎很快结束了,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这里就是临渊阁的总舵,好一片别有洞天。在这座不起眼的庄园地下,竟有如此繁复的地下建筑,以他们目前所在的广场为中心,四条通道分别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通道的尽头目力不能及,每条通道中又分叉出数不清的巷道。如果不是有人带领,任凭你有再好的方位感也要在此迷路。  

在昭武帝前方开路的,是今天当值的金吾卫中护军凌猛,他身高八尺,体魄雄壮,一身定制的金色铠甲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威武。在这样一个地下空间里,他的头盔甚至差点就要刮擦到顶部的石壁。  

广场上除了昭武皇帝一行人,临渊阁的各种影卫与杂役早已跪拜在地,等昭武皇帝落稳脚跟,所有人齐声山呼。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昭武帝摆了摆手,他的心情并不太好。  

这时,一位身着赤色劲装,剑客模样的青年上前单膝跪地参拜。  

“参见陛下。”  

“嗯。带朕去见‘他’。”  

“诺。”  

红衣剑客起身引领,凌猛紧随其后,昭武帝与刘允则在一众金吾卫的护航下跟随前进。  

昭武帝要去见当代的临渊阁阁主——陆铭。  

作为昭武帝登基之后亲自选拔的心腹,陆铭与昭武帝年纪相仿。在昭武帝成为太子后,先帝就有意让接班人开始物色自己的下一任“阁主”。最终,在昭武帝自己的考察和前代阁主的推荐之下,他选择了年轻的陆铭执掌临渊阁。而他的选择也没有令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