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遗世孤立(3/4)
些饭菜都已经沾上了木屑灰尘,不知道被人冷落了多久…
再下一刻,这个面具少年躺在一架富丽华贵的黄金马车之中,无声无息。八匹雄健骏马拉着马车在官道上疾驰,马车前后各有四队金盔金甲的卫士骑马伴行。官道两旁,跪着密密麻麻的黎民百姓,不知道是数千人还是数万人,绵延于道侧,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打着补丁的破旧衣着与金灿灿的马车、卫士们格格不入,疾驰的马车与马匹呼啸而过,最前排的百姓竟不害怕,只是一个劲地朝着马车行径方向磕头…
一个似曾相识的富丽房间内,灯火煌煌,当中一位银袍青年正在伏案疾书,他的书案上堆满了一折又一折的奏疏,他正拿着朱笔不停地批阅奏折。这时,一个衣着亮丽光鲜的少女一蹦一跳地来到了他跟前,把脑袋凑到青年的怀里,仿佛一个明媚的精灵。青年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地拍了拍少女的脑袋,然后示意她离开。少女不情愿地消失在了场景中,只剩下青年独自继续埋头于如山的奏折之中…
一个银甲将军,统帅着千余名盔甲鲜亮的骑兵,列阵于烈阳高照的草原之上。将军持枪立马于阵前,与十倍于己方的敌军对峙。对面虽然是看不见边际的人海,但衣甲不齐,军容不整,旌旗各异,并且有许多部队都骑乘着徐林从未见过的高大骇人异兽,似乎是遥远之地的许多不同势力军队组成的联盟。银甲将军钢枪向前一挥,随即一马当先,带头冲锋,在他的身后,千余名骑兵斗志昂扬地跟随着也冲入敌阵。突然,将军身上亮起一阵玄妙的金光盾,将骑兵们尽数笼罩,骑兵们在金光的庇护下,箭矢不侵,刀枪不入。同时因为光盾反射了强烈的日光,让敌阵的坐骑纷纷惊乱四散,于是将军与这千人骑兵队势如破竹,若入无人之境,瞬间便摧垮了敌军的阵势,接下来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一幕接一幕场景在徐林眼前展开、演绎、又变幻消失,徐林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以徐林的聪慧,早已经猜到,这些幻境所展现的,是某个人的一生回溯。
眼前这些故事的主角——那个最初的幼儿,到后来的白衣少年、银袍青年、银甲将军,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的一生,看上去辉煌灿烂,拥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传奇经历。但徐林看到现在,心中却并没有对这个主角的羡慕,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心中甚至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怜悯。
这个人,为何总是如此的孤独。
在人世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孤独的。比如徐林,他的孤单在于命运的不公,让他的人生道路变得崎岖险恶,以致于他不想有人同路,主动选择了独行。
但眼前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是那种说不出的孤独,仿佛在他的一生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格格不入。
无论是在人前的光鲜,还是在人后的勤勉;无论是成功时的振奋,还是受挫时的黯然;无论是喜乐欢悦,还是惊怒忧悲…一切的经历心情,他都从未与人分享过。故事里的他总是匆匆忙忙地奔赴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这个世间似乎没有值得他为之停下脚步的人与事,这个世间似乎也没有能够并肩站到他身边的同类。
他虽是主角,却更像一个过客,犹如一把金灿灿的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一扇扇的门,但门后的一切,却与他无关。
他是一个岁月长河里的遗族,一个天地山海间的孤影。
徐林看着这个人的背影,他脑海里竟不自觉地浮现了另一个人的容貌,那个丰神俊朗仿若神子降世的圣亲王。
他也是那么的超凡脱俗,难以与世俗人间相融,并且这些闪过的经历画面与他的生平十分相似。只是,若真是圣亲王殿下,此刻尚在明正殿中的他,又怎会投影到徐林的眼前来呢?
就在徐林不经意间,整个幻境空间正发生着某种变化。没有了熟悉的白光,正相反,四周的环境慢慢暗了下来。
等徐林从沉思中反应过来时,故事的场景似乎又发生了变化,这一次,空间中所有的事物与光亮都消失了,在一片完全的漆黑之中,只剩下徐林和远处那个人。
那个人的形态慢慢发生着变化,他的衣着与形体特征逐渐消失,随后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发光体,隐约还能辨别出是人类的形状。他的身体被一层层的白色光晕围绕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异常醒目,就像黑夜里吸引飞虫的烛火一般,也吸引着徐林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可惜那个从始至终都束缚着徐林的空气牢笼挡住了他的脚步,他无奈地双手趴在无形气墙上,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
周围什么也没有了啊!这里到底是哪儿?我又该怎么出去?这个幻阵让我看了这么久的戏,到底是为了什么?
双手一推气墙,烦躁不堪却又无能为力的徐林故意耍性子似地直挺挺地向后躺倒,这个危险而愚蠢的行为若是放在现实当中,结果就算不死也得换来个终生残疾。但此刻的徐林却毫无顾虑,因为他已经确认并证实了多次——自己并不是真实存在于此处。根据徐林的推测,此处空间里的自己与远处的那个“光人”,应该都是某种灵魂体,只是神识在幻阵中的投影罢了。
“啪叽”,徐林果然没有任何疼痛地仰摔在了“地上”,就连这个着地时的声音,也不过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如果不是还有远处那个发着光的白衣人作为参照,徐林恐怕连所有的
再下一刻,这个面具少年躺在一架富丽华贵的黄金马车之中,无声无息。八匹雄健骏马拉着马车在官道上疾驰,马车前后各有四队金盔金甲的卫士骑马伴行。官道两旁,跪着密密麻麻的黎民百姓,不知道是数千人还是数万人,绵延于道侧,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打着补丁的破旧衣着与金灿灿的马车、卫士们格格不入,疾驰的马车与马匹呼啸而过,最前排的百姓竟不害怕,只是一个劲地朝着马车行径方向磕头…
一个似曾相识的富丽房间内,灯火煌煌,当中一位银袍青年正在伏案疾书,他的书案上堆满了一折又一折的奏疏,他正拿着朱笔不停地批阅奏折。这时,一个衣着亮丽光鲜的少女一蹦一跳地来到了他跟前,把脑袋凑到青年的怀里,仿佛一个明媚的精灵。青年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地拍了拍少女的脑袋,然后示意她离开。少女不情愿地消失在了场景中,只剩下青年独自继续埋头于如山的奏折之中…
一个银甲将军,统帅着千余名盔甲鲜亮的骑兵,列阵于烈阳高照的草原之上。将军持枪立马于阵前,与十倍于己方的敌军对峙。对面虽然是看不见边际的人海,但衣甲不齐,军容不整,旌旗各异,并且有许多部队都骑乘着徐林从未见过的高大骇人异兽,似乎是遥远之地的许多不同势力军队组成的联盟。银甲将军钢枪向前一挥,随即一马当先,带头冲锋,在他的身后,千余名骑兵斗志昂扬地跟随着也冲入敌阵。突然,将军身上亮起一阵玄妙的金光盾,将骑兵们尽数笼罩,骑兵们在金光的庇护下,箭矢不侵,刀枪不入。同时因为光盾反射了强烈的日光,让敌阵的坐骑纷纷惊乱四散,于是将军与这千人骑兵队势如破竹,若入无人之境,瞬间便摧垮了敌军的阵势,接下来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一幕接一幕场景在徐林眼前展开、演绎、又变幻消失,徐林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以徐林的聪慧,早已经猜到,这些幻境所展现的,是某个人的一生回溯。
眼前这些故事的主角——那个最初的幼儿,到后来的白衣少年、银袍青年、银甲将军,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的一生,看上去辉煌灿烂,拥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传奇经历。但徐林看到现在,心中却并没有对这个主角的羡慕,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心中甚至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怜悯。
这个人,为何总是如此的孤独。
在人世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孤独的。比如徐林,他的孤单在于命运的不公,让他的人生道路变得崎岖险恶,以致于他不想有人同路,主动选择了独行。
但眼前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是那种说不出的孤独,仿佛在他的一生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格格不入。
无论是在人前的光鲜,还是在人后的勤勉;无论是成功时的振奋,还是受挫时的黯然;无论是喜乐欢悦,还是惊怒忧悲…一切的经历心情,他都从未与人分享过。故事里的他总是匆匆忙忙地奔赴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这个世间似乎没有值得他为之停下脚步的人与事,这个世间似乎也没有能够并肩站到他身边的同类。
他虽是主角,却更像一个过客,犹如一把金灿灿的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一扇扇的门,但门后的一切,却与他无关。
他是一个岁月长河里的遗族,一个天地山海间的孤影。
徐林看着这个人的背影,他脑海里竟不自觉地浮现了另一个人的容貌,那个丰神俊朗仿若神子降世的圣亲王。
他也是那么的超凡脱俗,难以与世俗人间相融,并且这些闪过的经历画面与他的生平十分相似。只是,若真是圣亲王殿下,此刻尚在明正殿中的他,又怎会投影到徐林的眼前来呢?
就在徐林不经意间,整个幻境空间正发生着某种变化。没有了熟悉的白光,正相反,四周的环境慢慢暗了下来。
等徐林从沉思中反应过来时,故事的场景似乎又发生了变化,这一次,空间中所有的事物与光亮都消失了,在一片完全的漆黑之中,只剩下徐林和远处那个人。
那个人的形态慢慢发生着变化,他的衣着与形体特征逐渐消失,随后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发光体,隐约还能辨别出是人类的形状。他的身体被一层层的白色光晕围绕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异常醒目,就像黑夜里吸引飞虫的烛火一般,也吸引着徐林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可惜那个从始至终都束缚着徐林的空气牢笼挡住了他的脚步,他无奈地双手趴在无形气墙上,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
周围什么也没有了啊!这里到底是哪儿?我又该怎么出去?这个幻阵让我看了这么久的戏,到底是为了什么?
双手一推气墙,烦躁不堪却又无能为力的徐林故意耍性子似地直挺挺地向后躺倒,这个危险而愚蠢的行为若是放在现实当中,结果就算不死也得换来个终生残疾。但此刻的徐林却毫无顾虑,因为他已经确认并证实了多次——自己并不是真实存在于此处。根据徐林的推测,此处空间里的自己与远处的那个“光人”,应该都是某种灵魂体,只是神识在幻阵中的投影罢了。
“啪叽”,徐林果然没有任何疼痛地仰摔在了“地上”,就连这个着地时的声音,也不过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如果不是还有远处那个发着光的白衣人作为参照,徐林恐怕连所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