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长生良方(1/4)
徐林回到自己寝房,回忆着上午见到圣亲王后的一切,内心仍是久久不能平静。
那份导致泪水止不住流淌的心绪,是那么的强烈,自己是否应该拼尽全力去争取一次向圣亲王求救的机会呢?
不…还是算了。
徐林终究是摇了摇头,带着一丝自嘲的惨笑。
不是已经认命了吗?不是已经开看了吗?不是已经说服自己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了吗?
而且,本来就是了无牵挂的人生,没什么舍不下的。
父母,有大哥和妹妹照顾,将来必会无忧;朋友什么的,在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经营”下,能称上朋友的几乎是没有;至于她…五年都没回过她一封信了,再过几年,就一定会如两片浮萍一样,各自飘散于江湖了。
所以,还是算了。
徐林伸手捂住胸口,感受着那微弱的心跳,企图平复自己的心情。突然,他摸到怀里好像有什么东西,随即恍然大悟,上午刚拿到的家书还没来得及拆开呢。
徐林坐到自己的书案边,用黄铜裁纸刀豁开信封,里面有一份书信和一小份用绢袋装着的物品。
徐林将绢袋放到一旁,展开书信读了起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娟秀纤细的小楷。徐林略微一愣,母亲识字不多,看来是薇儿妹妹代写的,没想到一年未见,薇儿妹妹学业有成,已经能代家中给自己写信了。
“从安兄长,见字安好。
自正月春祭后与兄长一别,竟有十一月余未见。薇儿甚是思念,此间种种,不消细说。唯愿兄长身体康泰,早日学成归来,阖家团聚。
家中近日一切如常,只父亲及临风兄长皆公务繁忙,连日未得归家。此季家书由薇儿代笔,字陋词乏,望丛安兄长勿怪。
先述父亲大人嘱托要事。自入京都以来,父亲从未曾忘与沈神医沟通兄长病情,但凡得空必然拜访神医商讨疗愈之法。终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如今沈神医钻研天衍录医典有所得,新研制一良方,名曰‘长生散’。
此药可固本培元,益气养血,有护心保脉之功,对兄长身体定然大有裨益。沈神医推测,若兄长服用此药后有好转,未来坚持服用,身体复原如常也不无可能,至少可助兄长十年内再无性命之忧。
长生散随信存一绢袋内,父亲特请驿员五百里加急递于兄长,万望兄长妥善处置,将药散于午后阳气最盛时化入水中冲服。若有疗效,还望兄长及时回信告知,以慰家人之心。
再述临风兄长近日喜讯。临风兄长入职都尉司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素有良誉,颇受都尉司镇抚营总营大人赏识。上上月,临风兄长参与侦破前太仆司司丞涉贪弊案,功劳卓著,总营大人上书举荐兄长升任镇抚营按察使,官至八品,不日升迁诏命将颁下。
父亲与母亲大人甚是欢喜,父亲在太师府不少同僚得知临风兄长升迁,更欲将家中女儿嫁于兄长以结姻亲。薇儿以为,他日丛安兄长学成归来,定可入仕为官,以丛安兄长之才,终有一日可拜受公卿。届时徐家也可为一方世家,光耀门楣。
末了,薇儿尚有几句闲言欲诉于兄长。前月昌宁老家有信至,为唐樱姐姐托人带寄。樱姐姐信中问询丛安兄长近况,父亲与临风兄长皆不知如何回复,母亲属意我如实告知,然先前兄长告诫在耳,薇儿不敢擅自做主,来日兄长归家可自行定夺。
薇儿近日随母亲勤学女红,为丛安兄长试织一围巾,望兄长切莫嫌弃薇儿手拙,来年随身携之回学院,以御冬春之寒。
楮墨有限,未尽衷言。盼兄早归,再祈珍重。”
放下信笺,徐林心中百感交集,不过想到自己的妹妹徐薇儿,他还是不禁感慨到:徐陆岩啊徐陆岩啊,你何德何能生养了一个如此乖巧、体贴又懂事的女儿,人间的好事真是让你占了大半。
徐林的父亲徐坚出生于青州昌宁郡山南县的一个小吏人家,祖上并无显贵,徐父从小勤勉好学,全凭一己之力从小小的县衙文吏开始,做到县令,后又被当朝太师看中,破格擢升到京都入太师府,从此走上真正的仕途。
大楚帝国的文官系统同样是秉承前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太师、太傅与太保,是整个朝廷仅有的三个一品官阶,也是最为尊贵的身份象征。三公之职,基本是由皇室宗族、皇帝姻亲、开国功勋或累世公卿的大世家族长担任,每一个人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背景势力。
太师,师法天之道,负责校正国家法统、教导皇室成员礼仪;太傅,傅佐天下事,负责处理朝廷文书、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保,保百官德义,负责掌管百官监察、审核官员任免升降。
三公责任重大,因此有“开府治事之权”,三公府署中的公务人员,无论多寡均为朝廷认可的官员,登记入少宰司的官员名册。但他们却品级不一,比如最基层的府官只有九品,完全是让人留不下记忆的幕后工作人员,因此三公府署的属官也被称为“幕僚”。
如今身为京都六品官的徐坚,多少也算是个有姓名的人物了,自然可以荫泽一下自己的子女。徐坚这辈子只娶了一个正妻王氏,两人相识于微末,当时徐林父亲还只是个县衙里当差的小吏,而徐母王氏却是山南县的大户王家的千金小姐。这一场始于男才女貌的坚贞爱情,最终也冲破重重阻碍迎来了自己
那份导致泪水止不住流淌的心绪,是那么的强烈,自己是否应该拼尽全力去争取一次向圣亲王求救的机会呢?
不…还是算了。
徐林终究是摇了摇头,带着一丝自嘲的惨笑。
不是已经认命了吗?不是已经开看了吗?不是已经说服自己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了吗?
而且,本来就是了无牵挂的人生,没什么舍不下的。
父母,有大哥和妹妹照顾,将来必会无忧;朋友什么的,在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经营”下,能称上朋友的几乎是没有;至于她…五年都没回过她一封信了,再过几年,就一定会如两片浮萍一样,各自飘散于江湖了。
所以,还是算了。
徐林伸手捂住胸口,感受着那微弱的心跳,企图平复自己的心情。突然,他摸到怀里好像有什么东西,随即恍然大悟,上午刚拿到的家书还没来得及拆开呢。
徐林坐到自己的书案边,用黄铜裁纸刀豁开信封,里面有一份书信和一小份用绢袋装着的物品。
徐林将绢袋放到一旁,展开书信读了起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娟秀纤细的小楷。徐林略微一愣,母亲识字不多,看来是薇儿妹妹代写的,没想到一年未见,薇儿妹妹学业有成,已经能代家中给自己写信了。
“从安兄长,见字安好。
自正月春祭后与兄长一别,竟有十一月余未见。薇儿甚是思念,此间种种,不消细说。唯愿兄长身体康泰,早日学成归来,阖家团聚。
家中近日一切如常,只父亲及临风兄长皆公务繁忙,连日未得归家。此季家书由薇儿代笔,字陋词乏,望丛安兄长勿怪。
先述父亲大人嘱托要事。自入京都以来,父亲从未曾忘与沈神医沟通兄长病情,但凡得空必然拜访神医商讨疗愈之法。终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如今沈神医钻研天衍录医典有所得,新研制一良方,名曰‘长生散’。
此药可固本培元,益气养血,有护心保脉之功,对兄长身体定然大有裨益。沈神医推测,若兄长服用此药后有好转,未来坚持服用,身体复原如常也不无可能,至少可助兄长十年内再无性命之忧。
长生散随信存一绢袋内,父亲特请驿员五百里加急递于兄长,万望兄长妥善处置,将药散于午后阳气最盛时化入水中冲服。若有疗效,还望兄长及时回信告知,以慰家人之心。
再述临风兄长近日喜讯。临风兄长入职都尉司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素有良誉,颇受都尉司镇抚营总营大人赏识。上上月,临风兄长参与侦破前太仆司司丞涉贪弊案,功劳卓著,总营大人上书举荐兄长升任镇抚营按察使,官至八品,不日升迁诏命将颁下。
父亲与母亲大人甚是欢喜,父亲在太师府不少同僚得知临风兄长升迁,更欲将家中女儿嫁于兄长以结姻亲。薇儿以为,他日丛安兄长学成归来,定可入仕为官,以丛安兄长之才,终有一日可拜受公卿。届时徐家也可为一方世家,光耀门楣。
末了,薇儿尚有几句闲言欲诉于兄长。前月昌宁老家有信至,为唐樱姐姐托人带寄。樱姐姐信中问询丛安兄长近况,父亲与临风兄长皆不知如何回复,母亲属意我如实告知,然先前兄长告诫在耳,薇儿不敢擅自做主,来日兄长归家可自行定夺。
薇儿近日随母亲勤学女红,为丛安兄长试织一围巾,望兄长切莫嫌弃薇儿手拙,来年随身携之回学院,以御冬春之寒。
楮墨有限,未尽衷言。盼兄早归,再祈珍重。”
放下信笺,徐林心中百感交集,不过想到自己的妹妹徐薇儿,他还是不禁感慨到:徐陆岩啊徐陆岩啊,你何德何能生养了一个如此乖巧、体贴又懂事的女儿,人间的好事真是让你占了大半。
徐林的父亲徐坚出生于青州昌宁郡山南县的一个小吏人家,祖上并无显贵,徐父从小勤勉好学,全凭一己之力从小小的县衙文吏开始,做到县令,后又被当朝太师看中,破格擢升到京都入太师府,从此走上真正的仕途。
大楚帝国的文官系统同样是秉承前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太师、太傅与太保,是整个朝廷仅有的三个一品官阶,也是最为尊贵的身份象征。三公之职,基本是由皇室宗族、皇帝姻亲、开国功勋或累世公卿的大世家族长担任,每一个人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背景势力。
太师,师法天之道,负责校正国家法统、教导皇室成员礼仪;太傅,傅佐天下事,负责处理朝廷文书、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保,保百官德义,负责掌管百官监察、审核官员任免升降。
三公责任重大,因此有“开府治事之权”,三公府署中的公务人员,无论多寡均为朝廷认可的官员,登记入少宰司的官员名册。但他们却品级不一,比如最基层的府官只有九品,完全是让人留不下记忆的幕后工作人员,因此三公府署的属官也被称为“幕僚”。
如今身为京都六品官的徐坚,多少也算是个有姓名的人物了,自然可以荫泽一下自己的子女。徐坚这辈子只娶了一个正妻王氏,两人相识于微末,当时徐林父亲还只是个县衙里当差的小吏,而徐母王氏却是山南县的大户王家的千金小姐。这一场始于男才女貌的坚贞爱情,最终也冲破重重阻碍迎来了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