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小三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同时,二皇子朱正宣入宫见过陶妃之后,当天夜里,宁妃因为言语不甚,直接得罪了圣上,被禁了足。  

此时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  

如今宁府正张罗着办喜事儿,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一个个的都没了笑容。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宁妃性子直脾气大,这在平常人家也就罢了,可是生在皇家,随时都有可能为家族招祸。  

如此,喜事只能一切从简了,宁府上下忧心忡忡。  

而此刻的御书房内也鸦雀无声,只有景德帝撇着茶沫的瓷器碰撞之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沉声道:“可真有此事?”  

站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的小桂子马上恭敬紧着嗓子道:“回圣上,奴才不知。”  

“奴才只听闻这崔解元家的娘子,长相极美,惹的武宁候府的幼子那是神魂颠倒,当日建宁伯老封君寿宴结束,就骑马护送其归家,随后一直在其大门口守着。”  

“听说撵都撵不走,为此武宁候极其生气,砸了不少瓷器,后父子俩又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景德帝眯起了眼睛,“建宁伯老夫人的寿宴,她去参加了?”  

小桂子马上道:“是,听闻是崔尚书的长媳亲自带着去的,不过奴才听小的门回禀,似乎这事儿跟二皇子还有些关系。”  

随后就将打听得来的情报全都说了一遍。  

而景德帝听完直接将茶碗重重的放在了案几上。  

“呵,我说向来行事稳妥的沈家幼子,如今为何如此高调,原来是他搞的鬼。”  

“这个老二越来越不像话了,被美色迷昏了头,这沈阔怕老二下手呢,没办法只能出此下策,亲自看着了。”  

“不过,既然参加了寿宴,长的还这般相似,那陶家老夫人不可能不怀疑,陶家知道了,陶妃会不知道吗?”  

“除了陶家还有谁知道?”  

“对,还有馨儿,我的长公主,她可是亲自将人招进公主府的,以她的脾气没有惩罚,反而还给了厚赏,怕是也看在老大的情面上吧?”  

“难怪沈阔这小子如此痴心,就冲那长相怕也有几分念想了。”  

说完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桌面,感叹道:“小桂子,你说当年朕是不是错了?”  

说这话的时候,景德帝的目中带着怀念和自责还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情绪,而小桂子听完吓的差点就跪在地上了。  

还好及时扼制,然后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这也是不得而为之啊。”  

“当初镇北侯造反,敌国强军势如破竹,城内更是铭兵四起只为逼宫,陛下,奴才知道您心痛,可”  

景德帝听完叹了口气,“生在皇家,诶,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只可惜了安夏这一个孩子,老大就留下这一点点血脉。”  

说完整个人严肃起来,“哼,一个个都好算计。”  

“老九不过去找沈阔喝了杯酒,老二就坐不住了,聂窜这陶妃鼓动宁妃来进言”  

“儿子大了啊,没有一个省心的。”  

“小桂子,传王毅。”  

小桂子马上躬身道:“是”  

王毅乃锦衣卫统领,乃是皇家的鹰犬,专门为皇帝服务,既然能让锦衣卫亲自动手,显然圣上对此事十分在意。  

转眼春闱结束,正是杏花盛开的好时节。  

花香十里,春风拂面,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这一日,学子们早早前来等候,千盼万盼,终于将贴杏榜的官差给盼来了。  

随着锣鼓敲响,一群身穿官府的官爷行来,人群自然而然的让出了一条通道。  

除了两人贴黄榜以外,其余人手持官道,站成一圈将黄榜护的严严实实。  

学子们议论纷纷,“诶呀,终于出来了。”  

“你们猜这次会元花落谁家?”  

“那还用问?当然是崔解元,崔大才子了?”  

“且,你知道了个屁,崔解元怕是难喽,得罪了武宁候府,有他好果子吃,不过我觉得崔家的三公子倒是希望颇大。”  

“就是鸿胪寺卿崔大人那庶子?啧啧,我看不见得,反而觉得国子监祭酒家的公子更有机会。”  

“哼,武宁候府又如何?崔解元才高八斗,赢过我等许多,你说的那个崔三公子我知,那个国子监祭酒家的公子我也知,在学问这一块,差的可并非一星半点。”  

“倘若崔解元不得这会元,简直没有天理。”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诶”  

一个年岁四旬的学子撸了撸胡须,年轻人啊,就是单纯,三位主考官有两家是武宁候府的姻亲,还想中会元?切,能给个贡生都不错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中,黄榜终于贴好了,众人一股脑的挤了过去。  

而身在武宁候府的沈侯爷背后中枪,当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差点没呕死,他恨不得打断小儿子的腿,哪里还有那闲心去搞崔元衡跟尚书府结仇?  

可老百姓根本不听他那一套,此刻他虽然身在侯府,可也让人去盯着杏榜的摆明了,若这会元真不是崔元衡,接下来怕自己还真是有嘴说不清。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愿望不冤枉???  

而第一批挤进去的人迅速看了一眼,随后就大喊道:“中了,中了。”  

“崔解元中了头名,会元,小三元啊,大喜,大喜。”  

这一声喊出,许多人为此欢呼出声,“真的吗?我看看,我看看”  

“哇,真的是,真的是,大喜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