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7章奴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言情,最快更新北雄!  

阿史那杨环想跟李破商量的是另外一件大事。  

她先就试探了一下李破的态度,奴隶贸易这个词在当下还没有发明出来,可人们却已经做了很久了。  

不论是中原王朝还是北方胡人政权,对买卖奴隶都持有着开放的态度。  

突厥要落后一些,所以他们一直未曾摆脱奴隶社会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草原上,蓄奴是一种平常到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没人会对这种野蛮行为提出任何质疑。  

相比之下,早早就脱离了奴隶社会的中原封建王朝,对此则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传统意义上的买卖人口在中原是受到官府禁止的违法行为。  

虽说没有禁绝,也无法完全禁止此类交易,可在中原文明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没有任何生存权力的奴隶是不存在的。  

中原的奴仆也已经享受到了一定的律法保护,战乱时节不用说,五胡乱华的时节也不用较真,只要中原恢复一统,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的剥夺他人的生命,这在唐典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前隋时也是一般,贵族们的特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这并不绝对,却做到了有法可依的地步。  

尤其是用奴隶殉葬,献祭等具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特征的行为,在中原已不多见,只有皇帝或者一些大贵族死后,还会零星的出现殉葬之礼,至于用奴隶献祭,则已完全禁绝。  

之外谁家府邸出了人命,即便是私奴,只要官府得知,也会受到追究。  

可东海上的一连串战事,大唐做的就很是野蛮,战争过后,不论是倭国的还是高句丽的贵族阶层,被一扫而空。  

没有你磕个头,表示臣服就能得到宽恕的场面,大唐是遵照亡国灭种去的,贵族精英肝脑涂地,下层百姓则被牵来大唐做苦工,其实就是奴隶。  

阿史那杨环在突厥王庭听了这些消息,倒也没多大触动,甚至很是理解,隋末战乱死了太多的人,让南边人口锐减,用战争去俘获人口,是个不错的主意。  

只是她不太清楚这个侄儿能做到哪一步,今日出言试探了一下,心里有了底,便跟李破谈起了奴隶贸易的事情。  

突厥人蓄奴成风,近两年在北边捉住了不少“北方野人”,突厥贵族们都很高兴,可让人烦恼的是,来自北方的战俘并不温驯,时刻想着逃走或是杀死他们的主人报仇。  

于是有人提议,不如把这些战俘卖给大唐了事,反正突厥要进兵西域,来自西域的奴隶向为突厥人所喜欢,不如跟大唐做笔买卖,还能得些实惠。  

阿史那杨环和人商议了一下,想要拿这个跟大唐换取一些利益。  

什么样的东西是现在突厥人所急需的呢?那不用问,兵器盔甲,甚或是粮食等等都可以用来交易。  

阿史那杨环也只是大略的说了说,就像后来谈生意一样,做老板的总是露出个意向就成,有意合作的话,其余的事情就会交给下面的人来做。  

李破恍然,心说你这弯子绕的够大的,一点也不突厥,还以为你想拿仁啊德啊的来说教,那可就太别扭了。  

大家是什么人,怎么起家的,现在又是什么地位都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他们之间没必要做表面文章,谁说话虚头巴脑,一定会遭到对方的鄙视。  

李破也只是思忖了一下,就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买卖。  

突厥人的疆域大,贵族们根本不把人当人看,一个个都有着很多的奴仆伺候,实在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今大唐的劳工都是抢来的,没有给贵族使唤的意思,都在各处做工,一方面算是加重了大唐国库的压力,一方面却又省下了许多的资源。  

大唐的百姓没有了徭役之苦,专心务农,粮产一年比一年多,百姓生活好过了,家中渐渐有了盈余,工商业便会顺势崛起,社会就会趋于安定繁荣。  

以如今的形式,外来务工人员不嫌多。  

唯一有些为难的是突厥人需要的是武器盔甲之类的东西,这些如果敞开了交易的话,那肯定是资敌之举。  

其实突厥人的锻造技艺也很精湛,他们当年本就是柔然人的锻奴。  

只不过突厥人的生产规模没办法跟中原相比,精心锻造出来的军械每年装备个数百人就是其极限了。  

其他人使用的还是粗制的铁制品,而且这么多年工艺一直停滞不前,直到中原战乱,才有了点机会,招收了一些从中原逃到突厥的匠人,却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差不多都为贵族所豢养。  

所以为了此次西征,阿史那杨环可谓是操碎了心,连用奴隶换取大唐的军工产品这样的事情都想到了,是真的很不容易。  

“不与可汗虚言,大唐需要人口…可汗和我都不是锱铢必较的商人,人少的话,尽可送过来,可汗欲图西域,此乃大事,我送些军资给可汗,以助可汗声势是应该的。  

可如果是交易的话,让臣下们坐下来商谈即可,那就不应该是一万两万的人的事情了,而且大唐也需要牛马…  

可汗不如好好思量一下,交易嘛,各取所需,咱们是一家人,不过有句话是亲兄弟明算账,总不能有人在其中吃亏是吧?”  

一句话把阿史那杨环逗笑了,和李破又喝了一杯,至此酒已上脸,说话也大声了许多,“至尊说的这都是什么啊,却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北边一年当中有半年多都是冰天雪地的,哪有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